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二中第一实验小学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但是面对中小学生,单凭说教难以实现教师的职业价值。学生更多地相信他们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而不仅仅是听到的。
在十几年的教育生涯中,最让人感到难堪的课堂,是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却不知所云。最让人感到难过的场面,是教师大声责令“不准大声说话、坐姿要端正……”而学生却一脸茫然,故态依旧。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受之间,是多么不和谐。
教师为了谁、为了什么讲课?如果学生没听进去,教师究竟是讲给谁听呢?“说过很多遍学生不听”,教师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吗?义务教育的使命是全面提升国民基本文化水平和综合素养,其衡量指标不是教师讲过就可以,而是学生学会才可以。“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道理,并不适用于幼儿园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教育需要艺术,需要有效的行动力。
教育的本质在于影响,在于身先示范。无论哪个学段,教育都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教育的基本规律。学生年龄越小,注意力和理解力就越有限,对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艺术要求就越高。
缺乏对儿童基本理解的教师喜欢说教,而空谈道理和空喊口令,在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中很难产生实效。纵观大中小幼各学段教育教学,教师的工作重难点大不相同。幼儿教育的重难点是有温度的陪伴与游戏引导,小学教育的重难点是行为示范和组织课堂,中学教育的重难点是学法指导和知识体系,大学教育的重难点在于格局视野和专业引领。
高中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地讲知识点和解题思路,学生会听得津津有味;而同样风格的教师如果转换到小学课堂上,就可能成为叫卖场里的独角戏。这不仅体现出小学与中学教育教学重难点的不同,也体现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教育的需求不同。
对于幼儿和小学生而言,教师需要身体力行,用温柔而坚定的言语、表情、肢体动作等,为学生指导、示范如何形成良好习惯。与其大声呵斥学生保持“安静”,不如走到他面前轻拍一下肩膀,竖起食指在嘴边“嘘”一下,同时给他一个友情提示的眼神。这样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同,而学生也会用同样的方式,温馨提示身边的同学。于是,师生形成了一个贴心同盟,齐心协力共赴一场学习的体验之旅。学生的言谈举止、坐立行走、生活习惯乃至课堂学习,都需要教师用恰当的行为示范给学生,并适时进行解惑、明理教育。
其实,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需要教师用心用情、懂学生、知规律,中学和大学也一样。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道尽了为人师者的基本标准:德行高尚且学识通透,善于讲授且长于因材施教、身先示范。基础教育中尤其需要教师有效的教育艺术和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