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会仙
摘 要:在幼儿教育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开展美术活动是培养幼儿想象思维以及创造思维的关键途径。而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理念所提出的新的教学要求。在幼儿美术中,教师需要通過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对幼儿进行指导,以此提高其自身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也需要对教学观念进行创新,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美术活动;想象力;培养对策
对于幼儿本身来说,想象力的存在对其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当幼儿能够形成较强的想象能力之后,其自身的基础认知思维以及启蒙思维都能够得到有效增强。并且在美术教学活动的引导下,幼儿的审美能力以及鉴赏能力也能够得到一定的锻炼。这对幼儿核心素养的发展将会起到直接的帮助作用。
一、幼儿想象的分类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想象力是进行创作的基础。幼儿阶段是人的想象力培养的萌芽期,对于幼儿今后发展至关重要。依据想象产生的来源,幼儿想象可以分为拟人想象、拟物想象、联系想象。所谓拟人想象可以理解为幼儿把身边的事物看作与自己相同的事物;拟物想象可以理解为幼儿把身边的事物看作是和自己相同的事物;联系想象可以理解为幼儿把身边的事物看作和自己相同的人和事。
二、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想象力培养的重要性
幼儿阶段是各种意识、思维、想象力等的萌芽期。洛克曾经在批判天赋观念的基础上提出,最初的幼儿的心灵如同一块没有做任何记号、任何观念的白板,幼儿后天的所有观念、所有记号都来源于后天的经验。幼儿由于各方面的限制,接触到的事物较少,对周围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想要了解周围一切事物的欲望极为强烈;幼儿阶段的思维没有受到各方面的束缚,如洛克所述,在幼儿阶段对幼儿进行的各种意识、思维、想象力等的培养关系着幼儿是否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关系着幼儿的未来。
三、幼儿园美术活动想象力的培养和实践途径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总体来说,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形成的美术感知能力以及艺术创作能力都是不同的,所以对于幼儿阶段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其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需要对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结合幼儿的认知能力以及认知基础,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
例如,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可以先为幼儿展示一些色彩较为鲜明的图片或者是卡片,借此奠定幼儿的颜色感知基础。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以及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可以适当地加大教学的难度。例如,当幼儿进入中班时,教师就可以结合美术教学的内容划分一些主题,比如动物类、植物类、生活用品类,等等,分类引导幼儿进行绘画,奠定幼儿的想象基础。在此期间,教师可以为幼儿展示一些已经成型的绘画作品,鼓励幼儿对其进行模仿,或者以此为依据,在原有画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此增强幼儿的想象思维。例如,当幼儿进入到大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自主开展美术创作活动。比如,教师可以给予幼儿一个大概的主题,例如《快乐的一天》《课间10分钟》或者是《我和爸爸妈妈》等,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想法以及自己的认知,大胆地画出自己想象中的画面,以此有效增强幼儿的绘画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同时也能够锻炼幼儿的创新思维。除此之外,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开展一些实践性的趣味小活动,比如组织幼儿开展手工画活动,通过贴纸的方式进行美术创作;或者在秋天时分鼓励幼儿收集一些树叶,然后将其制作成一幅幅不同的拼贴画等,在提高幼儿想象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
(二)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美术教育属于艺术学科,所以其与音乐教育以及文学教育之间具备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当教师在借助美术教学活动培养幼儿想象能力的时候,也可以对音乐以及文学、数学领域的知识进行适当应用,借此营造更为丰富的教学氛围,激发幼儿的想象思维。
1.加强幼儿美术与音乐之间的渗透
由于幼儿对于图形、声音等较为敏感,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利用这方面的特征来强化幼儿对有关事物的认知。例如,当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绘画“动物园中的小动物”相关的美术图形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下载一些动物园小动物的视频,也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小动物的叫声。以此来加强学生对于动物的印象及认知。除此之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幼儿运用卡纸制作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或者幼儿熟悉的动物小面具,然后进行展示,互相学习,以此帮助幼儿认识有关事物。在这个活动中,幼儿的动手能力以及感知能力能够得到有效增强并且自身的想象思维也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
2.深入大自然
生活中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想象力培养的物质基础,想象力发展到什么程度,来源于已有的记忆内容是不是丰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累积,是幼儿想象力发展的前提条件。针对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教师要有意识地探索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因为头脑里储存的画面越多,幼儿的想象内容才越丰富。有人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将幼儿带出教室,引入大自然中,引导幼儿真正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以及奇妙。例如,在春天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到附近的公园开展写真活动,让其能够在真正的自然环境中形成感受,从而画出更好的作品。除此之外,对于幼儿来说,讲故事是他们比较喜欢的一项活动。而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对此进行适当运用。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讲述《龟兔赛跑》或者是《白雪公主》的故事,然后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想象以及故事中的描述,绘画出小乌龟、小兔子、小矮人以及白雪公主的样貌,借此加深幼儿对物体形态的了解,强化幼儿的想象力。
3.加强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一种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具有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尝试使用此种方法,以此来培养幼儿的想象思维意识。例如,在“动物园中的小动物”教学时,教师除了指导学生通过视频、图片、声音来认知动物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幼儿扮演自己所了解熟悉的小动物,然后3~5人一小组,让幼儿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当其在模仿小动物时,自身的想象思维也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也能够提升幼儿的合作意识、集体意识。
(三)开展集体性的美术活动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闪亮的小星星,他们会有自己的想法,也会有自己的认知。所以在美术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集体性的活动,鼓励幼儿彼此交流、彼此互动,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画出一幅幅更加丰富的美术作品。例如,当教师在组织幼儿创作一幅与“我眼中的未来”相关的作品时,就可以将幼儿进行分组,鼓励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在同一张白纸上绘画出自己眼中未来世界的样子,这样一来,教师会发现很多幼儿都会有天马行空的想法,并且在其他小朋友的引导下,很多幼儿也会产生一些更加新奇的灵感。在这种集体性的活动中,幼儿的想象能力以及创造力能够得到充分体现和加强,并且其自身的集体意识也能够得到有效锻炼,这对于幼儿的发展来说会形成一定的積极影响。
(四)调动幼儿积极性,充分让幼儿按个人的意愿作画
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该让幼儿不受其他方面的束缚,指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让幼儿能够完全地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知。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他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陈鹤琴说:“幼儿自己对事物的探索认知才是真正对事物的认知,才能真正成为幼儿的智慧。”例如,教师在进行《春天来了》的美术教学中,首先让幼儿自己充分发挥想象力,让幼儿自己首先用画笔和纸描绘自己心目中的“春天来了的景象”,然后教师指导幼儿在小组内互相欣赏,增强幼儿之间的情感及拓展幼儿的想象力。
(五)运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幼儿善于想象、敢于想象
幼儿美术作品的特征之一就是具有非真实性。幼儿在进行美术作品创作时不会遵循事物的比例或者事物的原貌,往往作品具有一定的夸张性。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指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对于幼儿的任何创作思路和作品要给予鼓励性指导。例如,在进行《美丽的大自然》美术教学时,教师不要一味强调树叶一定是绿色的,太阳一定是红色的,而是要用鼓励性的语言指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真实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理解;例如,在进行《我们一家人》美术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于家人的理解,不要让幼儿拿着自家的相片模拟作画,也不要对幼儿所创作的夸张性美术作品给予批评,要给予幼儿鼓励,让幼儿自己表达对家庭成员的认知。
(六)在评价方面给予激励性评价,再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美术教学中,作品的评价环节是极为重要的。传统的评价往往都是由教师独自进行,这种评价方式往往带有明显的成人性的评价,利用这种评价方式有着极其大的局限性,限制了幼儿想象力的培养。因此,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在最后的评价环节对于幼儿想象力的培养、对于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在评价方式上,教师可以把所有幼儿的作品进行集中展示,让幼儿先讲讲自己的作品,然后让其他幼儿也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师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在评价的出发点上,要从幼儿的思维角度出发进行评价;在评价语言上多给予肯定性的评价,对于存在的问题从幼儿的角度善意地指出,同时也让其他幼儿引起注意,在今后创作中注意类似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借助美术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贯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鼓励幼儿站在主体的角度上对活动进行推进,除此之外,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加强其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组织幼儿开展一些集体性的活动,在提高幼儿想象力的同时增强幼儿的综合能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宇洁.幼儿园创意美术教学现状及其策略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
[2]侥卉.幼儿园集体美术活动中想象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7(11):285-286.
[3]吕茜.浅析幼儿教师课程意识的生成机制及路径[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