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又称为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蓝耳病病毒感染导致,在养猪场中是一种常发病,具有较强的传播性和较高的致死率,而且在发病猪场不容易被清除,因此给猪场造成严重的后果,猪场应重视本病的防控。
本病病原为猪蓝耳病病毒,其属于动脉炎病毒科和动脉炎病毒属的成员。病毒粒子为卵圆形,外边包有囊膜,内部核酸为单链的RNA,整体外观为20面体状。病毒对环境的抵抗力较低,尤其是在脱离猪体后,抵抗力会下降迅速,应用常规的消毒剂均可以将其杀死。在环境不同酸碱度下,病毒的感染力也会有所不同,通常当pH值低于5或者高于7的环境中不利于病毒感染。病毒对高温敏感,在100℃的水中迅速失活,在60℃的环境中也会很快失去活性和感染力。病毒感染后主要是对猪的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具有破坏作用,从而使得病猪表现出相应的症状。
本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传染源是发病猪和隐性带毒猪。病原的传播途径为多种,既可以通过口腔、鼻腔以及泌尿生殖道感染,还可以通过胎盘而进行垂直传播,甚至可以通过蚊蝇和昆虫的叮咬而进行传播。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直接接触。本病的易感动物为猪,而且仅对猪有感染力,对其他动物不感染,不同的性别、品种和年龄的猪均有易感性,尤其是1月龄以内的仔猪和妊娠阶段母猪易感性最高。本病在感染后发病率较高,通常可以高达50%,死亡率也可以超过20%,这与年龄具有相关性,仔猪发病后的死亡率可以达到100%,保育猪能达到70%,而育肥猪仅有20%左右。妊娠母猪在感染后能够导致胎儿感染,引起胎儿死亡,母猪出现流产,母猪发病后的死亡率也可以高达30%。
猪在发病后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急性型和慢性型。
3.1 急性型急性型的病猪表现为发病急,食欲下降,精神不振,心跳和呼吸加快。处于妊娠阶段的母猪表现为流产和死胎,还会出现木乃伊胎。即使仔猪产出后,也会体质较差,在饲养过程中容易出现死亡,生长性能不良。处于保育期的猪会表现为严重的呼吸不畅,多见于腹式呼吸,体温常升高超过40℃,食欲废绝,被毛不整,消瘦,生长发育不良。育肥期的病猪具有保育猪的所有症状,还会表现为体表多部位出现发绀情况,尤其是在耳部和腹部表现明显。
3.2 慢性型这是主要的发病类型,多为猪群带毒。母猪发病表现为繁殖性能受到影响,公猪感染发病后表现为精液品质下降,其他猪在发病后主要对免疫力产生影响,导致病猪对疫苗的免疫反应较差,容易出现各种继发感染,从而使得病情发生复杂化。
对病猪进行剖检,可见其肺部出现肿大,而且有出血情况。肺部外观表现为大理石样,还常见在死猪的膀胱内蓄积大量尿液,还伴随有膀胱黏膜的出血。病死猪的肾脏质脆,表面的被膜容易被剥离出来,在被膜上有针尖状的出血点。还可见于胃底部的黏液有一些出血点,肝脏和脾脏均有肿大和出血。有的病死猪胸腔内有积液,心肌和心内膜也有大量的出血点。
本病的诊断可以通过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通过是实验室技术。首先应当检测是否有细菌感染,可以对肝脏和心脏取样进行培养,在经过37℃、24h培养后如果没有细菌生长可以排除细菌感染。而后使用乳胶凝集诊断试剂对发病猪的血液进行检测,对结果观察。实验室还常用PCR的方法进行鉴定,对病猪采集样品,主要是粪便、血液以及内脏器官等,经过处理后应用PCR技术进行检测。本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等特点,能够迅速得到结果。
本病的预防主要是通过疫苗接种,养殖场应当接种相应的疫苗,按照预先制定的免疫程序接种,疫苗仅用于健康猪群。还应当加强饲养管理,猪舍需要有相对恒定的温湿度,需要有良好通风条件。猪舍要常打扫,并在清扫后进行消毒。在日常饲养中,还需要提升饲料的营养水平,确保猪能够摄入充足的营养。本病目前还没有可供选择的特效药物,对发病猪只能通过对症治疗,在治疗中还要应用抗菌药物,防止出现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