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与实现策略

2020-12-29 11:53乔文静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48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乔文静

[摘 要]该文通过分析“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解释“文化自信”和“课程思政”的丰富内涵,进一步阐述“课程思政”“文化自信”及“大学英语”之间的关系。大学英语课程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性,其人文性特征决定了该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有国际意识和人文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这与“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要求高度一致,使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具有了丰富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文化自信;课程思政;意义与策略;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 G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8-00-04[收稿日期] 2020-07-08

一、“课程思政”理念提出的背景

“课程思政”的理念最早是由上海市委、市政府在2014年提出的,旨在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政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2]。2017年,教育部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加强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各类课程的教学改革。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3]。之后,伴随着各类会议的召开,文件的颁布和讲话的发表,“课程思政”理念越来越多被大家所熟知和认识,迅速成为专家学者研究和讨论的热点问题。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

“课程思政”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与“思政课程”不同的是,“课程思政”是一个全新的理念,而非一门独立的课程。它是以各类课程为基础,融入思政理论教学,从而达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目的。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现有研究成果与不足

笔者以“课程思政”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一共检索到4934篇与其相关的科研论文;以“课程思政”和“大学英语”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共有125篇相关论文。由此可见,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仅仅占所有研究的2.5%。以“课程思政”“大学英语”和“文化自信”为主题词检索,仅看到17篇论文。这些和大学英语相关的研究主要是对“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可行性、功能性以及探索实践等进行分析和论述。比如,夏文红、何芳的《大学英语“课堂思政”的使命担当》[4]和安秀梅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研究》[1]从现状、使命和路径对大学教学“课程思政”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宋丽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5]李晨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可行性分析及其实施路径》、[6]卢军评的《大学英语课程推进“课程思政”的可行性探索》[7]等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进行论述;孔标的《“大思政”格局下大学英语“思政建设”的落实研究》[8]、崔弋的《“大思政”格局下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9]、和伟的《“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路径研究》[10]等则是从“课程思政”的具体实践和操作路径进行研究。

大学英语在所有学科中所占学分最高、覆盖面最广、影响面最大,但是“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比重却严重不足,对独立院校的研究更近乎空白。相较于普通高校,独立院校更需要“课程思政”的建设。独立院校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业成绩略显不足,进入大学后更容易造成心理自卑、移位和偏差,他们需要更多的关心,需要思想政治理念的熏陶,需要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强化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获得更多学习的自信。此外,现有的研究多为理论研究,较为缺乏实践研究。

(二)“课程思政”“文化自信”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语言和文化的教学才是大学英语课程与“课程思政”理念联系最为天然和紧密的部分。大学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是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目的语文化和本土文化即中国文化的双向交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華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1]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和“课程思政”建设在目标上是完全一致的。如何通过英语学习,了解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优秀文化,并客观辩证地加以看待,又能传播优秀的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从而达到文化自信是十分值得深入研究和讨论的。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理论意义

“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是要将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英语教师们可能会认为这个理念是思想政治课堂的内容,与英语教学无关,但是事实上教书育人是贯穿整个教育过程的始终的。2017年教育部最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里就明确指出:“通过学习和使用英语,可以直接了解国外前沿的科技进展、管理经验和思想理念,学习和了解世界优秀文化和文明,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国家语言实力,有效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与各国人民的广泛交往,提升国家软实力,有助于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培养国际意识,提高人文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过程也是思想政治理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落地与实践,反之,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宝贵经验又可以丰富其理论建设,使其更加完善。

(二)实践价值

中华民族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与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12]也正是因为这样,“课程思政”的发展才更有其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1.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要求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它的开展是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润物无声的过程,有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

2.有助于大学英语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2017年教育部最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用英语了解世界的同时,如何弘扬优秀的中国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这是“课程思政”的要求,也是大学英语培养目标的具体实践。

3.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优秀的青年学子,实现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实际上就是在履行自己作为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

4.有助于培养政治素质突出的国际人才。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对政治觉悟高、专业素质硬的国际化人才需求强烈,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设有助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优秀人才。

5.增强外语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必然对大学英语教师的提出更高的要求。课程建设过程中老师们的思想素养和政治理论水平一定会进一步提高,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四、独立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现策略

(一)深入领会大学英语课堂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很多老师都会想当然地把“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混为一谈,或者认为“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课程应该关注的内容,与大学英语教学毫无关系。这是老师们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不够准确造成的,这需要老师们重新认识、重新学习。在大学英语授课过程中,目的语文化的学习要与本土文化的学习齐头并进,才能客观、辩证地看待和吸收西方文化,才能使广大师生更加了解中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从而在跨文化交际中真正做到平等交流、相互尊重。大学英語“课程思政”的开展过程,就是学生们知识结构和思想水平提高、升华和完善的过程,也是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做出应有贡献的过程。只有全体师生都能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真正内涵,那么“思政课程”的开展才更有意义。

(二)根据校情制订符合生源特点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课程指南》中明确提出:“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而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但是,由于“课程思政”仍然是比较新的教学理念,所以,各校在实际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时候很少将其纳入其中。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涉及“课程思政”的中国文化教学内容所占比重也十分有限,无法做到系统和完整。因此,从大纲的制定、授课内容的安排以及教材的选取上都应该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有所规划、稳步推行。

(三)提高教师的跨文化教学意识和业务能力

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在不断提升语言素质的同时,也应该多多了解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有意识地进行中西方文化对比研究,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师资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最为重要的一环,只有老师对跨文化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能力增强之后,才能进一步指导自己的行动,将这种意识和能力转化为实际的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增强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热情,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最终提高实际的语言交际能力。

(四)夯实学生语言基础,提高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想政治素养

独立学院作为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普通本科院校的一般特征,又有其特殊性。独立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和学业成绩相较传统高校学生略有薄弱,要在他们中间开展文化教学,更需要夯实词汇、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为中国文化的学习和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打好基础。此外,独立学院更强调学生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开设中国文化教学,使学生们熟悉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对促进学生实际的英语交际能力也更有意义。

(五)研读大学英语教材,挖掘其中与中国文化相关内容进行“课程思政”教学

目前,市面上各种大学英语教材多是以英语国家文化背景为主选取课文素材,学生们更熟悉西方文化,对本土文化却越来越感到陌生。长此以往,即使学生语言水平提高,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增强,但是却偏离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初衷,无法实现真正的跨文化交际。所以,要想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必须要深入挖掘现有教材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实际教学当中,进行文化对比教学,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所谓文化自信主要指的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对中国特色革命文化的自信和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深度研究,寻找出最优素材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学习热情是十分高涨的,对开阔视野、走向世界亦是十分渴望。在这样的动机之下,作为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家国情怀的大学英语课程,有着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也有着和同学们一起实现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宏大目标的历史使命。

以笔者任教的学校所使用的某大学英语读写教材为例(根据具体校情和学情,仅选取一到三册教材中的前六个单元),进行如下挖掘:

文化的学习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对语言知识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本身就是对语言学习的一种促进,同时又能够反过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完善自我成长,实现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六)注重评价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评价模式多是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查,很少涉及对学生文化表达能力的测试。因此,要保证“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性,就需要在各类英语测试中适当增加用英语表达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的内容,这是促成“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条件,也能有效促成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从而最终实现平等地用英语进行交流的目的。

(七)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平台

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还可以开设有关中国文化拓展课程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可以在校园广播、英语竞赛、学术讲座等第二课堂活动中,增设有关中国文化的相关内容,给学生们提供自我表达和展示的机会。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多走入博物馆,通过文物、展品、图片和英文解说词中汲取有关中国文化的精华并熟悉其英语表述,鼓励师生积极成为“课程思政”建设与学习的有心人。

五、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跨文化交际是语言教学的目标。只有将目的语文化的学习和本土文化的学习相结合,将其放在对等的位置,才能避免中国文化缺失的产生和跨越交际的障碍。独立院校更应该强调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传播中国文化,使学生熟练中国文化的英文表达,对提高学生英语实际交际能力更有意义。同時,文化的熏陶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过程,长期培养方能有所收获,文化自信、立德树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在学生心中真正建立。

参考文献

[1]安秀梅.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1):84-85.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3]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01).

[4]夏文红,何芳.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使命担当[J].人民论坛,2019(30):108-109.

[5]宋丽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J].智库时代,2019(41):43-44.

[6]李晨,丁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可行性分析及其实施路径[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6):40-43.

[7]卢军坪.大学英语课程推进“课程思政”的可行性探索[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9,36(02):129-133.

[8]孔标.“大思政”格局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落实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39(03):179-182.

[9]崔戈.“大思政”格局下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7):138-140.

[10]和伟.“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路径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9,36(06):96-100.

[11]习近平.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1.

[12]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4-04-02(2).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