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佳一 周辰宇 周怡 熊晓轶 周宇彤
摘 要:绿色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要趋势,雄安新区作为党中央提出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新向标。雄安新区的设立对于疏解北京非首都职能、协调京津冀共同发展、探索人口密集地发展模式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了大量的关于农民再就业的培训问题。雄安新区的发展将乡村改造成绿色智慧城市,这就意味着大量农民失去土地,而大部分农民失去土地也就意味着失去收入来源,农民大都缺乏专业的知识技能,因此,促进这一群体尽快投入到新的工作中以谋求生存显得愈发重要。在“绿色智慧城市”的发展总目标下,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农民培训问题实地考察、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详细解决办法和具体的发展途径,以促进解决农民的职业转型问题。
关键词:农民职业培训;雄安新区;绿色智慧城市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12(a)-181-03
1 雄安新区农民职业培训现状
雄安新区的建设是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需要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来建设。雄安新区的定位不仅是“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它更重要的角色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这才是雄安新区设计初衷的根本所在。
城市级别和发展规划的变化也使劳动力供需特点出现新的变化,农民的就业问题也随之而来。在雄安新区向绿色智慧城市转型重要阶段中,研究当地产业结构发展的情况和变化,探索当地劳动力新的供给和需求特点,推进农民再就业问题是一大重点。
在雄安新区建设前,新区以农业人口为主,农民都以耕田为生,但由于雄安新区的土地规划,建设用地的总规模大概要达到531平方公里。因此,随着建设的不断开展,将有很大一部分农民丧失土地的承包权,无地可耕,变成因失地而失业的农民。
虽然新区的农民在国家征地后,户口由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将农民都转化为市民。调查显示,农民失业的根本原因在于自身素质的制约影响。一般而言,失地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一般为小学或初中学历,并且长期从事农业工作,对其他行业知识一窍不通或一知半解,思维转换较慢,活跃性也不强,这就限制了其再就业的范围只能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建筑工人、家政人员、保安等。但农民又大多以中老年人口为主,体力劳动对于他们来说也颇为困难,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成为失地农民就业难的一大基本矛盾。
随着诸多500强企业入驻雄安新区,新区所吸纳的劳动力必然是高学历、高素质人才,而当下的农民显然不能满足新区发展的需要,因此,进行农民再就业职业培训就显得迫在眉睫,而制定好完整而有效的农民职业培训路径更是重中之重。只有农民去主动适应新区的发展需要,才能在新区蓬勃发展潮流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使新区发展的红利普及到农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2 雄安新区农民职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2.1 农民的自身综合素质基础薄弱
农民大多是以农业为谋生计,劳动致富、靠地为生,对其他领域知识技能匮乏,而且我们通过实地调查、综合数据来看,农民中对职业培训有需求的主要集中在20~50岁的年龄段,而且该群体总体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水平大多为初中及初中以下,自身知识的储备和技能素质的掌握偏低,没有一技之长,在现今劳动力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下,无法取得一席之地、安身立业,常常陷入“上班无岗、耕地无田、低保无份”的困境。除此之外,失地农民长期从事农业,大部分都抱有传统的思想观念,思维转换较慢、且活跃型不强,接受新兴思维方式颇为困难,难以融入农业以外的生活。如果不对农民进行一系列的培训来改变他们的生活观念,将对未来雄安新区绿色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起到阻碍作用。
2.2 农民职业培训内容难以满足多方需要
雄安新区以建设绿色智慧城市为发展目标,基于这样的背景,农民职业培训的内容更多地侧重于农业技术技能,例如养殖技能、果蔬栽培技术和机械驾驶维修等。农民经此培训,今后发展方向更多的是偏向于生产经营型的农业。就农业领域而言,现如今的发展更加向专业技术型与社会服务型转变,因此对失地农民向农业方面再就业的培训也要分层教学,并且通过调查,农民对其他行业也有对应的就业需求,例如建筑业、餐饮业、装修、家政等,而现有的培训机制并没有满足农民对这方面的培训需求,因此农民对这类行业缺少必要的了解和知识储备,培训人员较少,农民参与度低。现有的职业培训制度没有分层分类教学,也没有为农民提供真正的职业转型的知识基础与所需的专业能力,这将使农民难以在绿色智慧城市中立足。
2.3 培训与就业不能顺利对接
农民参加职业培训的目的就是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从而快速、顺利的就业。但是,很大比例上的职业培训未能做到与就业有机结合,由于缺乏规划和管理、效率低下,导致许多农民培训效果不明显,没有达到预期理想效果。根據调查得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培训过程中场地简陋、设施短缺,不能进行实践实操,培训农民只能根据已学的理论知识寻求工作,难以实现真正的职业升层;二是职业培训设置不完善,教学情况与就业实际脱轨,内容不针对农业技能为主,技能培训不专业、专攻,不符合农民群体的特性和农业市场的需求,导致学而不精、学而无用,难以找到真正合适的就业岗位;三是现代科技发达,对于以农业为本的农民来说,很难将现代科技例如人工智能等与农业相结合,难以跟上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
3 雄安新区农民职业培训路径
雄安新区以建设绿色智慧城市为发展目标,基于这样的背景,针对目前雄安新区农民职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细化失地农民职业培训路径,根据失地农民的文化水平、职业流向和个人需求,设置具有针对性和专业化的课程,按照生产经营型、专业技术型、社会服务型三种分类,提出不同的培训解决方案。
3.1 生产经营型
通过学习和了解高新农业发展技术,促进农村土地产业化、聚集化生产,形成大块土地集中经营的农业发展手段。把知识根据内容细化为不同模块,每个模块先由技校集中授课,期间穿插老师带领经营管理专业或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学生对农民进行具体内容解答,授课结束后分内容模块进行知识测试,通过后再由技校提供场地进行模拟工厂训练,工厂模拟过程中注重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分工要明确,其考核形式为小组合作完成一项产品的生产经营与销售,如图1所示。
3.2 专业技术型
突出实用性科技,如农业种养殖新品种、病虫害防治新技术、现代农业机械设备操作技术等。根据不同的知识设立不同的课程,由农民自由选择一项或多项课程进行学习,期间穿插科技下乡、技术服务、科技直通车等培训形式,系统学习后进行知识测试,通过后由技校提供实操场地,如养殖基地、病虫害田地、农业机械设备试练田地、施肥试验田地等,进行实操训练测试,通过则为培训成功。在上述过程中筛选出文化水平较高的失地农民,可以对其进行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的产业,包括新型光复材料、地热设备等的培训,具体过程同上,如图2所示。
3.3 社会服务型
利用雄安新区产业更新的契机,根据不同类别的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进行分类培训,大力发展白洋淀旅游服务业、园林维护业、物流电商业等,将不同类型知识分类设置不同知识课程, 积极引进服务型高端技术人才,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知识培训 (多为线上),结束后进行基础知识测试,通过后可获得实习机会,由旅游服务中心、园林管理中心、物流公司提供实习岗位,如图3所示。
4 结语
绿色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雄安新区作为国内首个绿色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應当坚持世界眼光、国际化标准,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较高定位的典范。本文牢牢把握住“绿色智慧城市”这一理念,认真调研剖析发展中失地农民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具体方法和详细途径,细化农民在转业培训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针对农民知识技术掌握水平不均衡的问题,提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术型、社会服务型三种具体应对方法,这不仅对解决农民就业转型有针对性,可以及时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更有利于雄安新区向着规划的方向发展。本文通过分析雄安新区的建设对于农民的影响,根据发展需要提出具体培训路径,为雄安新区的发展提供人力上的保证,实现农民职业转型,从而推动雄安新区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刘德鑫,侯佳丽.雄安新区起步阶段面临的就业问题和对策[J].劳动保障世界,2019(03).
许昊.雄安新区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J].传播力研究,2018(26).
赵冰琴.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SWOT分析与战略重点[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20(02).
冯帆.雄安新区经济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J].商讯,2020(04).
陈亚军.失地农民继续教育培训机制研究[J].成人教育,2020(02).
王春萌.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失地农民高质量就业问题研究[J].新西部,2020(03).
郑金海.失地农民社区治理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02).
刘洁,路倩,锁罗曼.雄安新区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智库时代2020(02).
刘洁,路倩.雄安新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体系构建研究[J].山西农经,2019(23).
杜宏茹,牛晓宇.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实施效果评价——以伊宁市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