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的毒品不仅危害成年人,新型合成毒品更将毒爪伸向青少年,甚至是儿童。为了保护青少年健康,抵御毒品侵害,在六一儿童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就来说说新型毒品的那些事。
提起毒品,大多人都望而生畏,却不知其已经更新迭代,危害也越来越大。截至目前,按时间顺序市面上已经出现三代毒品,其分别是:①第一代毒品即传统毒品,以天然毒品为主,主要包括海洛因、大麻、鸦片、可卡因等;②第二代毒品为合成毒品,以精神药物为主,主要包括冰毒、氯胺酮;③第三代毒品主要是新精神活性物质,目前发现的此类物质主要包括恰特草、人工合成大麻素、卡西酮等。
目前,新精神活性物质未被国际禁毒组织公约管制,所以存在很大的滥用问题。也正因此,以其为主的第三代毒品十分猖獗,它们的名称也极具欺骗性,比如“草本兴奋剂”“研究化学品”“合法兴奋剂”“合法快感药”……许多人因为听着“草本”“合法”而丧失警惕,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开始尝试这些药物。那么这种新型合成毒品到底有哪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解开它们的面纱。
“邮票” “邮票”是一种半人工致幻剂,是迄今发现药效最强的精神药品。一般情况下,它比人的指甲还小,多用花花绿绿的卡通贴纸包装,让人不易察觉。但就是这样一片小小的“邮票”,不到几微克的量,其毒性却是摇头丸的3倍。
在我们以往的认知里,毒从口入,但“邮票”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除了吃外,它还可以接触入侵,即“邮票”只要一接触人的皮肤,其毒性就能注入人的血液中,让人防不胜防。接触“邮票”后,人会自然而然地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并出现急性精神分裂和强烈的幻觉,待毒性进一步发作,人就会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彩虹烟” “彩虹烟”的外形和平日的香烟很像,它也是由纸盒包装的,是一种新型毒品。被吸食时,“彩虹烟”会产生特殊烟雾,色彩斑斓,乍一看还挺酷炫,甚至还自带香气。就因为这些“噱头”,它们哄骗了很多未成年人购买。“彩虹烟”的成分现在还不清楚,很可能是二三级毒品混合而成。
据有关部门统计,“彩虹烟”的使用者平均年龄不足18周岁,这个年龄阶段正是容易盲目从众的年纪。他们会觉得吸彩虹烟和毒品没有什么关系,甚至就算知道了也只觉得这是一件“很酷”的事。正因为这样,贩毒集团将“彩虹烟”的目标直接瞄准青少年群体,利用快递将毒品往外输送,很多抵制不住诱惑的未成年人接连中招。
“奶茶” 新型毒品“奶茶”呈白色粉末状,冲调后即可吸食。这种仅靠喝的毒品,其致幻效果与摇头丸不相上下。“奶茶”的外观与市面上零售的速溶奶茶区别不大,且味道香甜很难分辨其真身,但这些“奶茶”不开封时,透过包装袋能摸到比较粗糙的颗粒,而不是像奶茶冲剂那样细致的粉末。实际上,“奶茶”毒品的主要成分是氯胺酮,作用跟K粉、冰毒相似,可使人极度亢奋,容易上瘾。
“小树枝” “小树枝”是近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毒品,甚至有人公开在“朋友圈”兜售。其成分含有鼠尾草、曼陀罗、龙舌兰等植物,而以上植物均有致幻效果,古时常被当作宗教用品使用,近代少许被用作临床治疗药物,主要治疗精神疾病,带有一定的毒性。
售卖的人一般宣称“小树枝”并没有毒性,也不会让人上瘾,其毒性靠检验工具是检验不出来的。但实际上,吸食“小树枝”后,尿检会显示阳性,而一旦尿检呈阳性,就可能面临被行政拘留或者强制隔离戒毒。
“娜塔莎” 第三代新型合成毒品“娜塔莎”从外观看上去与普通烟叶、碎叶相似。然而,名字如此美丽的物品,实际上却是危害十分严重的毒品。
“娜塔莎”的主要成分是合成大麻素,其外形呈绿色碎叶状,和市面上的“莫合烟”十分相似,一般人很难辨认。正常人吸食后,会出现头晕、呕吐,导致出现精神恍惚、四肢无力、产生幻觉等症状。
据了解,“娜塔莎”作为近年来国际上出现的新型毒品,在年轻的吸毒人员群体中占有一定的消费市场。其中,绝大多数人第一次吸食“娜塔莎”都是怀着一种好奇的心理去尝试,他们以为吸食的是“新型香烟”,结果却沉溺其中,丧失心智,甚至丧失性命。
第三代毒品的伪装性极强,其主要消费人群也是青少年。这是事实,但讲这些也并非是想引起恐慌,而是想提醒父母教会孩子自我保护。要知道不管是哪一方面的自我保护,都是极其重要的一门“家庭必修课”。
清楚地传达你的家庭价值观 “那些在早期没有机会成功或者表现不太出色的孩子,更容易在后期转向酒精或者毒品。”国际拒绝毒品协会的官员说。早期的失败可能导致一系列消极的影响。孩子们拥有的正面因素越多,如高度自尊、好成绩、良好的亲友关系,就越容易抵制一些有摧毁性的行为,比如吸毒。这种心理建设,在他们处于社会活动和学习经验的早期就应做好。
每个家庭都需要建立自己对毒品的价值观,并且要把这种观念清晰地传达给孩子们,让孩子们知道,他们的家庭不会容忍吸毒或犯法之类的行为。
尽早进行毒品教育 要尽早地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不要等到孩子上中学甚至大学时才跟他们谈毒品!哪怕孩子还小,在他生病时也可以讲解一些用药常识,寻找机会扩展到毒品的相关知识。假如等到孩子进入青春期才开始,家长可能会被孩子的逆反心理搞得劳而无功。
还需注意的是,不要只做一次毒品的对话,要经常和他们讨论毒品问题,就像讨论其他健康和安全问题一样,比如系好安全带或者不要玩火柴。建议父母在谈论毒品问题的时候,尽量使用像嘱咐孩子们“过马路前左右看”一样的语调。
教育需讲究策略 当家长看到有关运动员或者名人吸毒的报道时,可以把它作为和孩子展开关于毒品对话的出发点。同时,家长应该采用问问题的形式而非一味说教,比如与孩子讨论“你对此有何感想”。如果孩子同意毒品是有害的,这时家长应该加深孩子的这一观点。但是如果孩子不把这当回事,父母就应该清楚地告诉他为什么毒品不是件小事,也可以试试请他排练当青少年被别人邀请吸毒时的各种反应,这是个很有用的方法。
家长和孩子也可以轮流玩角色互换游戏,一方扮演孩子,一方扮演劝他吸毒的人。如果你的孩子说你的借口很傻,你可以问问他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毒品预防必须从家里开始,家长应该成为毒品预防的最前线,同时也应做好孩子的榜样,还要注意让孩子接触更多“好榜样”。就如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说的:“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家长能严格管理好自己,孩子也必然会深受影响,按照严格的标准去规范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