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出版总署主题出版工程自实施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主题出版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有明显提高,主题出版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占据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它已成为出版业振兴的突破口。同时,出版业在不懈努力下,出版了一大批优秀的主题出版物,为主题出版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给主题出版概念赋予了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做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该报告共分为十三个部分,其中第七部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明确提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国家层面对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就是出版业关注的焦点,出版业应以此为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为党的文化事业做好服务工作,积极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主题出版着重突出体现了出版业的这一特点。
一、主题出版的概念和由来
早在2003年,新闻出版总署提出并开始实施主题出版工程。“主题出版”一词源于新闻出版总署2003年开始实施的主题出版工程。主题出版是指出版机构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围绕重大会议、重大活动、重大节庆日、重大事件和重大理论问题开展的选题策划和出版活动。自此主题出版正式拉开了序幕。
二、主题出版的内涵及扩展
主题出版首先要讲好政治。主题出版是出版业传播党中央声音的主阵地,中宣部2019年主题出版重点选题入选90种,其中图书有77种,这些入选的主题出版重点选题集中体现了出版单位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大成果。
主题出版不断发展推进,出版业不懈地深入研究,主题出版的内涵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不再局限于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围绕重大会议、重大活动、重大节庆日、重大事件和重大理论问题开展的选题策划和出版活动,其范围已大大扩展。出版业不断推出的各类优秀主题出版物给主题出版概念赋予了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
(一)主题出版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主题出版的“主题”不断扩展延伸,开始涵盖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发展。主题出版的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所谓主题出版,就是出版业根据党和国家对出版业的需要,通过开展出版活动,充分发挥自己出版记录历史、宣传真理、资政育人的功能。
为迎接党的十九大、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坚强的思想舆论保证和良好文化条件,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做好2017年主题出版工作。接到《通知》后,甘肃人民出版社高度重视,精心打造了《读者丛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12册),从“中国人的心灵读本”“中国期刊第一品牌”《读者》中精选美文,以温情、温暖、通俗易懂的方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了解读。《读者》杂志一贯秉承从人性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这套丛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个人行为层面的思想内核进行了浅显而深刻的解读。无疑,《读者丛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12册)是主题出版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优秀案例。
(二)主题出版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出版界对其深挖细耕,把其中的精髓与当下人们的精神需求相契合,就会产生好的创意。一个好的选题创意并不会凭空产生,必须有其历史、文化的积淀作支撑。
2019年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影戏剧目清代抄本辑校(第一辑)》,收录了作者搜集的清朝年间流传在我国陇东南一带非常珍贵的影戏手抄本50多种,对这些手抄本进行了系统详细的研究和整理,断句、点校、注解,纠正了错误。这些戏本的发现和整理,反映了甘肃早期地方剧的主要形式和舞台演出的剧目原貌,为戏曲学界研究甘肃戏曲的发展,地方戏的形成和演变提供了最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为中国戏曲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数据和资料。这本书的出版,在社会效益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学术价值方面,对于中国戏曲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主题出版探索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是主题出版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案例;同时还成功入选了“2018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
(三)主题出版不仅要讲政治,还要接地气
主题出版体现了国家的需要、民族的需要和时代的需要。好的主题出版读物,它的生命力一定要充分体现群众性。在策划主题出版读物时,必须考虑大众的喜好。出版人根据读者购买力进行市场反馈,动态地调整选题策略,不断地贴近百姓生活,贴近社会大众,真正能够满足广大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只有广大读者接受的、喜欢的,才可以称得上优秀主题出版物。
三、主题出版的发展概况
随着数字出版的兴起,纸质出版行业曾一度低迷,恰在此时,新闻出版总署站在国家的高度全面实施主题出版工程,对于中国出版行业来说,犹如一股强劲的春风,给整个出版行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主题出版工程自实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主题出版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有明显提高,主题出版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占据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短短几年,出版界顺势而为,推出了一系列与党和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大势和大事密切相关的主题出版物。2015年至2019年五年间,中宣部共评选出500种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其中中央部委出版社257种,地方出版社243种。抓住有利时机认真做好主题出版已经使很多地方出版社摆脱了困境,找到了出路。
(一)主题出版与畅销书的结合
“主题出版”在出版界的普及度和重要性不断发展上升,越来越多的出版单位强烈意识到,要想在主题出版领域有所作为,必须找准角度,深挖细耕,结合出版单位自身资源优势,策划出走市场的主题出版物。
被誉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媒体先锋和优秀的内容与服务提供商”的中信出版社,在经典读物的开发和重塑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比如,中信出版社为迎接十八大推出的《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解读了马克思的三部作品——《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这部思想厚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读物出版发行之后,有很好的市场反响,一版再版,实现了主题出版与长销书、畅销书的高度契合。
马克思主义经典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核,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出版人有责任对其深入开发,深入挖掘,坚持与时俱进和创新,在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出版事业的发展。
主题出版在迎来发展热潮之后,仍有愈加猛烈的势头。目前,主题出版已经成为各大出版单位出版工作的重点和工作的重要抓手。许多地方出版社在主题出版方面已经做出了不错的成绩,有较好的市场反响,因着主题出版而从自费出版的困局中走出,有的主题出版物销量也是非常高,可以达到数十万册,甚至上百万册,因读者的众多而充分彰显了出版的社会价值。理论书籍不再仅仅以教科书的形式出现,而是做成了热卖的畅销书,这种出版模式的重要变化,促使很多出版社纷纷效仿,主题出版与畅销书的完美结合,造就了主题出版物的热销。
(二)主题出版与地方特色相结合
地方出版社应重点围绕党和国家的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时代主题,深入开发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突出主题出版物的地方和民族特色,加强选题策划,将本地特色与国家视野、时代叙事相结合,实现主题出版和地方特色出版相结合的新突破。
(三)主题出版与新媒体融合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时代的到来,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更钟情于无纸化阅读,阅读方式的重大改变对传统图书出版造成了巨大的市场冲击。图书出版急需改变传统的出版模式,优化转型。内容为王的出版业,如何在新媒体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并且有更好的发展?主题出版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应该是较好的选择。首先在内容上,选题在深挖自身资源的基础上有创新,对于重大时代主题能找准角度有创意;在营销模式上,需要把传统出版的营销模式从单一模式向多元化的方向转变,整合资源,优化结构,扩大出版的传播和销售范围。努力实现主题出版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促进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应成为当前出版业的工作重心。
主题出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出版定位,同时也为出版业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出版业要适应中国新时代发展要求,积极推进出版创新。精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不断出版分量足、接地气的图书,不断出版让读者有充分获得感、幸福感的图书,进一步增强出版物的传播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在打造体现时代特征、满足读者精神需求的主题出版物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时代感和针对性、实践性、群众性,努力促进主题出版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