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探索下中学思政课教学的坚守与转变*
——兼评山东省2020年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等级(模拟)测试

2020-12-30 07:12李寒梅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考查思政素养

李寒梅(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当今时代的教育学领域,正处于如何使评价活动比过去更加契合学生成长与国家发展的重要阶段。探寻跟当代学生自身和教与学活动本身相匹配的评价导向、内容与载体,已成为高考改革的重中之重。在此热点话题背景下,与“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本源性问题相适应,山东省2020 年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思想政治测试(以下简称山东省2020年政治模拟测试),以正确的育人价值为引领,总体上体现了“一核”“四层”“四翼”的基本特征。新高考探索的成就,对中学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政课教学要在理念与方向上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与价值导向,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评价等具体策略与环节上,要努力实现与新高考探索的对接,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坚守正确价值导向,推进素质教育实施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学与高考在性质上共同定位的决定要素。新的时代,中学思政课教学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致力于培养和选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强化教学的育人功能,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力度和效果。

(一)明确价值引领,秉持德育为先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时期。人才的思想水平与政治觉悟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个教育方向与水平的关键,是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问题的根本。从某种程度上看,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考查,政治高考是连接国家大政方针与人才培养规格检测之间的关键环节,肩负着人才的思想水平与政治觉悟的检测与培养重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铸魂育德,突出价值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是新高考探索的根本立场与原则。山东省2020 年政治模拟测试秉承上述宗旨,密切结合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与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通过探究和辨析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考查学生在知识运用中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

与新高考探索相一致,中学政治课教学要将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人才选拔的要求、国家与社会发展对人才思想政治素质的需求,有效落实到对中学生的政治觉悟、价值观念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中。但价值观的形成并不仅仅在于知识的掌握与否,更重要的在于思想的认同与否。中学思政课教学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成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任务,就要依据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水平要求,参照评价理念的先进性与科学性要求,坚守新时代思政课的价值导向功能,充分发掘思想政治学科测试中的育人资源,发挥思政课教学的育人优势,在思想觉悟、道德情操、意志品格等方面,坚守正确价值导向,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落实素养培育,促进素质教育

中学思政课要解决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核心素养。测评是为检测学生是否具备了与课程预期目标相符合的素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了促进评价由“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转变的理念,体现出新高考探索正在努力实现由单纯的知识与能力评价向促进素质教育评价的转变。

山东省2020年政治模拟测试也特别注重以综合考查来体现核心素养的培育情况。测试立足核心知识的掌握和关键能力的塑造,通过具有真实性、复杂性的情境创设,如“猪肉价格上涨”“国家重大纪念活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敦煌文化保护”等,综合考查了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考试内容、方式与素质教育的统一。中学思政课教学要充分利用好高考的积极引领作用,高度重视教学对促进高考人才选拔和核心素养培育之间的对接作用,贯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以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实现教学领域内的两个有效整合,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整合,必考内容与选考内容的有效整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加快转型。

二、转变教学策略,促进教学考的有机统一

高考作为当前最为重要的评价手段,是促进学生发展的火车头,不是“跟着火车头的车厢”。[1]12由此也带来了现实中“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与“考多教多、考少教少、不考不教”的弊端。而当下高考正在现有框架下探索着更加科学而充分的论证与设计,其育人导向与功能也更显重要。其中,教学应该做出怎样的贡献?安德森的《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自始至终都强调,必须保持课程、教学和测评三者的一致性”[2]234。这就要求教学在遵循高考改革趋势中,合理促进教学目标、内容、方式、评价与高考探索的统一。

(一)促进教学目标与高考探索的一致性

对当今的一线教学来说,教学目标与高考探索的一致性非常重要。因为,这种一致性可以使教学更加关注那些一致性的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的培养内容与过程,尤其是在高考关乎学生未来发展的局势下,这种一致性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教学趋向于高考的指向。对学生学习过程来说,当高考能够决定未来走向时,这种一致性使获得好成绩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如果不一致,学生必然只会努力靠近高考要求,而不是教学的预期。

而现实中,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的发展、教材内容的更新,使得教师面临的压力经常导致以牺牲诸如思维训练和价值观培养目标为代价,过多地重视知识的传授。即使教师兼顾思维培养与价值观教育等目标,也往往会经常避开这类目标尤其是带有情感冲突倾向的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往往牵涉过多其他领域知识的融合,而无法短时间利用课堂来补充。当教师因这些障碍无法将价值观培育等目标纳入教学中时,那么遇到这类问题时就不能有计划、有顺序地进行教学,也就无助于这类目标的实现。同时,新高考要求学生解决社会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那些零散的事实性知识评价正在更多地被更为复杂的程序性知识与元认知知识评价所代替。这种转变也要求一线教学必须摆脱单纯机械记忆式教学,转向知识的综合性、应用性与创新性培养。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并在初始帮助学生明确课时教学目标与单元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关系。[3]

需要注意的是,“测评应该与目标保持一致,而不是相反”[2]197。据此,教学还要处理好测评与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关系,以测评为重要参照,将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置于首位,改变现实中迫于各种压力“不得不将目标置于测试之后,屈从于测试”[4]的状况。虽然相比较于“高考应该或能够考查什么”来说,教学要解决“学生应该实现什么目标”是更加艰巨的问题,但高考应该是对符合核心素养要求的学习结果的测试,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先于测评结果的。因此,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首先解决“学生应该达到什么目标”,其次是与高考保持较高的一致性。

(二)促进教学内容与高考探索的一致性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从试题内容及类型上提出了“四翼”的考查要求,即加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与创新性考查。其中的基础性要求是最基本的考查内容,如山东省2020 年政治模拟测试中涉及的价格、供求关系、互补品、替代品、财政政策、企业经营、民主权利、政治参与、文化的作用、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世界的物质性、矛盾的本质与特点及要求、国家宏观调控等,基本涵盖了《山东省普通高中2017级政治学科课程实施及教学指导意见》中的基础知识。目前考查中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是学生的知识点掌握不牢固,知识遗漏、零散、内在逻辑不清现象较为普遍。而建立在零散知识基础上的素养形成是不全面、不稳定的。因此,教学一定要围绕学科核心知识,加强基本概念与原理、基本学科思想和学科思维的指导,夯实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为提升学生的深度学习和高阶思维能力奠定基础。

“四翼”考查要求中的综合性、应用性与创新性是高考改革中更为突出的探索,依据这些要求,高考试题既要体现学科知识的完整性,突出不同知识、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又要增强开放性和探究性,培养学生的实践思维,突出对紧迫性、前沿性、重大性社会实际问题的多角度、批判性、创新性、开放式思考意识与能力的考查。从山东省2020年政治模拟测试可以看出,综合性、应用性与创新性是整套试题的主要考查特点。测试从深度与广度上考查了多方面知识的整合与运用,突出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加大了对知识的结构性、应用性与创新思维的考查力度。也就是说,学生能否在新情境中有态度地运用程序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已成为考查的重中之重。需要重视的是,现实考查中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不容乐观,表现为程序性知识掌握过于笼统,甚至只停留在对课本语句的简单记忆中。如山东省2020年政治模拟测试题,很多学生反映第16 题只知“政府应该履行经济职能”,但不知“政府应如何针对问题发挥经济职能”;第17题只简单罗列“党”的相关知识,却考虑不到“中国共产党需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领导经济建设”。类似考查中,学生面对的是真实性、时代性、社会性的背景材料,是综合运用知识与能力的挑战,不是针对人为虚构问题的短期碎片化的知识回忆。如果学生在学习起始就树立了学科大概念,他们就不会仅关注那些简单的事实性知识,而能够学会立足学科思维视角,认真思考课程内容中的重要概念,在更高程度和更深层面上去探讨相关问题,并懂得如何以合适的评价理念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教学必须要解决这一问题,立足核心知识,提高精准记忆基础上的知识结构化程度,促进概念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帮助学生面对新情境时能够“回忆”和“提取”所学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创造”。

(三)促进教学方式与高考探索的一致性

新高考探索的重要创新成果之一,是高度重视以情境化载体融合学科知识与能力,聚焦核心素养进行价值引领,实现由“考查内容”一维向“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的评价模式转变。如山东省2020年政治模拟测试中的近年来客运情况与货币购买力变化、《密码法》的颁布、星际访客的发现、“稷下学宫”与曲阜孔庙“钩心斗角”等,以真实复杂的新情境为依托,考查学生能否以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运用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重视了“情境的分类和情境活动的分层”[5]在考查中的载体作用。

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情境与情境活动的作用,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教与学的实质性变化。《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提到的两类“情境”,一是“生活实践情境”,即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或生产实践中的现象与问题的能力;二是“学习探索情境”,即在探索科学研究或思维活动问题中,考查知识与思维的创新性运用。两层“情境活动”,一是简单情境活动,即单一的认知活动,基本知识或能力;二是复杂情境活动,即综合运用知识和能力解释或解决复杂问题的水平。因此,教学中要更多关注生产与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设置包含多学科知识背景、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任务驱动下的真实场域,运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解决真实问题,引领学生回归知识与教育的本质,综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上述情境运用中,尤其要关注情境中知识的整体性关联,注重学生的元认知(对自己学习或思考过程的反思)、知识与整个课程目标的关系、知识呈现与能力展示多样化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改变忽视实践教育与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等现状。同时,要在真实情境中赋予学生选择学习顺序与方式的权利,给予学生课堂活动与思考的空间。因为这种真实情境中的教学是“以学习者和学习者真正的兴趣为中心的。这种教学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这种教学包括学生个人或学生集体富有批判性的思想、有价值的问题和目的明确的计划方案。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学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动力性,它能够让学生体验到真实生活的复杂性”[6]。

(四)促进教学评价与高考探索的一致性

当今高考探索已经逐渐改变了原来侧重对机械记忆力的考查,更加重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使新的考试内容与方式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提供可信的检测结果。这些变化是立足于促进社会进步与学生发展的,能够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因为,有效而良好的测量应该是设置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挖掘学生潜能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超越自我,获得成长,走向成功。因此,高考改革正探索着以更多的适宜性问题,来允许学生体现解决问题时的差异性,而不是设置一些偏难烦琐的问题来难住学生,从而有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独特倾向来完成测评任务。这些原则也同样适用于课堂教学评价。

基于此,教学评价首先要重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关注学生是否可以及如何运用恰当的学科术语表达观点、能否依据一定原理建立起相关信息之间的紧密联系等。其次,要充分重视并发挥真实性评价(即在真实的案例或环境下评价学生真实运用知识形成素养的结果)的作用。好的评价与好的学习一样,常常会与学生的真实生活世界相关联。[1]59教师要将真实性评价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达成目标,以弥补标准化考试远离学生真实生活世界的、孤立的、人为的环境中的评价缺陷,帮助学生在特定而真实的情境下获得知识与能力,并能够将在教学评价中发展起来的自我检测能力运用到其他的学习与生活情境中去。再次,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与能力之间的关联,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充分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明确学习中的挫折、厌倦与抗争的原因,帮助学生学会承担责任的同时找到解决的措施。最后,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评价能力,运用多种方式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理解学习评价标准的机会,避免用简单的标准来评价复杂的学习任务。当建立起公平多样的评价内容与方式,“并且评价策略能够反映学生丰富多彩、复杂多样的生活时,评价就不再是超出学生控制的外部强加的奖励和惩罚机制,而成为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1]261。

“时代已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年轻人需要应对变化莫测的全球化社会,一系列的标准化考试的数字并不能帮助他们为应对这样的社会变化做好准备。”[1]255现代社会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观察能力和批判能力,而这对思政课教学来说并非易事。新高考探索虽然存在有待完善之处,但其却为学生成长和教学提供了拓展的空间。教学要以一定的教育理想拓宽这些空间,充分考虑学生成长背景与学习能力的多样性,实现公正的素养化教学,而不是功利化地仅以分数来对待高考和实施教学[7],在帮助学生能够以较高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元认知)获得持续进步的同时,也要尽量避免部分学习认真的学生只能获得较低分数的不公平,以保持这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考查思政素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