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犊牛;巴氏杆菌;防治
在秋季冬季长途运输或者饲养条件较差圈舍较为寒冷的情况下,多见于6月龄以下的犊牛发生。
发病牛场为大型规模场,存栏均为人工授精的良种牛,该牛场存栏960余头,其中新引进乳用牛200头,犊牛为90头,其余为能繁母牛。通过实地了解该牛场在1个月左右引进荷斯坦奶牛200头,通过犊牛饲喂器将挤下的牛奶投喂给犊牛,1周后该牛场原有的50头犊牛陆续发生咳喘症状。病牛初期体温41℃后期36~37.5℃。病初为干咳,后期为湿咳,呼吸困难,鼻液呈现为脓性鼻液,听诊有啰音,叩诊动物呈现疼痛闪躲表现,肺区实音。最后动物表现为呼吸极度困难,头颈伸直,病程2~3周后呈现大叶性肺炎化多数死亡。
剖检变化尸检全身高度水肿,内脏器官、黏膜、浆膜、舌、皮下组织和肌肉有出血点,心肌、肝脏和肾脏有实质变性,脾脏有点状出血。肩前淋巴结高度充血肿胀,切面暗红色,有弥漫性出血。胸腔有大量渗出液,胃肠道可见出血,血凝不良。此外肺部、气管有大量泡沫,部分肺部呈现虾肉样病变,粘连在胸腔肋骨上。
4.1 早10:00用30%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30mg/kg体重肌肉注射。
4.2 晚22:00用20%氟苯尼考混选注射液10mg/kg体重,肌肉注射。
4.3 全群皮下注射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100kg以内的4mL,超过100kg的6mL。
4.4 犊牛饲喂牛奶预处理,将全部犊牛食用牛奶放入巴士杀菌罐进行80℃、30min巴氏消毒预处理。
通过7d氟苯尼考混悬液和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的治疗,对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为水针剂适合日间使用,氟苯尼考混悬液药效时间长适合夜间使用,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价格低廉,效果明显适合全群常年使用。
加强饲养管理,定期对圈舍消毒,注意冬季圈舍的保暖,及时更换犊牛垫料,防止病原引入。用犊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疫苗进行免疫。饲喂犊牛前一定要用巴士杀菌罐对牛奶进行杀菌。
虽然该病有一定的治愈率,但是治愈成本较为高昂,建议预防为主。该病在治疗过程中多数牛肺部已经病变,肺泡已经坏死所以不能输液治疗,容易引起肺部充水水肿窒息而死。该病在规模化牛场的发病率远远高于散养户,规模场多数无犊牛圈舍,育成牛的圈舍较大、房顶较高、无取暖设施(育成牛多数靠自体温度维持),犊牛产生的温度不足以维持圈舍的温度,增加了发病的几率。犊牛集中饲喂虽好,但是一定要注意对牛乳进行巴氏杀菌预处理,每隔9个月对全场存栏牛进行疫苗免疫,对新生7日龄以上的犊牛及时进行疫苗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