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梁苏明
议论文写作中,要想使文章出彩,“思辨”不可缺少。“思辨性作文”即对生活、现实、历史、人性和自身等方面有所思、有所辨,进而能展现自己真知灼见的文章。
但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学生的议论文内容老套陈旧,时代感不强,即使接触了新闻时事,也缺乏理性的辨别能力。或跟风盲从,作文大同小异,没有个性化的观点;或极端偏激,作文充斥宣泄情绪,思维狭隘单一。
当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随之产生了种种复杂的情绪与思考。与疫情相关的新闻层出不穷,牵动着人们的心绪。懒惰是思维的本性,由于认知的偏差、专业知识的欠缺等,人们往往会被时事新闻带着走。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假新闻:《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韩国人来青岛不用隔离?》《武汉城管队拦截捐献蔬菜?》《澳大利亚政府“不给中国留学生签证了”?》《20岁亚裔留学生因戴口罩被推下铁轨丧生?》……新闻之多,令人目不暇接,人们被部分媒体带节奏,失去了自我的思考和判别力,陷入了恐慌愤怒的深渊之中。对于高中生来说,议论文中的时事性不可或缺,但切忌盲从,照搬时事新闻,人云亦云。这就需要我们具备面对时事新闻的思辨能力。
思辨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在看待时事新闻时需要带着问题意识。对于一则新闻,我们要主动思考新闻主体的动机、结果,展开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互联网社会,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在平台发布新闻,呈现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可能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其合理性值得推敲。
例如:疫情之下,美国首富比尔·盖茨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关于他的新闻层出不穷。部分媒体伪造他的公开信《我们可以从新冠病毒疫情中学会什么》,称“病毒是一次伟大的纠错”;《比尔·盖茨制造病毒》称“比尔盖茨为了从疫苗中获得巨大利益”;《比尔·盖茨曾预言人类最大的威胁是传染病》称“比尔盖茨五年前演讲时就提出来对流行病问题的忧虑”。这些新闻有真实的,也有虚假的;有的质疑比尔·盖茨,认为他是从商人角度阴谋获利,也有的肯定比尔·盖茨,认为他有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当我们接触到这样的新闻,如何展开理性的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呢?最有效的办法是展开群文阅读,搜集和新闻主题有关的评论,关注不同新闻撰写者的写作视角、写作中心、写作目的以及新闻当事人的中心事件,把握该新闻的核心要素。通过比较,我们自然会得出相对客观的答案。
看到新闻时,不要停留于第一印象,这样容易造成分析单一,考虑片面的问题,如单枪直入,势猛而力弱。
例如下面这则作文材料:
日本人在给湖北的捐赠物资上写“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人同裳”。很多人看了之后惭愧地说,日本人比我们中国人更懂修辞,更懂文化,不像我们,都是粗浅的口号。但也有人说,生死攸关的特殊时期,我们更需要的是“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等脱口而出,振奋人心的口号。对此,你怎么看?
有的学生在写作时,分析单一而肤浅,一味地肯定日本人比中国人有文化,甚至批判中国人语言粗浅,缺少文化底蕴,中国社会如何如何利益化。他们思维局限,停留在对口号的分析上,没有实质内容,谈文化也是一带而过或者贴标签式,这些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审题,明确这则材料的任务,根据里面的任务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去分析两种语言表达方式背后的文化背景、传统等,而不是简单地堆砌时事材料,喊口号。
【例文段落1】
诚然,简洁的语言往往读起来铿锵有力,我们可以饱含激情地高喊“武汉加油”,却很难喊出“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根据法国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分析,群体情绪高涨时,个人意识淡化,于是这个群体便会战胜一切困难。而更简短的口号很大程度上能振奋人心,从而汇聚起滚石上山的磅礴之力,有助于最终战胜病毒。
既如此,我们在灾难面前是否只须重复单一的口号,只须关注疫情而忽视一切呢?此言谬矣。愚以为,危难面前,仍不能忘记守护心田的玫瑰花,有力的口号一定程度上确实给予力量,可古人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心理学上也有一个相似的理论:超限效应……
这位学生先肯定了语言简洁的优势,还用心理学专家的分析进行佐证;然后又提出灾难面前是否只应该关注疫情,而忽视传统文化的魅力。分析时用到“诚然……往”“却”“既如此”“是否……只……”“一定程度上”等词语和短语,使文本分析更具说服力和思辨力。
注意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探求事物内部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要从它的深层含意去洞察人生百态,这样才能有深刻的见解。
【例文段落2】
与单纯的口号相比,略带诗意的鼓励,更能打动人心。“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八字带着先秦的古朴之风,巧妙地传达了日本人民对身处困境的湖北人民的同情,冰冷的病床上由此増添了几分暖意。这份诗意,巧妙地规避了文化的差异,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诗词的美妙。
诗意是可以跨国界的,无论身处何地,遇何灾祸,它都可以架起沟通之桥。彼时诗人博尓赫斯站在痩落的街道,望着绝望的落日、荒郊的月亮,把这份荒凉的诗意照在毎一个絶望者心坎上。如今日本人民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博大胸怀与我们共同抵御病毒的危害。与吟弄风月之词不同,这样的口号带来了蕴藉心灵的力量,也让我们理解了全球化的今天,什么是真正的“命运共同体”。
由眼前的新闻引申,和其他对象进行比较。比如日本向中国捐赠物资的形式和中国文化的关系,文化反哺的现象;其他国家捐赠的形式,如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可以寻找合适的角度进行比较。
【例文段落3】
传世之诗难作,但口号标语却人人可以复制粘贴。不同的是,诗章可传世,可那些枯燥雷同的标语最终会如断壁颓垣,寂然剥落。
我们需要的不是高亢一时的标语,而是凝聚人心的力量,而文学正有凝聚人心的作用。陀思妥耶夫斯基说:“凡是在生活上失去依靠之人,文学将成为其最后的堡垒。”白居易便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一句“一夜乡心五处同”,是他与其他兄弟们联系的纽带……
【例文段落4】
《竹枝词》不仅包含了刘禹锡的生命展动,更记录了广大人民的生命体验,与之相伴的是《竹枝词》从巴蜀流传到长安,令泱泱京都为之震惊。于是,偌大的文化圈子又开辟出新的天地。青山隐隐,水迢迢,它负载的“四方之歌”自此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天空没有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倘若没有这些普通百姓的富有质感的生活,刘禹锡又如何将他们的生命体验描摹?又有多少诗人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在提笔一挥的瞬间洒就?那些涓涓细流,波澜壮阔,都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生命体验。“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山的歌谣、水的问候,也许是我们心头永恒的慰藉。
驳论式结构是一种体现“质疑思维、逆向思维、理性思维”的写作模式,它建立在对错误观点的分析和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对方观点的要害,用合适的论据和论证方法对其进行驳斥,最后确立自己正确的观点。驳论的对象是论点、论据、论证。
【例文段落5】
危难关头,有人说,扯这些风花雪雨做什么,我们要的是口号,是嘹亮的号子。对,也不对。杨绛曾在她的《窗帘》中写道:“赤裸裸是不体面的;不论是赤露的身体,或赤露的心”。我无意批评那些直白却动人心魄的号子。然而那些用透明的软纱堆叠出的窗帘,这些记录在诗篇中的含蓄蕴藉的语言,难道不是中华民族在源远流长的历史映现的点滴生活吗?无论是那些欢欣的,还是痛苦的……作为中华的子女我们怎可弃之不顾?
【例文段落6】(摘编自王蒙《善良》)
善良似乎是一个早就过了时的字眼。在生存竞争中,在阶级斗争中,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似乎早已代替了道德原则。
我们当然也知道某些情况下一味善良的不足恃。我们听过不少关于善良即愚蠢的寓言故事。东郭先生,农夫与蛇,善良的农夫与东郭先生是多么可笑呀。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的对象是狼或者蛇,善良就是自取灭亡,善良就是死了活该,善良就是帮助恶狼或是毒蛇,善良就是白痴。
但我们也不妨想一想,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当中,那些等待着向他们伸出善良的援助之手的冻僵者或是重伤者当中,有多大比例是毒蛇或者恶狼?我们还要问,宇宙万物中,有多大比例是毒蛇和恶狼?为了有限的毒蛇和恶狼而不惜将一切视为毒蛇和恶狼,不惜以对付毒蛇与恶狼的法则为自己的圭臬,请问这是一种什么疾病?
我们还可以问一下,……
然而人们还是喜欢善良、欢迎善良、向往善良。善良才有幸福,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彼此相处,善良才能把精力集中在建设性的有意义的事情上,善良才能摆脱没完没了的恶斗与自我消耗,善良才能实现健康的起码是正常的局面,善良才能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