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2020-12-29 00:00:00张永志
发展 2020年1期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正式确立,是我国乃至人类发展史上的大事。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里程碑,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理顺了理论思路,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科学遵循。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然之义,也为全球生态安全贡献中国智慧。

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由大自然中的山水树草等自然要素组成;文明,是人类活动留在地球表面的文化遗迹,如田地、村落、城市。生态文明是山水树草和田地村落城市的和谐统一。如果仅仅是生态环境好,而没有人类的文化踪迹,不能称为生态文明;如果仅仅是经济发达,但没有好的生态环境,也不是生态文明,那是工业文明;那么生态环境好,又有人类的文化踪迹,是不是生态文明呢?比如我们记忆中炊烟袅袅、牧笛悠扬、水清天蓝、一派宁静的故园,也不是,因为那时我们常常吃不饱肚子,没有四季换洗的衣服,生活贫困,那是农业文明。真正的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长足进步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状态,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早先人们称其为后工业文明,现在称为生态文明,更准确、形象,符合实际。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认识人类是依赖自然而存在的,人类不应以主宰者的身份出现在自然面前,而要以平等的姿态对待自然,尊重、顺应、保护自然。

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然之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中美丽指生态美丽,由此可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是基础,是底色。

我国在早期迅速摆脱贫困、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中,虽提出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取经济效益,但事实上,由于巨大的人口压力和科技局限,在发展中仍造成了很大的生态环境压力,人与自然的关系日渐恶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生态文明宣传和实践工作,当前,生态环境出现全面持续好转的局面,但还存在风险挑战,生态建设的压力仍然十分巨大。

(一)生态问题

生态空间遭受持续威胁。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河流水电开发、矿业开发及农业开垦等活动挤占生态空间,使生态空间破碎化加剧,有些直接割裂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和连通性,生态破坏事件也时有发生。

森林、灌丛、草地等生态系统质量和服务功能低。森林——“大自然总调度室”,草地——“地球皮肤”,在抑制全球变暖、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我国森林、灌丛、草地的质量为低差等级的面积比例分别高达43.7%、60.3%、68.2%,全国土壤侵蚀、土地沙化等问题依然突出,生态系统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净化空气的作用也十分有限。

生物多样性加速下降的总体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工程建设、环境污染以及外来物种入侵都影响物种生存,甚至加速着物种的灭绝。

中国依然是“缺林少绿”的国家。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人民在为祖国添绿的路上取得了令世人刮目相看的丰硕成果。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森林覆盖率不到9%,改革开放初期为12%,20世纪初达16.6%,2019年9月已达22.96%,一路攀升的数据告诉世人,我国森林资源的增长是迅猛的。截至目前,我国森林面积增长15.75亿亩,其中人工林面积达11.8亿亩,即70%的森林是人工植树造林取得的。然而,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点绿还远远不够,到2035年我国森林覆盖率需达到26%,才算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我们还需每年完成造林任务1亿亩以上。

在此形势下,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生态保护与修复,遏制生态系统退化,维护和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大力种草植树,从根本上扭转生态恶化的趋势。

(二)环境问题

重污染天气、黑臭水体、垃圾围城、农村环境污染等问题正成为影响百姓环境福祉、引发社会风险的重要方面。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的仅占29.3%,重点时段重污染天气仍然高发、频发。各地黑臭水体整治进展不均衡,环境污染治理基础设施薄弱,城市污水管网建设严重滞后,仍有大量污水直排。2017年,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停留在千万吨级水平,单位国土面积上的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美国、欧盟2~4倍。城乡环境治理不平衡,农村环境问题引起的健康问题深受大家关注,有突发性的环境事故导致的健康损害,也有慢性积累导致的健康损害。

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让人民有更多的幸福感,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喝上清洁的水,吃上安全的食品,享受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让海内外游子有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的乡愁,我们就应该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最基础最重要的的工作长期做下去。

二、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促进全球生态安全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在建设自己美好家园,而且还将美丽中国建设上升到全球治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高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美丽中国,就是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同时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在世界各国各个方面联系越来越紧密的时代,美丽中国建设与美丽世界建设具有内在的关联性。

(一)生态环境问题是最典型的世界性问题

空气、水每天都在进行跨国界的流动,沙尘暴和固废污染都具有极强的扩散性和一定的流动性。

某一区域性的生态问题不仅仅对本区域造成影响,有可能逐渐波及整个世界,成为全球性的生态灾难,比如,被称为“地球之肺”的热带雨林一旦大面积减少,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就减弱了,二氧化碳浓度必然上升,温室效应增加,全球的降水格局将重新分布,进而影响生物多样性,影响整个人类的生态环境乃至经济格局。所以,当巴西热带雨林锐减时,全球人民都很惊慌,呼吁巴西保护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

世界性的环境污染问题对全球居民发出严峻挑战。比如,2011年日本9级地震,引发超强海啸,导致福岛核反应堆爆炸,这次核污染不仅仅污染日本本土和附近海域,那被污染的海水会随洋流直达北美洲西海岸,整个太平洋的海水都几乎被污染。因此,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要求世界各国必须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进行应对和解决。

全球性的温室效应、土壤毒化和侵蚀、森林锐减、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态环境问题,不是短时期形成的,也不可能在短时期内解决,需要世界各国深化生态合作,携手生态共治。

(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贡献中国智慧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作为基本国策,将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目标写进政治报告,国外评价很高。英国《卫报》刊登过这样一篇评论;"19世纪的英国教会了世界如何生产,20世纪的美国教会了世界如何消费,如果中国引领21世纪,则必须教会世界如何可持续发展。”美国的小约翰柯布教授认为“生态文明的希望在中国”,我觉得这个说法很有意思,理由是:①中国人多,占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如果中国人都像美国人那样高消费高浪费,不仅中国的资源环境难以为继,恐怕地球母亲也将不堪重负。②中国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文明思想资源,能走出一条超越西方现代化的新路,即生态文明之路——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源远流长,特别是儒道佛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智慧,如“天人合一”思想,“道法自然”“众生平等”观念,取之有时用之有度的价值取向(如“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中国先人更有严格的生态保护法令,如西周时期就颁布了《伐崇令》“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另一方面,当今中国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亲力亲为,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引和政治保障。③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发展速度快,发展成果让世人瞩目,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在学习中国方案,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必将带动更多发展中国家建设生态文明,这样将有力推动世界生态文明的发展。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将是我国未来几十年持之以恒做的一件事情,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各国谋大同而做的最基础的工作,最普惠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