■石家庄市第三十八中学 梁金峰
作业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我国中小学学科作业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成为了作业的绝对目标,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多为文本性作业,缺乏实践型和开放型等活动性作业。在这样的作业模式中,学生成为了知识的“容器”,他们对学科的学习缺乏兴趣,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高,与学生核心素养提出的要求背道而驰。本文探索通过学科作业来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全面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纠正目中无“人”,心中有“分”的极端功利的作业观,把关注人、研究人、发展人作为作业设计的起点和归宿,要求无论什么科目,无论什么内容,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规律、学习意愿,坚决反对烦琐的机械训练和无实际意义的“偏、难、怪、钻”设计。
真正将人纳入作业的视野,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要想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就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因此,在作业设计之前,教师先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课标研读活动,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始终把眼中有学生作为判断作业优劣的核心指标,关注学生可能完成作业的量,关注训练题目的指向性和有效性,引导学生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由于当前部分教师本身的素质不太高,在每一节教学后,常常随意地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有的是机械地抄写,有的是反复地默写,更有甚者是采取“滚雪球”战术,布置大量的练习卷。要让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就必须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教师应以教学大纲和课本为依据,把学生从题海和频繁的考试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提前预习找难点,上课听讲抓关键,课后复习摸规律,典型习题反复练。
具有针对性,抓住学生特点,做到巧设精练。所谓针对性,即教师在布置作业前,要紧扣学生学习内容,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与其相对应的作业。许多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老师所讲授的新内容或概念定义很快理解,模仿性练习也能完成。但是,在变式和综合练习时,很多学生又会不同程度的出现错误,这就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点的一知半解。因此,在设计作业时,要善于总结经验,对学生常常出错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同一个知识点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具有人文性趣味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科学与人文精神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缺一不可。如果说科学性是刚性的,那么人文性就是柔性的,对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影响是深远的。新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使作业充满人文关怀,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联系实际回归生活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为此,教师要善于将课本内容进行适当延伸拓展,使学科教学与生活“亲密接触”,把作业设计同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真实感受到所学知识有用。
体现层次性和自主性,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由于学生各自的原有知识、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设计不同层次要求的作业。教师应尽量兼顾学习困难生和优等生,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布置个性化作业,使作业与学生的水平、能力和个体差异相适应。
高中道德与法制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上具有独到的优势。鉴于所教班级的学情,笔者优化作业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低起点、小坡度、勤反馈、多辅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素养。
课前预习的作业。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下,家长和学生认为政治学科背一背就行了,作业普遍是在一堂课结束后才留的,布置的目的是巩固认知,当然也有预习的作业,但也都是阅读、填写课本内容,这样的课前预习作业目的纯粹是为了掌握课本知识。道德与法制学科的学习不仅只是学习书本上的概念,更重要的是思考与实践。所以,教师可以将所学知识和社会时政热点相结合,布置课前预习作业,提高学生公共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如在学习“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这一知识点之前,笔者要求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我国对外交往取得的成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课堂上激发思维的作业。道德与法制学科核心素养的常见培育途径有三种:一是在情境体验中,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二是在氛围营造中,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三是在问题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理性质疑精神,而上述三种途径都包含在课堂教学中。因此,课堂不应该是设计好的本本主义课堂,应该是灵动的课堂。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当代国际社会”一课时,以近期的“法国大罢工”为教学情景,课前作业即要求学生搜集整理相关材料,分析法国经济模式的优缺点,预测法国后期社会改革的重难点。课堂上设计“什么是真正的‘民主’‘自由’‘人权’”的讨论,不仅极大激发了学生探究政治问题的兴趣,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辩证的理性思维。
课后总结提升的作业。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嘲笑中有爱迪生。”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教师布置作业时可以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异质分组,充分利用“差异资源”,这不但可以让学生在多种作业形式中对课程产生兴趣,提高作业完成质量和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并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尤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例如,笔者在讲授《文化生活》这一部分时,课后让学生观看影片《流浪地球》,感悟宁可带着地球去流浪,永不放弃家园的情感。一部电影就是一堂公开课,用一种文化构建一个世界,用一个故事去普及一种价值。星空、未来、科技与救世,外国人能做的,中国人也能做。这是什么?这就是文化自信。
另外,在作业的评价方面,不能太单一,要形式多样,比如自查、抽查、普查等,也可以让学生课堂展示或在教室开辟展示台,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优秀作业评比、展示,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