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能力,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文化传承与理解”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素养之一,也是高中语文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
名著导读是“人类价值选择的结果”,它是提高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最佳材料。通过名著导读部分的学习,不但传承和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而且通过外国经典名著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异域的文化和传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素养,进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达到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目的,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然而我们的教学现实,由于种种原因对名著导读部分的教学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主要原因是高中教学还是围绕高考这个指挥棒开展,教师太注重考试分数,把学生的精力更多地用在做题能力的提升方面,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个具有很大潜力的素养,没有得到教师和学生应有的重视。另外一个原因是高中语文教学任务重,课时紧张,高考压力大,教师不能把太多时间分配给阅读教学,特别是名著导读部分的教学,一直停留在可学可不学的层面,这种现状不仅让“经典名著阅读教育处于很被动的状态”,而且也不利于高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更不利于他们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提升。
那么,针对当前名著导读部分的教学现状,怎样通过名著导读教学有效地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特别是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素养呢?
中国的四大名著是中华文化传承最好的经典作品。比如《三国演义》所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可谓博大精深,书中处处尽显“中华之风”,特别是儒家的精神在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书中的仁、忠、义尤为突出。“仁义”“仁政”“民贵君轻”的思想在《三国演义》中具有深刻的体现,学生通过名著导读的学习更加具体地理解这些儒家思想的内涵,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培养了他们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1)由“仁”入“政”的思想
民本思想,则是仁政思想人文化的表现特征之一,“民”就成为是否争霸天下最关键的因素。《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是“仁”的一个代表,刘备任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期间,“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刘备从当阳撤退时,虽形势危急,仍不肯抛弃跟随他而行的十几万百姓,可见,一个爱民的官员是受到百姓爱戴的。相反,董卓的暴行使百姓恐惧反感,董卓死时,百姓“手掷其提议,足践其尸”。可见作为一个统治者必须有爱民之心,正所谓“仁者爱人”、由“仁”入“政”才使刘备成了一方霸主。这些思想激荡着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忧患主5rNxpuBj3bLI2UkADTOKAQ==题,同时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仁人志士,对今天的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很有教育意义。
(2)“忠君”思想为统治阶级所倡导
在《三国演义》中,“忠君”的思想比比皆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举动,从古至今为君子所不齿。关羽、诸葛亮等蜀将忠君爱国的行为被大家所称赞。刘备身为汉室的皇叔是所谓的正统,因此“拥刘反曹”的思想越来越严重,由此可见这种思想从根本上肯定了那个时代的“忠君爱国”。其中关羽诸葛亮因忠君在本书中尤为突出。
关羽不为曹操的高官厚禄所动,他身在曹营心在汉,过五关斩六将只为回到刘备身边,表现了他对刘备的兄弟情深,也体现了忠于国家的大义,因为刘备就是正统皇室的代表,在关羽看来忠于他就是忠于朝廷。
诸葛亮“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一生忠心耿耿,鞠躬尽瘁。面对昏庸无能,贪图享乐的幼主,刘备生前有让他万不得已之际可以取而代之的托付,但他始终恪尽人臣之忠,没有因为自己是开国元勋而对待刘禅不敬,鞠躬尽瘁,努力维护刘家王朝的利益,忠心耿耿,因此赢得了后世儒家的推崇,实现了他做一代贤相的目标,因为忠君爱国成就了美名,成为后世人臣“忠君爱国”的典范。
(3)“义”本来是一个浮泛的道德概念
“义”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扶助以及知恩图报原则。《三国演义》从一开始写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即使后来建国,三人名为君臣,实为兄弟,可见在农业社会中,由血缘关系所构成的宗法关系高于一切,而在实际社会,很多活动超越了狭小地域以及家族、宗族的范围,义气就显得特别重要,关羽更是义气的化身,他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不为曹操的高官厚禄所动,最终做出“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的壮举。
这些传统的儒家思想文化,我们通过《三国演义》名著导读都能学到,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但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并认同中华文化,形成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而且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文化自信。
通过名著导读部分的学习初步理解、包容,借鉴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文化,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能关注并积极参与当代文化传播与交流,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文化自觉,初步形成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与认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
学生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高中语文课本选择的课文都是经典作品,不同程度地帮助学生培养了语文核心素养,名著导读教学更是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特别是帮助学生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教师通过经典名著导读的学习和教学,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人类的优秀文化,和学生一起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望者。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名著导读部分内容的教学,从根本上能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特别是提升高中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重要内容,我们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也就重视了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