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梁玮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常州213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职业院校亦要重视发挥文化素养和文化育人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开展“双模式+三协同”与“双依托+三阶段”文化育人模式(线上和线下双模式,学校、企业和家庭三协同,课堂和活动双依托,在校、实习和假期三阶段),运用文化的活力和张力去培养有“六魂”的职校生,用文化滋养学生心灵,文化涵育学生德行,加强职业院校文化育人工作。
“三生”教育包括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和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医药类五年制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理解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的真谛,是医药行业对医药类院校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我校从医药单位的需求和五年制高职院校医药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双模式+三协同”与“双依托+三阶段”文化育人模式,开展“三生”文化建设,着力培育学生崇尚生命之魂。
学生在校期间,一是学校组织开展“三生”教育主题宣传活动,例如“三生”教育手抄报评比活动、在微信公众号进行与“艾”同行主题系列宣传教育;二是实现课程德育,例如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通过教育片,带领学生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解剖课参观标本等,让学生直面死亡,感受生命的脆弱,从而更加珍惜生命。感悟生命很美好,亦很脆弱,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做好思想准备,也能让学生学会坦然面对人生的逆境与顺境、得意与失意,从而树立科学的生命观和积极的人生观,培养学生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健康人生奠定基础。实训实习期间,搜集“圣洁的天使们”的故事,回校后开展演讲比赛,在真实的医院环境中,学生真切地感受生命教育,通过他们的观察,用医生和护士高尚的生命情怀影响和感染学生。学生假期布置打卡任务“厨艺大展示”“晒晒我的小书房”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家务,在家务活动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掌握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行为习惯和良好品德,从而理解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通过“三生”系列文化建设,培育有灵魂、有精神、有担当的学生。
学校将江苏经典文化、特色文化与学生专业深度融合,构建“经典文化为根,特色文化为魂”的文化育人体系,根据学生职业特色,培育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包括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心态、职业人文素质等,传承经典文化精髓,实现文化铸魂育人,筑牢学生的思想之魂。
学生在校期间,每临中国传统节日,组织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文化教育活动;德育课教学中,带领学生读经典原著;设置“读书角”等引领师生学习经典与高雅文化和民族民间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学生实训与实习期间,定期组织读书活动等,在阅读、赏析和分享经典著作中领悟自强不息的力量、精忠报国的情怀、崇德向善的精神,体验文化育人的真谛。学生休息时,充分去感悟江苏特色经典文化,开展锡剧欣赏、体验苏绣、东坡公园游等经典文化体验感悟活动,领悟精湛的技艺源自勤奋刻苦的练习,经典的流传源自不断进取的创新。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历经百年发展,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校友,其中包括孙静霞和周瑞芳两位获得南丁格尔奖的杰出校友,他们的优秀事迹,为医药类学生职业品德的树立提供了榜样力量。五年制高职院校在办学和教学过程中,运用优秀校友和同行优秀代表构建的优秀文化,培育职业品德。
德育课前教师发放学案,引用优秀的校友案例;根据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组织学生阅读《优秀校友》,并完成读后感,开展汇报交流活动;举办“技能大赛优秀选手会演”,学生近距离地感受职业技能的魅力,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职业品德。学生实训与实习期间,完成实训调查报告“你心目中的好××形象”,并请带教教师和服务对象为学生的实训和实习给予评价,根据学生实习单位,确定对象。例如护理专业通过调查患者及其家属,了解他们心目中的好护理人员是什么形象,学生自己调查得出的结果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通过带教教师和患者及其家属评语,真实地了解自己的成长和不足。学生利用假期,采访“我身边的好校友”,并将采访的视频上传至学生学习平台。医药类行业服务对象和服务工作特殊,直接关系服务对象的健康和生命,因此培育职业品德至关重要。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依托江苏省各地的革命教育基地,以“常州三杰”红色文化资源为支撑,基于对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的深刻认识和职业教育的使命担当,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鼓励学生求真、向善,以红色英雄、红色论坛和红色艺术“三大平台”为载体,激发学生扬帆起航,助力学生砥砺奋进。
学生实训和实习期间,教师通过公众号推送红色故事,推荐红色教育影视剧,学生自行观看并写观后感,用“红色艺术”感染学生。江苏革命教育基地众多,极具代表性,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雨花台、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沙家浜等,学生利用假期,探访革命基地,并将学习视频和心得上传至学习平台,使红色革命精神的文化血脉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五年制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设定人才职业生涯发展方向。职业信念是职业素养的核心,良好的职业信念包涵良好的职业道德、正面积极的职业心态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意识,是一个成功职业人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应着重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忠诚、奉献、正面、乐观、用心、开放、合作及始终如一等良好职业信念。
将行业文化融入德育教学中,推行以“整理、安全、清洁、素养”为内容的管理系统,坚持“走下去、走进去、走出去”的教学思路,让专业文化入脑入心,拉近学生与专业的距离,大大缩短从学生到职业人的成长距离。学生实习实训期间,开展“多彩的职业文化”摄影展,学生在实习实训单位寻找行业文化或企业文化,将流动的文化与同学分享交流、体会感悟。学生每次假期完成与专业相关的职业体验活动,在体验活动中了解职业,确定职业定位,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实现课堂从“校门对准单位,课堂衔接职场”的转变,增强学生的归属感、认同感,使学生尽早接触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和专业文化的浸润中成长。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医药类五年制高职院校学生应结合专业特色,以实际行动为祖国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开展系列“健康中国”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加强教师团队建设,突出实践育人和文化实践,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学生实习实训期间,学生将《我最满意的一次实习任务》《出彩带教老师》等分享在学习平台,学生在激励中获得动力,在激励中实现自我监督,从带教教师精湛的技能和崇高的品德中感受职业魅力。发动广大医药类五年制高职院校学生投身“健康中国”活动中,在假期开展“健康中国青春行”专项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为需要帮助的儿童、妇女、老年人、残障人士等送去健康服务。医药类五年制高职院校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帮助他人中实现角色转变,也锻炼实践操作技能、应急问题处理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等,为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奠定实践基础。
文化承载了学校的教育特色,文化凸显着学校的教育价值取向,自觉运用文化素养和文化育人实现立德树人,用文化滋养心灵,涵育德行,引领风尚。职业教育先天具有行业性和区域性的特征,将先进的行业文化和区域文化融入高职教育,可以丰富高职教育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