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美术中学 陈 星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至今已三年有余。从发布后数百位教育理论专家参加的“评价与学生核心素养”专题研讨会到许多地区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制定教育政策、开展教育改革,“核心素养”逐渐从学校“喊出来”的目标转化为“撸起袖子干出来”的落地行动。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校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虽然在素质培养的结构和问题提出的角度上存在差异,但其教育内涵依然是互相呼应和印证的。因此,笔者认为在核心素养落地过程中,学校要做的就是学习和了解它,形成对核心素养的科学理解。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课程改革深化的必然结果。初听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不少人会有种新鲜感。其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早就蕴含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早在20世纪90年代,国家开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本身就蕴含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进入新世纪,国务院颁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规定素质教育是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重点,显然,教育改革的目标已经聚焦到在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上。开启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宗旨鲜明地定位于每一个学生的全面提升,为中华民族复兴奠基。这一改革历程清楚地告诉我们,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以及所形成的主体是在改革实践中孕育而成的,有深刻的必然性。
核心素养深入回答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问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从价值定位来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对教育方针中所确定的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党的教育方针可以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进而贯穿到各学段,体现到各学科,最终落实到学生身上。
深化、细化育人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围绕立德树人设计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要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明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由此,我们越发清晰地认识到宏观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关键是立德树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从整体上培育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的人,德育是首要目的,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一脉相承。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及其指标体系是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具体化,更是指导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与管理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操作,是连接育人目标和教育实践之间的桥梁,是对教育教学与管理方向的根本指导。
加速推进课程改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明确了育人目标,为了实现育人目标,课程建设至关重要,因为课程是中小学达成培养目标的路线图,是中小学进行一切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2018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就是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转变为学科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新课程标准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全面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更加突出不同学科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上的贡献与价值。虽然国家在课程建设上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创新,但是目前中小学的课程实践大部分还停留在学科知识为中心的层面上。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方法帮助中小学转变课程观念;另一方面,我们要探索创新课程建设的新路径,在原有的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拓展跨学科整合(全科课程、STEAM课程、创客课程、校本课程等),以期实现在不同情境中,综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是“先教后学”,尤其是重视教师的“教”。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后,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课堂教学观念,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一是把握“先学后教”的原则。学生学习在先,教师教学在后,教为学服务;教学设计要从学生学会学习为出发点,以学定教。二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充分利用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充分利用成果交流,引导学生展示共享。三是注重师生学习者的价值观。教师、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教之前要充分学习,这样才能使教学与时俱进。学生是学的主体,学之后要学会教,这样才能使学习有成效。四是坚持核心素养的目标不动摇,尤其注重用教师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多种途径创新教师自主成长的路径,用教师的主动发展引领学生的主动成长、责任担当。
不断完善教育评价体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必将对综合素质评价的改革产生重大影响。一是重新界定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评价的边界,厘清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既不取而代之,又不要以偏概全。二是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构建科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例如,我们可以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生原有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整合,重复的合并,不重复的补充,同时根据不同学段的要求进行分值和项目的区分与细化。三是探索多元评价方式,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既要定性评价,也要定量评价;既要过程性评价,也要结果性评价。四是建立综合素质评价监督机制,保证教育评价的公平、公正。既要主体的自评,又要主体之间开展互评,还要引入第三方的他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