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路径探究

2020-12-29 11:53金寿莲兰俊谱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48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

金寿莲 兰俊谱

[摘 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是新时代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课题。科学准确把握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现状、探讨协同育人实现路径是推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

[中图分类号] G7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8-0-03[收稿日期] 2020-10-10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建设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格局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现状展开实证调查研究,探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实现路径,努力实现二者的同向同行,是高职院校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是高职院校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一步。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问题分析

本文以四川省六所高職院校(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的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调研对象。本次问卷调查采用等随机抽样方法,按照区域、办学层次随机抽样,发放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问卷240份,回收238份,实际有效问卷238份,占总发放数的97.0%(实证分析所获得的百分数数据,均采取四舍五入的计数方法,保留小数点的后一位数字),数据样本的基本情况如下:240名调研对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60人,占总人数的25%,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180人,占总人数的75%。在调查问卷填写完成后,研究者还采用访谈交流的方式与部分受访对象就相应的调查选题进行交流,并做好访谈记录。本论文将以此次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对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现实状况、具体措施进行研究和论述。

(一)协同育人意识不够强

调查结果显示:82.76%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为其工作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有交叉。17.24%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为无交叉。83.83%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认为其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有交叉。16.13%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认为无交叉。数据表明大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认识到工作的交叉性。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学生情况交流的频率(此问题为多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中22.58%选择一周一次,22.58%选择一月一次,9.68%选择半学期一次,12.9%选择一学期一次,32.6%选择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13.79%选择一周一次,10.34%选择一月一次,24.14%选择半学期一次,13.73%选择一学期一次,37.93%选择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就学生情况交流的频率不高。与此同时,55.17%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为影响其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协同育人的工作效果的因素是协同育人意识不够强。45.16%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认为影响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工作效果的因素是协同育人意识不够强。这一现象说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虽然认识到日常工作的交叉性,但就学生情况交流的频率不高,协同育人的行动意识不够强。

(二)育人管理体制分轨

调查数据显示:44.83%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为学校就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思政课老师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设置专门的交流平台,55.17%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为学校没有设置专门的交流平台。53.19%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认为学校就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其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设置专门的交流平台,46.81%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认为学校没有设置专门的交流平台。通过哪些方式就学生情况进行交流(此问题为多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选择微信方式的占51.72%;QQ方式占82.76%;电话方式占51.72%;工作例会方式占37.93%;短信方式占17.24%;面谈方式占31.03%;其他方式占6.9%。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选择微信方式的占70.21%;QQ方式占72.34%;电话方式占39.36%;工作例会方式占30.85%;短信方式占29.79%;面谈方式占47.87%;其他方式占30.85%。这说明学校就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设置专门的交流平台较少,对话机制较缺乏。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就学生情况交流的方式多样,统一性不强,管理体制出现分轨现象。

(三)教育内容存在“脱节”现象

调查数据显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13.79%只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6.9%开展日常政治观点、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教育;79.31%既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又开展日常政治观点、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教育。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中14.89%只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42.55%只开展日常政治观点、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教育;26.6%既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又开展日常政治观点、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教育。15.96%选择其他。这表明大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相互衔接。只有少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相互衔接,大部分只注重培养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观 点和道德品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内容存在“脱节”现象。

(四)教育方式出现“分离”现象

调查数据显示:关于通过哪些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此问题为多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100%均开展理论灌输;58.62%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活动、红色实践);62.07%开展思政主题教育活动(如:班会、读书会、讲座);13.79%通过建立思政教育网络平台(如:网站、博客、公众号);31.03%开展校园文化建设;6.9%其他。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中,67.02%开展理论灌输;81.91%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活动、红色实践);72.34%开展思政主题教育活动(如:班会、读书会、讲座);57.45%通过建立思政教育网络平台(如:网站、博客、公众号);65.96%开展校园文化建设;47.87%其他。这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多的是注重理论灌输,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注重日常行为养成,教育方式出现“分离”现象。这样久而久之比较容易造成知与行的分离局面。

(五)育人评价标准不一致

调查数据显示: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各自学校制定的学生思想品行考核标准的看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10.34%认为很好;58.62%认为较好;31.03%认为一般。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中,25.53%认为很好;20.21%认为较好;29.79%认为一般;18.09%认为不好;6.38%很不好。这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对各自学校制定的学生思想品行考核标准的认同度不高,不断完善的空间较大。关于目前各自学校就大学生思想品行考核内容注重什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17.24%选择理论考核;0%选择实践考核;79.31%选择理论考核+实践考核;3.45%选择其他。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中,31.91%选择理论考核;9.57%选择实践考核;43.62%选择理论考核+实践考核;14.89%选择其他。这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思想品行考核效果评价标准也存在彼此不一致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实现路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两条重要路径,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切实增强二者的协同育人,不仅需要强化协同育人行动意识,构建协同育人制度机制,还要加强队伍协同建设和构建理论+实践的评价体系使二者在共同的目标方向中完成有效协作,实现协同效应。

(一)强化协同育人行动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上的彻底更是行动上坚决的前提。达成协同育人行动共识是思想政治理論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开展协同育人工作的前提,也是贯彻落实“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均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高职院校理应组织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开展协同育人理念讨论,专项师德师风建设等专项活动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位置,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渠道的关键作用,从而强化协同育人意识,明确各自立德树人责任,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自觉自愿走出教育管理“两张皮”的认识误区,在工作中切实同心同德、协同合作,避免“道同却不相为谋”的尴尬境地。

(二)构建协同育人制度机制

为了提高协同育人的实效性,教育管理主体除了要强化协同育人意识外,还要营造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制度环境。首先,要构建协同育人交流对话机制。高职院校应通过设置专门的对话交流平台,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对话机制,使两支队伍相互认知、相互尊重,促进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从而全面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与日常生活实践中青年学生的完整信息,更好地了解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客观实际。其次,要构建协同育人工作机制。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暑期社会实践等应成为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各类培训、讲座报告等都应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升华。最后,要构建协同育人激励机制。高职院校可尝试设置相关荣誉、奖励等,对取得协同育人重要成果、项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给予鼓励,进一步激发不同育人主体的协同动力。

(三)加强队伍协同建设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关键在于实现二者之间的联动连通,将其打造成坚实的教育、科研团队。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担任兼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听思政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兼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理论社团”导师、参与学生社会实践 、校园文化创新活动等项目转化身份,相互兼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水平。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举办研讨会、组建课题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整合研究力量,实现两支队伍的优化组合,提升协同育人效果。通过加强队伍教学、科研协同建设逐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实现教育方式的协调统一。

(四)构建理论+实践的评价体系

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评价最终都应体现学生思想政治信仰上发生积极变化,最后都要落脚到大学生思想素质、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提升。在一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仅注重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提升,部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仅注重青年学生思想行为的日常养成,最终造成两支队伍相互不理解、相互不认同的不利局面。高职院校应将理论思考和个人综合测评指标体系均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考核框架,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质量评价上的协同一致,以促进和推动二者的理论与实践的纵深融合,实现 “知”与“行”的统一及共生,避免出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大学生思想品行考核效果评价标准上彼此不一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冯刚.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理论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1):18-23.

[2]姜玉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协同育人探析—以哈尔滨师范大学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 (21):24-26.

[3]韩雪青,高静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协同育人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3):22-24.

[4]夏江敬,汪勤.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3):56-58.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基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