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自己的节奏

2020-12-29 00:00:00付雪后花园
家庭百事通 2020年6期

从全国号召“停课不停学”起,儿子所读的中学就切换成了网课模式。我本来很担心,像儿子那么一个调皮好动的孩子怎么能坐得住,怎么能安安静静地对着电脑上课学习呢?可是,他真就静下来了。除了第一周他因为之前从没玩过QQ,也很少在家玩电脑,所以时不时需要一些技术指导外,之后上课、写作业、提交作业都是他自己搞定。原来,家长没有心力管他,他也能把自己的学习安排得妥妥当当。

儿子的自律超出了我的想象,他每节课签到从来没缺过,各项作业也都能按时提交,而且经常被老师夸奖。他学会了自己管理时间,在高效率完成作业以后还能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这让他的成绩有了肉眼可见的提高。

儿子班上有个积分表,出勤打卡、课堂表现、作业质量以及测验成绩,都会用加分或者减分来记录,积分榜每周公布一次。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儿子这个以前经常被老师请去办公室“喝茶”(他本人原话),经常被老师叫家长的“捣蛋鬼”,竟然连续两周稳居榜首了。班主任发信息表扬鼓励他,说他是班里线上学习的“黑马”,儿子则十分诚实地讲:“都是因为待在家也没有啥纪律问题,所以很多可能扣的纪律分没有扣。”这还真是有自知之明!

表扬之下,儿子开始有些惶恐。特别是当他在最不擅长的数学测验中以将近满分的成绩考了全班第一名时,他有些不知所措了。于是,他爸给他做了一场心理疏导,告诉他保持平常心,就算返校以后被“打回原形”也没什么大不了,不要有压力。我这个观众忍不住想笑,儿子竟然会因为害怕自己太优秀而需要做心理疏导。

其实,我倒不太担心返校以后他真的被“打回原形”,毕竟这段时间在家上课,他已经充分证明了自己的学习能力。不过,我对他在学校的纪律表现还是很好奇,毕竟老师投诉过的估计也只是冰山一角。

就在这时,语文老师留了个份作业,是人物描写的小练笔,要求全班同学都写儿子。因为是线上平台提交,所以可以查看到全班每个人的作业,我得以详细了解到他在同学们眼中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被同学们提及最多的是儿子的外号“鞭炮”,就是不管上课下课,都是叽里呱啦说个不停,有时还会引爆全班。一开始,他引起很多同学的反感。慢慢地,大家发现了他很多的优点,比如英语好,每次学新课都能最快完成背诵,人送外号“背书小王子”,还有热心、乐观、很有表演天赋等等,于是纷纷“黑转粉”。

看完这个,我想起上学期期末的一件事。期末考试前几天,他得了流感,两天没去上学,第一天考试因为退烧不满48小时而单独在备用考场考试,避免和同学接触。考完试,他准备戴着口罩直接离校,没想到在校园里碰到了同学。结果一堆同学追着他嘘寒问暖,问他怎么了,说这几天他没来上学,班里很没意思,安静得就像没有了灵魂。回到家,他跟我讲述这些的时候,一脸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的样子。当时我还觉得这也太夸张了,不过看完他的同学们对他的书面描写,我彻底服了。不管线上还是线下,他总能刷出最强的存在感。

虽然,他线上学习进行得很顺利,我还是盼望着早日返校。全国刚刚开始网课热潮时,我还愤愤然发出过“灵魂拷问”:学校到底是干吗用的,一说网课就一窝蜂地搞,难道除了赶教学进度就剩下帮忙看孩子的功能了吗?为此,我还重新去看了日本心理学家河合隼雄的著作《孩子与学校》,希望能够找到答案。

可是,答案还没找着我就不想找了。经过这几个月,我已经深深体会到学校这个“帮忙看孩子”的功能对我来说是多么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