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第九中学 任万忠
于我而言,2018年10月是一个标志性的时段。可以说,那段时光开启了我教育生涯的一个新起点。我以40多岁的“高龄”,带着中级教师的渴望和再探教学的憧憬南下,整整半个月,都沉浸在如闻仙乐的激动、自惭无知的愧悔和如何为师的沉思中。
南下之行,满足了我对培训学习的所有幻想。
怎么也没想到,20多年后,我竟然还能像学生时代那样,在教室里端正地坐上整整一天外加2个小时晚自习。我也竟然破天荒地将培训笔记本正面反面所有能写字的地方一一填满。我一边手忙脚乱地拍教授们的课件,一边以最快的速度在本上记着他们的观点、见解和案例素材,甚至也曾因为坐不到前排、拍不全课件而暗自懊恼自责。我都有点怀疑,这是我吗?
于是,种种或浓或淡、或深或浅的感慨与震撼滚滚而来。当我听到史成明教授谈及未来语文教育的科技化和智能化进程时,便为自己浑然不知井底浅而羞愧;当我听到张蕾主编以编辑的视角细细传授论文创作的优与劣、教学研究的入与出时,才明白只要用心探寻、巧选角度,教学研究其实是随处可寻见、点滴可成文的;当我听到南通特级教师丁卫军老师自然洒脱地讲述自己作为一个非典型语文教学人的成长历程时,我竟然泪眼婆娑,似乎看到了自己将来成长的方向;黄伟教授的语文反思、徐祥林导师对核心素养的质疑、魏本亚老师对《背影》的解读……都激起了我钻研语文教学的热情,坚定了我要突破自我的决心。万千感慨与收获,不是几段文字能尽数表达的,但各位教授专家深刻的见解、渊博的学识以及对教学研究的热爱和痴迷都深深感染了我。
涓涓如水泽润处,开辟鸿蒙点化功。随着学习日程的推进,原来淤积在我心门的关于教学的种种困惑迷茫渐渐消融。尽管还有不少半明不明、似通非通之处,却也有了研究解决它们的思路和信心。我知道,不能指望一两次培训来弥补自己教学上的不足,但是这次培训确确实实给了我不断探究、深入钻研的方向、方法和动力。不是为了给你什么,而是让你明白自己想要做什么。我想,这才是培训学习真正的价值所在吧!
于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断地问自己:语文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体现呢?怎样的手段和方法才是有效而可行的?每一篇课文最合理的突破点是什么?一个单元、一册书甚至3年6本书中训练点的布设如何安排?作文教学的低效性和无序性如何解决?日常写作训练和3年的系统训练如何衔接……
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不断在我脑海中闪现。有的问题有了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有的问题有了初步探究的思路,还有的只是有了一闪而过的创意。
于是我突然觉得“真正的人生是从40岁开始的”这句话也不是没有道理。我所走过的路,没有一步是无用的,哪怕是弯路。这一切,或许都会变成我厚积薄发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