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婷
(山东体育学院竞技体育与体育教育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00)
游泳受我国大多数人的喜爱,同时作为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是应该鼓励全民积极地参加游泳运动。游泳不仅可以促进人体的肌肉增长,保持合适的体温,还能够有效的改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系统的功能,给人体塑造更完美的体型,预防疾病,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磨练人的意志,锻炼人的身体,更好地提高人体的抵抗力。尽管游泳对于人们来说有很多的好处,但由于游泳运动的特点决定了游泳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近几年,我国高校逐渐开设了游泳课程,同时也成为体育中必考的科目,但是对于高校一些学生来说,他们对其游泳运动产生了恐惧心理,尤其是初学者更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不利于学生学习游泳技术,甚至会出现安全事故。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游泳教学中学生的恐惧心理原因,针对学生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及时引导和帮助学生消除恐惧心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
从研究中发现恐惧是来源于一种心理的反映,它主要有刺激作用于大脑皮层,对其原有的动力和定型遭到破坏而引起的皮质兴奋,然后利用大脑的扩散和诱导改变皮下中枢的活动,进而导致人们内脏器官和腺体活动发生巨大的变化,最终在获得相应的刺激传入人们的大脑中和新的动力进行结合形成的。恐惧心理的产生后会直接影响人们对于正常运动能力和运动水平的发挥,对人们形成的消极的挫败的思维,进而导致人们部分或者全部运动的行为能力丧失。因此在高校游泳教学中学生产生了恐惧心理会大大制约游泳教学的进度,也会影响游泳教学的效果,最终降低了学生取得游泳成绩的分数。总的来说,学生的恐惧心理不利于高校游泳教学。
对于游泳这项运动来说,操作者的身体一直处于水中状态下完成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危险性。游泳运动本身就需要在水中进行,同时对于人体在水中的平衡感和呼吸、身体律动等有较高的要求。在高校游泳教学过程中,一部分学生不敢下水或练习过程中因紧张而不能完成游泳动作,进而导致学生产生恐惧心理。
学生在恐惧的情况下,他的身体会产生变化的表现有:呼吸加快、血压上升、肌肉紧绷、容易出汗以及肠胃肠道变化或者身体发生抽搐等多种表现。当学生在在下水时会出现身体猛烈的颤抖,呼吸急促,出现尿频等现象,这些都是由于恐惧心理导致的学生生理变化。
学生在恐惧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注意力不集中,丢失准确的方向感,没有平时生活中的平衡感。例如:学生利用辅助器材进行游泳练习时,当自己拿到器械配合运动时,大脑却一片空白,不能和游泳器械进行协调,完成所谓的游泳动作,这也是由于恐惧导致的学生心理变化。
当学生产生恐惧的情况下,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也会导致学生的行为发生一定的变化。例如:学生的动作平衡感消失,身体的摆动不协调、四肢发软、呼吸不顺畅、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在入水游泳时会出现呛水或者溺水的情况,这些都是来源于恐惧而形成水中游泳行为异常的现象。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一旦产生了恐惧心理会对学生的身体及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恐惧心理会严重危害学生学习游泳时的正常行为能力,影响学习游泳的进度和质量。
学生恐惧心理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大方面。主观因素主要是学生,客观因素是环境和教师。
无论是在学习什么样的运动中,一个人的意志是使人能够达到相应目标而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勇敢克服困难心理的过程。本身游泳作为一项有用的技能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但高校一部分学生由于出生娇惯、没有独立的意识,遇到困难不能直面迎接,没有坚持学习的勇气。同时学生对于克服心理障碍,没有十足的信心。即使学生拥有学习游泳动作的能力,但缺乏意志也没有游泳学习的决心,因此无法完成教师所规定的游泳动作,掌握游泳技能。
在高校学生中有一部学生的自身身体素质较差,因此对于学习游泳技术的身体能力也比较低下,再加上游泳教学是通过不断的水中练习,把握呼吸和动作的协调性,进而将游泳动作完成。但学生自身身体素质差会导致在水中难以把握呼吸和游泳动作的连贯性,经过多次的练习后失败的现象会造成身体出现创伤。例如:某些学生在进行自由泳时不会侧面呼吸,耳朵容易进水,容易患上中耳炎,因此学生也不会体会到游泳的快乐。
高校学生对于游泳学习课程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学习游泳的态度较为冷淡。在实际游泳教学中一部分有高动机水平的学生总能完成老师分配的练习,只要自己的身体能量没有被耗尽,一般不会因为疲劳而感到心累。但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学生,对于学习游泳产生负面能量,尽管游泳练习并不繁重,但也会由于自身不喜欢,感觉游泳练习非常疲惫。甚至有些学生对于游泳学习的态度不端正,觉得游泳运动根本用不着,没有多大的用处。因此不愿意认真的去练,造成学习目的不明确,敷衍了事。一旦遇到游泳动作失败时,不仅不会从失败中找出动作错误的原因,而是对游泳产生了恐惧心理,进而造成学习游泳再无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此降低了整个游泳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在高校游泳教学中出现一个学生产生恐惧,会引起周边其他学生连锁反应。例如:在潜泳练习中,如果出现一名学生由于错误呼吸,调整不当而出现呛水或者溺水的现象,会给周边的同学在心理上产生暗示。到后来,其他同学不敢再进行同样的游泳动作学习,导致学习的信心丢失。或者由于某一个学生一个高难度动作练习中不小心失误,而出现伤害事故发生时,也会给周边同学自身身体以及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此时,学生会对游泳教学产生厌恶,当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高难度动作练习时也会产生恐惧心理。
游泳运动同其他运动项目来说,游泳对于环境的要求较为特殊。游泳学习需要在水中才能进行锻炼和练习。由于人们对于生活习惯来说,人类主要依赖的环境是陆地,对于水中环境的了解比较单薄。因此,人在水中无法像在陆地上一样行走顺畅,而是处于一种悬浮的状态下,环境的特殊会导致高校一部分学生难以适应学习的环境,一旦身体浸入水中相应的浮力、压力和重力都会发生改变,也会促成其学生恐惧心理的产生。
同时,在高校游泳教学过程中游泳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想要学生在游泳过程中能够顺利的完成游泳动作、技巧。因此教练的表达需要更加严谨,对于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师以学生的人身安全为主,严肃的教学方式为辅,由于教师在通常情况下会将游泳教学过程变得有些严肃,使学生产生紧张的感觉,造成一些学生还没有进入水中训练就已经对水造成了恐惧心理。所以教师的暗示心理以及口头表述也会加速学生形成游泳学习的恐惧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
想要让学生融入和享受游泳运动时,首先要对游泳的价值形成正确的理解,掌握基本的素质,使学生有充分的信心学习游泳运动。在游泳教学前,教师需要对学生做一些心理建设,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教师可以培养学生主动积极锻炼的意识,认识到游泳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素质的重要性。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运动能力不同,对于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让每个学生在游泳中能够完成自己相应的目标,提升学习的激情。其次,不断强化学生的思想,对游泳形成正确的认识,教师可以口头传达一些安全知识和动作技巧,利用此方式树立学生安全游泳的信息。
任何一项学习都是基于兴趣之上,一旦学生对于游泳运动产生的学习的兴趣,也会勇敢克服自身的恐惧心理,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泳教学过程中来。那么对于游泳教学时,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感受到成就感的方式对学生建立学习游泳的兴趣。例如当学生掌握了一种泳姿一项技巧时,自己掌握能力有所提高时,教师可以对其进行表扬,有助于学生对游泳的恐惧感减轻,更利于游泳练习中得到更好的游泳运动效果。
首先,老师应该正确认识教学指导对于游泳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将学生在游泳中的安全放在首位。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游泳训练时,应该注重自身的表达方式,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布置适量的练习任务,在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的基础上,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游泳训练环境,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积极暗示作用,避免学生产生紧张心理。教师应该根据游泳能力基础认识,对学生的教学按照循序渐进的模式推进,使学生有一个慢慢学习的过程,避免一开始就出现较难游泳动作的练习,对学生的积极性造成打压。
首先,学生对于游泳教学恐惧心理的原因也来自于对水环境缺乏安全感,因此学生认为水是可怕的,水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命。针对这一现象游泳教师需要从根本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游泳环境,保障游泳各项措施的安全性、完善性,保证学生对游泳的环境产生安全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督促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安全游泳训练,保证自身的安全;其次,当学生在进行游泳训练时要对学生进行实时监督保护,一旦学生出现不正常的情况应该立即处理。
综上所述,游泳运动逐渐成为了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中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体育教师引起高度重视,在高校游泳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再根据其原因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使其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同时,合理有效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不断帮助和引导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培养学生对游泳运动的兴趣,加强游泳教学中各项措施的安全保护,给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游泳环境。希望学生能够勇敢战胜恐惧心理,配合老师的游泳教学计划,不断提高高校游泳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