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识解是人类掌握的认知方式的一种,在概念化和语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应用于多数认知语言研究之中。不同的识解角度和方式影响传递的信息内涵,并且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从识解理论的详略度,辖域,突出,背景和视角这五个维度探析美国总统特朗普使用的“中国病毒”这一短语,探究这个短语在人们识解能力下产生的语言后果。
【关键词】 识解 中国病毒 认知
2019新型冠状病毒是2019年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此次疫情蔓延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世界各国并肩作战,共同保卫人类生命安全,对于该病毒的命名世界各地一直秉持公正客观的方式,然而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020年8月13日报道称,当地时间13日一大早,特朗普在接受福克斯商业频道主持人玛丽亚的采访中,继续使用“中国瘟疫”“中国病毒”来描述疫情和病毒,还宣称新冠病毒有“20种不同的名字,随便你怎么称呼它”、“没人会因此责怪我”。对于特朗普借新冠疫情抹黑、污蔑化中国的态度,中国外交部曾多次进行回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此前对此驳斥称,流行性疾病不分国界、种族,是人类的共同挑战,是不可抗力。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出发就美国总统使用的“中国病毒”这一短语的语言后果进行分析,探讨这一短语在识解理论基础下带给人们认知上的影响。
一、介绍
(一)理论基础
认知语言学家兰盖克将识解的概念引入认知语言系统,并从认知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界定。兰盖克认为,识解是人们从不同的领域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通过突出不同的焦点,来感知和描述同一个场景,从而达到思维和表达的目的。他声称“识解是对内容的反对”和“表达本质上相同的概念内容,但在语义上是不同的,因为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解释内容。”如果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他一般把识解的维度安排在五个大标题之下:详略度、辖域、突显、背景和视角。
(二)特朗普使用的短語“中国病毒”
SARS-CoV-2是2019年在人体内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株。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已经得到证实,潜伏期具有传染性,导致疾病没有具体的治疗方法。然而,美国总统特朗普早些时候在很多场合直接称冠状病毒为“中国病毒”,他在推特上的一些引用如下:
1.美国将大力支持那些受到中国病毒影响的行业,如航空公司和其他行业。我们会比以前更强大!
2.科莫希望“所有的州都受到相同的对待”。但所有的州都不一样。一些人受到了中国病毒的严重打击,一些人几乎完全没有受到影响。
3.我只是签署了《国防生产法》来对抗中国病毒,我们需要在未来最坏的情况下调用它。
4.今天我将召开新闻发布会,讨论来自食品及药物管理局的关于中国病毒的重要消息。
特朗普的同事还将冠状病毒称为“武汉病毒”和“功夫流感”,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二、从识解的不同维度分析特朗普使用的“中国病毒”
(一) 详略度
兰盖克将详略度定义为“一种情况所特有的精确程度和细节”。详略度是指对实体描述的详细程度和精细级别,表达式详略程度越高,接受者的识解空间就越小,反之,详略程度越低,接受者的识解方式就会越多样化,识解结果就会产生不同的语言后果。我们可以描绘一个情境,无论它是多么丰富、细粒度的细节,或者相反,从细节中抽离出来,并以任何层次的图式呈现出来。例如,(1)中展示的表达式都可以用来用不同的阐述来描述同一个事物。
(一)我同学玛丽的金鱼>玛丽的鱼>脊椎动物>东西
很明显,玛丽的鱼是一个名词短语,可以无限扩展,但无论多么详细,我们总能认识到,必须有一个关系玛丽和鱼。在同一示例中,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在公开场合将冠状病毒称为“中国病毒”,肯定了中国与病毒的直接关系。他用这个短语向公众传达了冠状病毒来自中国,属于中国。正如他告诉记者的话:“这根本不是种族歧视,它来自中国,这就是为什么(称之为中国病毒)。”(新华网)这句话是他在某种程度上的观点。实际上,2012年12月25日之前,在中国武汉的医院和几家基因测序公司采集了不少于9例不明肺炎病例的样本。报道称该病原体为非典冠状病毒。然而,冠状病毒的起源和中间宿主仍然没有定论,也没有证据表明冠状病毒起源于或首次在中国发现。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识解理论下使用详略度来对公众认知造成虚假干扰。
(二)辖域
一个表达式所唤起的领域提供了它的概念内容。一个表达式如何识解该内容的一个方面包括选择每个域的部分和活动域的一些部分作为其含义的基础被称为它的辖域。(兰盖克,1993:449)这意味着当人们描述一个场景时,为了满足表达的需要,他们会定位一系列与表达内容相匹配的认知域,并确保这些表达选择这些认知域中的概念作为表达意义的基础。(兰盖克,2008:259)辖域可以被表达式激活,为我们理解表达式提供了背景知识。美国总统特朗普为了强调自己的观点,认为病毒来自中国,故意用“中国”这一个词来唤起接受者的空间领域。一方面,覆盖辖域越大,在理解语义概念时激活域的可能性和范围就越大。因此,使用的这个短语成功地激活了接受者的最大范围和直接范围。另一方面,“辖域”是一种重要的描述性结构,需要许多语言现象的明确表征。(兰盖克,1987:308)特朗普使用的这个短语的明显特点是将病毒定位,将病毒限制在一个较小的区域内。因此,他对接受者对于病毒来源和区域的识解产生了严重的干扰。
(三)突显
突显指的是对事物中最突出的一点或一面的感知。突显的认知基础是我们有确定注意力方向和焦点的认知能力。主要有侧面/基体和射体/界标两类不同的突显。可以说它们是图形/背景的具体应用。图形是指概念中或认知中被突显的部分,是关注的焦点,而背景是为突出图形而起衬托作用的部分。当观察事物或场景时,人们会分配注意力方向和焦点。语言表达既可以反映整个事件和场景,也可以只突出事件的场景和部分内容。同时,突显也会受到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人的主观利益的差异。外国学者维维安说“语言证据表明,实体的内在突显程度更高的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人与非人的、可见的与不可见的等等。”美国总统特朗普使用的“中国病毒”一词完全可以被视为证据。这个短语将病毒具体化、人性化和形象化,使其具有很强的突显性。兰盖克指出,不同类型的突显在认知动机和语言功能上都存在差异。 “病毒”这个名词突显的是一件事,而“中国的”这个形容词突显的是一种关系。一般来说,一个名词的高度使用会产生约定俗成的意思,而且很难给人们带来新的内容解释,就像“病毒”一样。然而,的“病毒”和“中国的”的结合使得接受者更容易将两者联系起来,这迅速激活了识解的突显部分。这种突显明显扩大了语言的功能,带给接受者关于病毒与中国的错误关系认知。
(四)背景
认知主体的背景知识是认知主体与客观世界互动的基础上日积月累下来的。其除了具有相同的百科知识部分外,根据个人体验的不同,还有不同的部分。这就决定了人们对某一事体进行识解时,由于个人的经历或背景知识的差异,会采用不同的识解方式,从而形成不同的识解结果。在分析语言表达的意义和结构的过程中,需要一些必要的百科全书式的文化知识作为基础,只有激活它们,才能成功地理解源语。“中国病毒”这个词有很多背景需要激活,其中最突出的可能就是病毒的历史命名,比如:
(1)许多疾病都有反映其症状的名字。肺结核被称为“肺痨”,因为它是导致病人变瘦和消耗的疾病。麻疹起源于中古英语单词maselen,意思是许多小斑点。几个世纪以来,感冒被称为普通感冒,因为它们的症状与寒冷天气对人的影响相似。
(2)有些疾病的命名是为了纪念他们的发现者,如帕金森病、亨廷顿病、克罗恩病等等。沙门氏菌是以发现它的丹尼尔沙门命名的。
(3)有些疾病的名字带有种族偏见或敌意。在19世纪60年代,一篇题为《愚蠢的种族分类观察》的文章中,唐氏综合证被称为“蒙古症”,因为患者的面部特征被认为与蒙古人相似。
显然,该病毒没有国籍,带有族裔名称的疾病往往带有不道德的污名。所以,我们有埃博拉病毒,没有刚果病,莱姆病,没有美国病。人类学家很早就知道,我们给事物起的名字具有深远的影响。特朗普對冠状病毒的命名不符合命名传统。他对冠状病毒的命名不仅表达了自己的主观观点,而且激活了接受者对病毒命名的百科全书知识。这就很容易让公众错误地认为病毒属于中国,因为使用的这个短语引发了百科全书式的背景知识。
(五)视角
如果概念化过程被认为是对某一特定场景的观察,那么角度就是观察的观察安排,这是构建概念矩阵不可或缺的元素。(兰盖克,2013:478)视角是指人们观察和描述事体所采取的角度。观察者选择的观察角度不一样,其识解方式和结果也就不一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是视角不同的印证。日常言语行为的观察视角往往受到民族心理、语言文化和社会习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赵艳芳,2001)这种观察视角的安排构造了我们日常语言表达的概念和形式矩阵。如果言语行为偏离了预设的视角,往往是为了特殊的语用交际目的。从一开始的“外国病毒”到后来的“中国病毒”,美国总统都是从主观识解的角度来命名这种病毒。作为识解的主体,他在“舞台上”感知对象并专注于它。一些美国人支持这个名字,另一些人则反对这个名字,这反映了客观识解和主观识解的区别。特朗普这种叙述的主题是:美国正在被外来者入侵,病毒从其他国家和其他人输入,威胁着美国公众的健康、安全和福祉,美国人是无辜的受害者。总统作为总统的职责是保护美国。我相信不会有人真的接受这种命名病毒的方式。
三、总结
本文从识解理论的五个维度探讨了美国总统特朗普所使用的“中国病毒”这一短语,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这一短语的强大的语言后果。可见语言的强大功能,不同的表达式在详略度,辖域,背景,凸显,视角等维度都不同,这也给接受者会造成完全不同的干扰,即表达式的不同造成了接受者识解的不同。美国总统主观使用的的短语“中国病毒”代表了个人主观看法及政治利益,该短语从详略度来说,可以差分为“中国的”这个形容词和“病毒”这个名词,将两者紧密联系,可以抽象出一个图示呈现给接受者,将接受者的识解空间缩小,从辖域上来说,该短语成功激活了接受者的空间领域,并且将该认知域具体化,从凸显角度而言,它将接受者的焦点从普通病毒转移到该病毒与中国的关系层面上,射体发生明显改变,从背景而言,该短语成功激活了接受者的百科全书式知识,接受者会在认知上快速呈现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来识解该表达式,从视角而言,特朗普站在个人观察视角上对病毒进行命名,这种命名明显受到政治利益的干扰和制约。总之,该短语对接受者识解方式造成了巨大影响。浅薄的学识让我无法提供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尽管如此,我还是会继续努力,希望能找到一些新的有价值的东西。
【参考文献】
[1] 刘芬.语言意义的本体识解研究[J].外语教学,2013,34(05):32-35.
[2] 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 肖坤学.识解重构: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译文表达[J].外语研究,2013(04):81-87.
[4] 袁毓林.概念驱动和句法制导的语句构成和意义识解——以“白、白白(地)”句的语义解释为例[J].中国语文,2014(05):402-417+479.
[5] 袁毓林.“怀疑”的意义引申机制和语义识解策略[J].语言研究,2014,34(03):1-12.
[6]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马丽(1999—),女,回族,甘肃平凉市人,学生,文学硕士,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方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