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实验幼儿园 刘爱玲
作为一所农村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一直是老师们的短板。老师们认为音乐欣赏活动需要教师本身有较高的艺术修养,而非音乐专业出身的她们音乐素养不高;第二,老师们认为农村的幼儿在艺术欣赏与创造中缺乏一定的经验,不能将活动深入下去。其实,艺术本身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创作与加工。只要将“儿童发展”放在首位、体现以幼儿为主体,便能够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艺术的美、在活动中乐于体验、创造,感受艺术活动中的乐趣,从而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滋养自己的心灵,获得对生命和生活的热情。
在大班音乐欣赏《挪威舞曲》教学活动中,我只准备了音乐伴奏和一张图谱,没有用PPT。
活动目标:
1.熟悉《挪威舞曲》曲调,初步感知乐曲的ABA结构和音乐性质;
2.借助故事情节,结合音乐形象,创编鸭子走路、游泳以及刮大风等动作;
3.在游戏活动中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并以此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活动的流程是传统的教学法:(1)完整欣赏音乐,幼儿谈谈听到音乐有什么感受、想到了什么。(2)老师讲述自己听到音乐后想到了一个故事:鸭妈妈带着小鸭子们在草地上走走、池塘里游游时遇到大风。(3)再次完整听音乐,联想故事中的相关情节,感知乐曲ABA的结构。(4)重复欣赏,幼儿边听音乐边用双手在腿上做小鸭子走和游水的动作,听到刮风音乐时保持不动。(5)创编鸭子走和游水动作。⑹自由游戏。
整节活动孩子们兴趣盎然,听课的老师们也融入到了情境中。当活动结束后,一位主班老师说:“刘老师,刚看到教案时我觉得这个情节太简单了,鸭妈妈带着小鸭游戏对大班的孩子来说没有挑战性和趣味性。想不到我们班上的孩子那么投入,竟然愿意演大风,还演了这么多不同的版本,我真是小瞧我们的孩子了。”
在研讨中老师们说出了自己的困惑,以这次活动为例,我从以下四个方面与老师们一起进行研讨与剖析。
《挪威舞曲》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作品,乐曲元素取自挪威的乡村民间舞曲,ABA的节奏明显,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优美动听。
对幼儿来说,简单的故事情节更易于幼儿对音乐作品本身的理解。在活动第一节中,如果是稍难的音乐情节会让幼儿追求韵律的创编而偏离于音乐作品本身,因此我用了情节简单的鸭妈妈和小鸭散步、游泳遇到刮大风的故事。幼儿比大人更易理解作品的结构,在音乐创作中更有信心和热情。因此幼儿在第一遍听音乐时,能听出乐曲的弹奏乐器,能说出不同于大人的感觉,感觉到中间乐段像跳起来的感觉,有的孩子感觉柔和的段落像要睡觉。
这是来自幼儿真实的感受,而不是老师强加给幼儿的感觉。我们要尊重幼儿对音乐的感悟和表达,因为这是基于他们的生活经验。
在活动后的研讨中,有老师提出了自己的困惑:“这一节活动的目标落在哪里,游戏有没有偏离音乐欣赏本身?”从音乐欣赏本身的含义来说,音乐欣赏是指通过聆听音乐作品获得审美享受的音乐活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称“指南”)指出:艺术欣赏时常常用表情、动作、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幼儿通过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通过引导提问“音乐的什么地方是一样的”,由幼儿自己找出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教师归纳总结乐曲ABA结构。在欣赏和创编中,幼儿感知圆舞曲的音乐性质。
在自由游戏中,幼儿从各个方向进行小鸭散步的表演,有相互碰撞的现象。有老师建议:“可不可以活动前让幼儿欣赏鸭妈妈带着小鸭子的视频,也可以由鸭妈妈带着小鸭向一个方向散步,这样就可以避免相撞的现象。”我们的老师习惯做高控的老师,认为幼儿没有自我调控的能力,害怕幼儿不受自己控制而出现安全问题。但这节活动的目标之三就是“在游戏中有一定的自控能力”,这种自控能力可以用老师的引导语去引导孩子,如“鸭妈妈带着小鸭散步,小鸭们三三两两悠闲地跟着妈妈,你不推我不挤,有时候好朋友在一起还可以拉拉小手、挠挠痒呢!”在游戏过程中,理解和尊重幼儿在不影响他人的状况下自我创造的空间和心理愉悦。事实上,老师如果没有过多干预孩子们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还是能够按照自己创编的鸭子步、游泳、大风的动作有节奏地控制自己的身体。
在活动中,有了幼儿边听音乐边用双手在腿上做动作的铺垫、有了平时音乐欣赏中不同节奏的感知,幼儿对节奏已经有了一定的敏感度,对不同的音乐有了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就不需要我们过分地强调让幼儿按照节奏去做动作。但放手不等于放纵,活动中我们只有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将“儿童的发展”放在首位,才能真正做到以幼儿为本。教师退居其位,孩子才能真正从音乐本身感受到乐趣,更愿意走向艺术。
《指南》指出:理解和尊重幼儿在欣赏艺术作品时的手舞足蹈、即兴模仿等行为。
由于在平时的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对动作的创编比较少,听课的老师担心孩子们不能创编出像模像样的舞蹈动作。我给了孩子们五分钟去创编小鸭散步、游泳、大风吹的动作。
五分钟结束后是分享的环节。当孩子们用动作大胆表达自己的创作时,尽管动作不甚优美,与舞蹈动作相去甚远,但我还是表扬了孩子:“你是一只独特的小鸭子,你走出了你的风范,你是1号舞蹈家。”当我请一个刚转学来的孩子表演小鸭游泳的动作时,他说“我从来没学过这些动作”,我说“你可以先模仿1号舞蹈家的动作,说不定过一会儿你就会有你的想法了”。等到了6号舞蹈家时,这个小男生说“老师,我喜欢表演大风吹”,他一只手前后做旋转的动作,身体左右晃动,我和孩子们给了他响亮的掌声,我想他的内心一定有非常大的满足——我也可以是舞蹈家。
在游戏中我和孩子们商量,幼儿自由选择表演的角色,第一遍表演舞蹈家们的动作,第二遍选择自己的动作进行表演,我们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三个小男生选择表演大风吹,他们三个人的大风吹动作都是不一样的,我充分给予孩子自主选择和自我创造的机会,孩子们非常投入地参与到表演中来。
如果是老师规定的动作,效果可能是整齐划一的,但却少了孩子们真正地投入,少了孩子们的独特感受。
在音乐活动中,所有的孩子都投入到表演和创造中来。也许他们创造的动作在成人眼里不那么完美,也许他们的肢体动作不那么协调,也许他们的配合不是那么默契,也许他们的节奏并不是那么合拍,但从他们身上能真正感受到课程游戏化带给他们身心放松的愉悦。
在音乐活动结束后,孩子们主动进行自主选择区域活动。平时稍显冷清的小舞台有了生机和活动,不少孩子选择去小舞台继续表演游戏《挪威舞曲》。在他们几轮游戏后,我给孩子们欣赏了一段优美的民族民间舞《小鸭嘎嘎》,让他们在表演中有更丰富的表演经验。在接下来的几天,孩子们在表演中自主创编了几个不同的游戏情节,有一个情节是小朋友们在参加舞会时突然闯进来一个陌生人,中间音乐播放时小朋友们就抱在一起不理那个陌生人,音乐播放的最后是小朋友和陌生人融合在一起快快乐乐玩游戏的情节;除此之外还有森林探险系列。总之,孩子们将书中的情节和生活中的经验都迁移到了表演中。
音乐区中的乐器也被孩子们利用起来了,他们自编打击乐,节奏感和韵律美都在自主游戏中得到了培养。游戏后及时有效评价更推进了游戏的进展,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上了表演区,小小的心田播下了艺术的种子。艺术的种子不是成人强加给他们的,而是他们在不断丰富的游戏中爱上的。
正如我们一位年轻教师所说:“我们总是认为孩子小,总忘不了我们教师的身份,总是不能相信孩子,总是担心孩子学不会,总是想尽心地教给孩子更多的知识。”孰不知幼儿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有着自己在玩中学的天性,他们乐意全身心地投入到对事物的探索。
放开手脚,跟着孩子的节奏一起探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