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武术国际化发展的双向路径探析

2020-12-30 09:37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21期
关键词:中国武术国际化武术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北京 102200)

1、引言

国内武术发展动向是武术国际化发展的重点突破口,特别是当今中国与各国政治、经济交融频率加大的全球化背景下,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时代主题的新的历史时刻,国内外武术发展联合并肩发展形成新的一轮螺旋式改革发展动力。所谓国际化,是指设计和制造容易适应不同区域要求的产品的一种方式。武术这个根植于中华文化大地的产物要适应各国大环境发展下的要求,其文化属性和技术产品符合各国民众心理的需求,只有国内武术更加稳步向前推进发展,才能为武术在国际舞台的传播与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从国内本土性的功能定位和对外交融性发展的武术国际化双向路径的视角下,面对国内外文化发展新形势下的诸多机遇与挑战,再议武术的国际化发展策略要点。

2、中国武术国际化双向路径的提出

2.1、对内国际化的武术功能定位的必要性

从原始时期的人与兽斗,到冷兵器时代作为主要的作战形式用于军事战场,再到今天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运动理念的发展。国内外的竞争优势、接受方式以及推广策略也不尽相同,立足于中国武术国内稳固发展的趋势,按武术运动形式和人体运动功能对武术进行分类,继而进行国际发展定位,根据武术拳种特点、器械类型、武术功能以及人们对武术的需求,在不同程度上提供相应的传播内容,充分体现出武术的价值和功能;另一方面要提升国际影响力,首先要具有赋予国家标识的知名度,虽然提到中国不会立刻想到武术,但是提及武术,大家一定会说是中国的,武术在国家发展大格局中传统文化的角色定位,决定了对外文化交流中武术国际化的必然性发展趋势,长期以来武术在国内外发展过程中秉承的“以和为贵”的发展理念,正契合了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但是武术的文化价值还未完全得以展现,中国武术的民族文化符号并没有成为中国人的必要选项,其本身在国内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2、对外国际化武术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指从国家层面积极主动扩大对外的经济、人文等交往,是我国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而提出的的基本外交理念,由此演变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以经济、军事实力为基础的价值观念、文化传统、国民素质等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拥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在全球化发展的交融与渗透中难免会出现小摩擦,中国儒家讲“和而不同”,旨在说明具有文化差异的国家之间的包容与和谐,“和”是统一的、包容的,“不同”则是多元的文化因素,“和而不同”则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基础上使多元的发展问题达到和谐的状态。中国武术课程体系中武德、礼仪和训练过程的实施,无一不达到和谐的状态,武德和礼仪方面体现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和人人之间的互相尊重,训练过程体现在自己肢体之间以及与器械之间的和谐,双人训练中与搭档之间的和谐等,则体现了万事包容,海纳百川的理想和谐状态。

3、武术国际化推广的SWOT分析

3.1、我国武术运动项目发展的优势因素分析

优秀的文化精神赋予了武术顽强的生命力,也展现了武术运动在我国发展的优势所在:首先,历史悠久的“中国武术”符号体现了项目传承的延续性和必要性,其项目本身融合了儒家、道家、墨家等传统优秀文化精华;第二,武术项目的多样性为国内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项目功能定位为大众武术健身类,比较容易被大众接受,实现群众大武术空间格局发展;竞技武术类,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运动口号推进发展;舞台表演类,包括舞台剧、文艺演出、武打影视等,通过视觉感官提升武术产业的新发展思路;功能康复类,对亚健康状态下长期工作的人群借鉴武术功效性动作进行康复性训练,训练方法多变,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便于人们借鉴和练习。

3.2、我国武术运动项目发展的劣势因素分析

武术项目强调的民族文化精神和意志品质,通过长期的训练过程得以体现,但是自身技术体系在推广的过程中不够系统化,同时受其他体育项目冲击,像跆拳道、空手道等项目已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中,而武术却只能望而却步,论礼仪,跆拳道和空手道更加强调仪式性和庄重性,而武术更多的把礼仪形式化,不去强调和渗透;论技术,武术的内容更为丰富,但是复杂的拳种体系和门派之间使武术技术的发展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反观跆拳道专一的训练体系更容易被大众认可和接受;论学习难易程度,武术较两个项目更有难度,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多,在当今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的快餐性消化时代,武术的推广并不占优势。另外,国际武术的竞技发展之路不平衡也是武术国际化发展的绊脚石,除了亚洲之外,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特别是非洲,竞技武术技术水平还很低。竞技比赛的最大魅力在于竞技双方在实力相当的前提下胜负未卜的悬念,竞技武术技术发展的不平衡性无疑扼杀了欧、美、非等国家参与武术竞赛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武术要被世界广泛认同和接受,需要提高全球武术技术水平的平衡性发展,达到区域均衡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武术的对外发展路程。

3.3、我国武术运动项目发展的机遇因素分析

国家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的建立与扩张为武术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在《中国武术发展五年规划(2016-2020年)》中,武术国际化的发展目标要力争在全球50%以上的孔子学院开展武术教学活动。另外在当今我国政治稳定的大背景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软实力等综合国力的体现,以及“一带一路”国际战略的实施,中国武术以此为契机,实现自我优势与区域优势的有力结合,是机遇更是挑战。

3.4、我国武术运动项目发展的威胁因素分析

武术在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传统体育的呵护下发展至今天,当我们不断的以弘扬中华武术文化为口号对外宣传时,同样要正视它所带来的成效与结果。作者对对外武术教学团队中来自11个国家的163名学生的调查显示,仅0.9%的学员学习到中国武术文化,且他们的习武年限都在3年以上,虽然大部分学员能够通过武术训练得到新技能和运动能力的提高,但文化层面的知识获得太少,很明显最大的威胁是我们自己,在教学方面忽视了对武术文化层面的输出;其次,武术被影视作品夸张的表达,使得学员学习前的期待与现实相差甚远,积极性减退,将阻碍武术的教学开展进程。

4、中国武术国际化双向路径视角下的发展策略

4.1、加大力度再塑国家文化符号的象征性

塑造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首先要立足于国内,保证文化品牌在国内广泛流动,鼓励和支持群众武术的发展,让更多的中国人通过文化符号来构建心中的武术形象,潜移默化中塑造武术文化符号的象征性;其次,“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武术发展要放眼于国际,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行,以共商、共享、共建为建设原则,为中国与他国的经济和人文交往奠定了基础,世界格局的发展已经更加开放、灵活、多样,武术的发展更应该抓住机遇,在各国文化交融中发挥独有的优势,让世界通过中国认识武术;再次,充分利用信息飞速传递的外在条件,加强国内武术动态的对外分享,提升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这将决定着武术是否能够在新的信息时代、新的传递平台占有一席之地。

4.2、培养国际性武术专业教师和国外本土化武术教师

当前有许多中国武术教师活跃在国外的武术市场,其构成主要由国家派出和个人组织形式,其流动性太大,不利于武术的长期而固定的传播方式。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去规范对外武术市场体系,以国家文化机构为核心,负责对外武术教师的考核和统一派出,与活跃在社会中的武馆和个人相结合,取长补短,加强内部交流,共同研讨课程建设和训练体系,以此推进和加强武术国际化传播的力度。另外,在选派中国教师走出去教学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着眼于未来长远发展,使师资力量过度到本土教师培训和交流上,一方面固定师资力量,利于学生长期的学习与提高;另一方面本土教师突破异国文化差异的问题,其交流方式和教学教法更加适用于他国的传播与应用。

4.3、多渠道促进中国武术在世界舞台上的文化交流与展现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出席了2006年俄罗斯文化节开幕式;2010年“俄罗斯汉语年”借助文化的载体,深化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武术和太极拳在开幕式和闭幕式进行了汇演;2010年温家宝总理和贝卢斯科尼总理共同出席了在意大利罗马“中国文化年”开幕,是中华文明和地中海文明的文化交融。武术已经作为中国文化符号出现在外交场合,在此基础上加强文化交融渠道,不能仅仅局限于依靠国家层面的文化交融提升影响力,需要拓宽多种武术交流渠道。除此之外,加强国内武术管理机构与各国武联的密切联系,举办国际性武术交流活动和学术研讨,使武术更加科学系统化。

5、结论

(1)建设武术传播文化线,明确国内外武术的功能定位及发展定位,再塑国家文化象征符号;

(2)根据国外市场民族信仰和区域发展特点以及民众对武术的需求,整合武术技术和规范训练体系;

(3)建设国际化武术师资队伍,培养国际性武术专业教师,发展国外本土武术师资,达到内外合一的教学结构;

(4)实施国际武术发展策略,拓宽对外文化交流平台,加强国内武术管理机构与各国武联的密切联系,举办国际性武术交流活动,重视武术学术研讨,共同推进武术发展。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国际化武术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从武术传承方式看武术的发展战略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中国武术有哪些派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