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会娥
摘 要:角色游戏迎合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对幼儿早期教育有着现实意义。为切实发挥角色游戏的作用和价值,应当注重游戏中师幼互动问题的分析与处理,教师转变游戏中指挥者的角色,增强幼儿的主体意识,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确保游戏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幼儿园;角色游戏;师幼互动;策略
游戏在教学领域的应用能够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尤其是不同于成人身心发展特征的幼儿教育,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育理念,通过有效互动,放大角色游戏本身的教育价值。主动拉近与幼儿的距离,关注并鼓励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点滴进步,激发幼儿的互动及参与欲望,从而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角色游戏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
1.师幼对话不平等
幼儿在游戏中以机械模仿活动为主,决定幼儿游戏角色,对幼儿行为发展有一定的强制性,幼儿未玩得舒心与满足,无法体验到游戏的乐趣。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幼儿完全按照教师要求活动,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不到发展。
2.忽视游戏价值
教师在角色游戏中,侧重于给予幼儿常规与品德、智力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对游戏中不合常理的角色关系提出坚决性的否定,相对于幼儿体验游戏的快乐,更注重让幼儿学到什么;相对于游戏本身的价值,更注重将教育嵌入游戏;未从幼儿角度思考幼儿玩游戏的真正目的。
3.指导性差异
教师对懂礼貌、听话的幼儿更具有亲切感,对活跃过度、违反纪律的幼儿有排斥感,幼儿对游戏与教师的抵触感不断增强,不利于构建良好互动的师生关系。受距离影响,教师对离得近的幼儿给予更多关注与互动指导,对距离远的幼儿互动加以忽视。
4.忽视情感交流
师幼互动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为主,教师常以训斥或指令形式要求幼儿的活动行为。教师为突出师道威严,给予幼儿的情感支持相对较少,导致幼儿参与游戏与互动的积极性降低。
二、角色游戏中师幼互动有效性的对策
1.给予适当指导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占据主体地位,教师应当给予适当指导,不断提高幼儿的游戏与学习水平。教师的指导以游戏外指导或游戏伙伴身份指导为主,尤其是处于共同游戏情境的指导,更符合游戏的独立自主特征。游戏外的指导是指以教育者身份向幼儿提供外界帮助和支持,在现场指导中能够快速达成游戏教育的目的与期望,但通常会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幼儿身上,从而影响自主性的发挥。两种指導方法都是不可或缺的,应当根据实际游戏情境采取合理的指导方式,积极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教师应当准确把握介入幼儿角色游戏的时机,通过聚焦式观察为幼儿提供所需帮助,让幼儿呈现最真实的角色游戏状态,以此提高角色游戏教学质量[1]。
2.教师合理定位角色
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游戏教学角色,灵活承担游戏支持者、参与者、合作者和情境创设者、组织者、引导者等角色,多角度关注幼儿主体发展与实际情况,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合理处理师幼间的主体关系,提高幼儿参与游戏教学的积极性与主体性。加强对幼儿的持续关注,让幼儿产生信任感与被支持感,以实现对幼儿的良好控制与影响,切实发挥游戏的教育价值。在游戏准备环节,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提供动手操作探索的机会,营造开放和谐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精神与心理上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游戏教育的真正目的。
3.加强师幼情感交流
师幼情感交流体现在互动全程,教师的情感支持对幼儿心理与智力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应当尊重和保护幼儿的人格与性格等,多给幼儿提供自我发展机会。教师应当放下师道威严,适度给予幼儿鼓励与赞扬,纠正行为问题,耐心解答幼儿问题,让幼儿有被赏识与被支持的感受[2-3]。
4.处理差异关系
积极处理师幼互动差异,最大程度发挥幼儿潜能。教师应当在关注幼儿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强调层次性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教师应当在角色游戏师幼互动中体现出因材施教与因需施教的理念,本着教育公平的职业精神,根据幼儿的发展特征合理采取互动内容或方式,减少对幼儿的歧视、偏见,规避人为因素导致的教育差异,实现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尤其是在评议中,由传统的教师评议转变为师幼共同评议,鼓励幼儿表达游戏感受与体验,挖掘与肯定幼儿闪光点,提高幼儿在游戏和学习中的自信心。
总之,在幼儿园角色游戏师生互动中,幼儿虽然处于主体地位,但未贯彻落实师幼平等对话关系。教师处于游戏主导位置,以指挥官的角色要求幼儿满足指令要求。相对于幼儿游戏的本真价值,更注重完成角色游戏的真正开展目的;相对于情感交流,更注重常规维持,导致游戏教学效果不尽理想。教师应当灵活处理玩与教的关系,给予适度指导与情感支持,正确运用评价方式,让幼儿感受到被关注与赏识,从而激发互动欲望。
参考文献:
[1]洪梅.角色游戏中师幼互动的思考[J].才智,2018(19):60.
[2]李泉,王晶,柳宝朔.角色混龄游戏中师幼互动行为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4):26-27.
[3]沈思敏.角色游戏中师幼互动研究[J].才智,2016(2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