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0-12-30 02:18宋瑛琦李杉杉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医学类医学教育国际化

宋瑛琦,李 璐,李杉杉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 长春130031)

在“互联网+”和“一带一路”双重政策的催化之下,我国教育事业已经开始走向了国际化道路,无论是教育资源的开发,还是教育内容和技术的选择。作为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彰显,中外合作办学成为近年来传统教育行业走出国门、拓展海外影响力及提升本土教育品质的重要手段。“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仅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合作搭建了更加广阔的沟通平台,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更是催生了这样一种办学策略,以发展教育、促进合作为目标,实现“第二次飞跃”[1]。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职业与专业,一直以来,医学教育在我国教育类别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全国各地以医学为核心开办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院校颇多,侧面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层面对这一专业的高度重视。虽然截至目前,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号召和引领下,中外合作开办的各类医学高职院校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 医学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

开展中外合作的医学高职院校办学模式,虽然有助于国内教育机构广泛汲取来自国外的优秀教育经验和方法,在互通有无中促进人才的流动和进步,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晰认识到,在已有的合作办学中存在以下问题和弊端。

1.1 利益最大化,违背最初的公益化诉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教育部《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指出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公益性事业,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不得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因此,国内从事此方面活动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医学高职院校管理者均不得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的,以牺牲合作办学的公益性为前提,损害合作教育的本质[2]。

目前国内有少数医学高职院校在选择来自海外的合作办学单位时忽略了对合作方教育实力、师资力量方面的考察,其在国际社会甚至所属国内的地位和口碑也未重点考察,损害了中外合作办学的本质目的,没有将真正优质的教育合作单位和教育资源引入国内,同时也损害了广大师生的利益,将他们的进修、学习和外派当作一种可以为自身谋利益的手段,从而逐渐缩减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空间。

1.2 合作办学无序化问题颇多

1.2.1 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较为“落伍”,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很多合作办学的院校在医学类专业设置方面,比较推崇“传统”和“热门”,相反对一些“冷门”的,但是就医学而言偶有需要的专业却鲜有涉及,这就导致合作办学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没有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3]。

1.2.2 合作形式 目前国内的高职院校采用的中外合作办学形式单一,合作形式采取“2+1”“3+0”“3+2”“2.5+0.5”等模式,每一种模式都有局限性,在实际操作和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教学效果及培养目标并不突出。

1.2.3 师资力量 合作办学的师资力量缺乏国际化特色,相对于我国多数高等学府,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都颇为有限,更无所谓国际化视野的教师资源。合作办学必然需要教师有较强的外语水平,但是很多教师英语水平不高,通过招聘外籍教师,短时间内也很难满足合作办学的需求。

1.3 监管制度缺失,违规现象较为突出

虽然中外合作办学理应是由国家层面发起或支持的公益性行为,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多数医学高职院校构建的合作办学模式,仍然是自主自发性的行为,因此在合作机构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同时因为国家层面监管制度的缺失,不少合作存在一定的违规行为,同时其所选择的合作机构未必是真正意义上最契合自身发展、有益于推进国内医学教育效果提升的。我国相关教育部门明确规定,只有符合条件的学校才可以进行中外合作办学,而且必须要得到上级部门的批准才可以正式招生,但目前有个别学校在没有收到相关部门正式批文的情况下就盲目开启招生和宣传等,合作办学资质的缺失,无形中损害了学校及中外合作办学的口碑,损害了办学效果。

2 医学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策略分析

鉴于目前国内医学高职院校在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其在未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借势“一带一路”推进合作办学。

2.1 创新合作理念,确保优质发展

合作理念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命题,具体包括合作办学管理者的教育理念、教师的职业理念以及学生的学习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前提,理念是合作的保障,只有拥有最先进、最契合的办学理念,才能确保合作办学的成功。

2.1.1 创新管理人员及合作办学管理者的教育理念 通过建立合作办学交流和推广制度,推动理念的更新;推动国内医学高职院校的管理者积极参与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提高社会各界、中外医学名流对合作办学的关注度。

2.1.2 创新教师的职业理念 一方面,教师需要密切关注高职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动向和最新趋势,并通过自主学习提升个人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积极参与合作办学相关学术活动和交流会议,学习先进的医学教育方法,进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4]。

2.1.3 创新学生的学习理念 合作办学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医学类高职院校的服务对象更是各种以从医为理想、为事业的个体。因此学习者需要在医学类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基础上,理解合作办学双方的文化历史,丰富自身知识构成,从而为接下来更好地学习提供基础和保障。

2.2 加强内涵建设,推进融合改革

医学高职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离不开各种“融合”,既需要本土教育理念和办学思维与国外办学理念和思维的融合,也需要专业化和综合化的融合。

2.2.1 本土化与国际化的融合 意味着高职院校在以国内人才就业和培养为指向的同时,更参考国际化的需求,注重医学类专业和外语应用等双重技能的培养。学校方面可以基于此成立专属的国际教育学院,以医学为主题开展各种交流合作[5]。

2.2.2 加强专业化和综合化的融合 意味着对学生的培养不仅仅围绕医学展开,还包括语言实践、医学教育和科研等多个领域,应秉承一种与时俱进的思维,对传统教育的内容和实践方式进行突破和改革。

2.3 优化制度建设,提高合作实效

医学高职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需要一定的制度作为保障,才能促进合作办学效益的提升,使之真正意义上成为推动我国医学教育效果提升、推动教育资源优化的有力举措。

2.3.1 优化统筹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具体包括对中外合作办学风险管控制度的完善以及相关信息反馈制度的建立。其目的在于能够为从事这项合作的院校、海外机构以及国内相关中介服务机构提供最为完备的保障,促使其能够在合作办学的道路上,有据可依、有理可循。

2.3.2 深化文化育人制度 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注定其具有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因此合作办学有一项重要的前提便是对彼此文化差异的认可和接受。深化文化育人制度,意味着不同国度的医学教育方式可以共生、共赢,共同探索和寻求合作办学的定位与价值[6]。

2.3.3 优化人才培养制度 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就业和科研为导向,推动人才价值的最大化发挥。在目前医学类人才在全球范围内都颇受欢迎的前提下,建立合作办学所需的各类人才引进、输送制度,通过建设办学基地、设立奖学金等制度,推动人才之间的互动和流通。

猜你喜欢
医学类医学教育国际化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稿约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第二届编委会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常用名词要求
聚焦港口国际化
医疗体育功能在医学类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大数据医学类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探析
——以莆田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为例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强化医学类本科生管理制度的背景分析及设想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