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3年,英国使团“真正的使命”

2020-12-30 11:22
中外文摘 2020年24期
关键词:漕粮清江浦使团

一、大运河

这是一支运送外国使团的特殊船队。使团来自于遥远的英国,以乔治马戛尔尼为特使,由外交官、青年贵族、学者、医师、画家、乐师、技师、士兵等上百人组成。他们受英王乔治三世派遣,以向乾隆皇帝祝寿为名,经过近10 个月的远洋航行,于1793 年7 月到达天津大沽口外,希冀通过与清政府的直接交涉,“取得以往各国所未能用计谋或武力获致的商务利益与外交权利”。然而,交涉无果,双方不欢而散。使团被要求在“规定的期限”内,沿着指定的“内河水路”,在指定官员的“全程陪伴”下,“尽快离开”中国。

10 月7 日,使团离开北京。次日,运送使团的船队在通州“解开绳缆”,沿着内河自北向南而下。这里的“内河”,就是大运河。

时值深秋,大运河的水位大为下降,船只时常搁浅,船队行进得非常缓慢。这倒是正中英国人下怀,因为他们本来就怀有“在不引起中国人怀疑的条件下,应该什么都看看,并对中国的实力作出准确地估计”的特殊使命。

11 月2 日,船队驶入黄河。一直在大运河水道中行进的船队,怎么又进入黄河了呢?这是因为,南宋以后,黄河南徙,侵占泗水河道,自清口以下夺淮入海。元代开通大运河,黄河、淮河、运河交汇于清口区域。明代确立以内河航运为主的漕粮运输制度,清口以上至徐州段的漕运系利用黄河河道。然而黄河含沙量高,流量年内季节变化很大,重运溯黄而上,沿途均需牵挽。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自宿迁至清口开挖中运河,黄运得以分离。南方来的漕粮出里运河后,只需横渡七八里的黄河河道,即可进入中运河,避免了黄河180 里险道。

根据使团的副使乔治斯当东记载,11 月2 日这天,“船只经过运河黄河交汇处……这里两岸都是一些人口众多的大城镇。运河在这里均有四分之三里宽,是一个非常好的停船处所。”一名普通的士兵爱尼斯安德逊也记载:“船队在一座大城市附近抛锚,并受到鸣炮欢迎,无数条帆船停泊在码头。”这所谓的大城镇、大城市是哪里呢?乔治斯当东没有说明。爱尼斯安德逊倒是想记下来,但他“找不到一个人能告诉他”。不过,使团的见习侍童、乔治斯当东的儿子、12 岁的托马斯斯当东则在日记里指出,那天早上,“船队沿着清江浦城航行”。小斯当东惊讶地写道:“巨大的城市,多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帆船和百姓。”

三个不同身份、地位、年龄的人,不约而同产生了一种同样的感受:清江浦是一个大城市,船多,人多。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彼时的清江浦,从行政级别上来说,只是一个县级城市。

二、清江浦

明永乐十三年(1415),为了避开淮河航运的风涛之险,方便南来的漕粮顺利北上,开凿了清江浦河。不久,又在河两岸闲旷之地,建造了漕粮转搬仓常盈仓,有仓房800 间;创办了内河漕船厂清江督造船厂,平均每年造船500 多艘。清江浦一带很快变得热闹非凡,发展成为“侨民宿贾、巨室鳞次”的通商大埠。“清江浦”也就成为这一通埠的名称。至清代,清江浦仍然设有常盈仓,每年继续承担数百艘的造船任务。康熙十六年(1677),掌管全国河道事务的河道总督将府署移驻于清江浦,清江浦成为朝廷大员的驻节之地,城市地位更加上升。乾隆二十六年(1761),清口区域的清河县城因为黄河水患的屡次侵袭,“县益危阽”,不得不进行移治,“官商云集、五方杂处”的清江浦成为了最佳的不二之选。

清江浦的船多。这不仅是因为这里有全国最大的内河造船厂,更重要的是,清江浦以东三十里是淮安府山阳县,为掌管全国漕运事务的漕运总督驻节之地。而其出运河后的首站,就是清江浦。清江浦成为千里运河的重要节点,每年来往的漕船舳舻相继,络绎不断。漕船以外,因着地理位置的特殊,这里四方辐辏,百货云集,各类商船、民船也是频繁往来,帆樯如林。

绵延20 余里的清江船厂,有各色工匠牙商俞万,长年累月地在这里劳作、经营。以河道总督为首,朝廷在这里设置从事河道治理的各类标营兵弁,多达数万人。此外,还有庞大数量的船夫、纤夫、绞夫、闸夫、挑夫等各种丁夫,从事商业、手工业、服务业的诸多人群,以及南来北往、川流不息的官商客旅。无怪乎给英国使团成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样印象深刻的,还有船队通过清江浦时,航行的艰难。乔治斯当东记载:“黄河的水带来大量黄泥,这一段河与其说是水,还不如称为黄泥汤。”“这一段河”,指的是从中运河“竭力横渡黄河,顺着激流而下,然后重新进入另一段大运河”,即穿越清口的一段河。虽然只有短短七八里,却是整个运河航途中最为危险困难的一段。滚滚的黄泥汤造成黄河河床抬高,使得黄强淮弱,黄河水常常倒灌洪泽湖口和里运河口。明清时期,为了保证南方的漕粮安全渡河,采用“蓄清刷黄”的策略,在清口范围内不断地修建各种堤防闸坝,使得航道迂回曲折,水位落差很大。航行变得惊悚而又充满不确定性。怎么办?必须得到河神的帮助。

三、祭河神

渡河前,船队举行了隆重的祭河神仪式。

根据爱尼斯安德逊的记载:“船老大被所有的船员包围着,登上船首。他手里提着祭品——一只公鸡。他割下鸡头扔进河里,把鸡血滴在船的各个部位;他还在舱门口插上几个鸡毛。”这是因为,“ji”在汉语中有“吉祥”的意思。随后,在甲板上摆上“几碗肉类菜肴,在大碗面前又摆上油、茶、酒、盐各一杯”。船老大叩了三个头,双手高举,口中念念有词,祈祷神灵。人们敲着鼓,焚着香,烧纸钱,放鞭炮。最后,船老大把油、茶、酒和盐倒入河中,仪式结束。“船员们拿走肉碗,痛快地吃上一顿,然后就信心百倍地横渡河流。”渡过河之后,船老大还要叩三个头,表示感谢老天爷。

1793 年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除了渡河前的这种“临时抱佛脚”,清口范围内还建有很多祭祀神灵、祈祷平安的庙宇,如惠济祠、河神庙、大王庙等,常年香火不断。著名的惠济祠甚至得到皇家的崇奉,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多次加以褒封和敕赐。如此,在诸多神灵的庇佑下,“有些船没有怎么偏航便渡过了河;而有些则被水流冲的很远,必须再费力气把它们纤回来。”看来,战胜洪流的,最终还是人。

11 月3 日,船队在用了一天的时间后,终于通过清江。由于乾隆皇帝有严格的命令:“不令该贡使随从人等上岸,亦不许民人近船观看。”一路上,使团成员们被“关进了帆船”,即便是“离开了山东进入江苏”这一“帝国最富庶的地区”,也“只能从船上来估计其繁华的程度”。11 月10 日,船队到达杭州,使团拒绝了从浙江经海路回国的安排,经江西至广东,走陆路穿行中国内地,进一步最大限度地了解了中国的情况。1794年9月,使团回到英国。之后,使团成员们的报告、信件、日记、画册、传记等相继公开和出版,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对中国的看法发生很大改变,为几十年后的鸦片战争埋下了伏笔。

猜你喜欢
漕粮清江浦使团
淮安清江浦区专委牵头 遇事不愁
漫话清江浦
无锡“樱花使团”的浪漫外交路
淮安清江浦区确保管道安全
文脉清江浦 非遗“磁场圈”
试论康熙时期的漕粮违限问题
清代旗丁对漕粮的盗卖与掺杂
清代旗丁对漕粮的盗卖与掺杂
《阿美士德使团出使中国日志》
明清时期天津截留漕粮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