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法治中国建设现实问题研究

2020-12-29 00:00:00孟璐雷峻懿
发展 2020年4期

为了解决现实问题,更好地适应时代的潮流,我国把法治建设列为中国建设发展的重点,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更好地适应国情发展。虽然我国法治建设已经获得了许多的认可与好评,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发展以及所发生的问题入手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法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成果。与此同时,国家治理能力和制度现代化,依法治国推进。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国家兴盛,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扩宽。通过对法治建设的分析和研究,加强对法治建设的引导与监督,完善法制体制。

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

194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纲领》标志着国民政府政权的彻底终结,为新中国的法治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20世纪50年代,通过制定某些法律和条例,法制建设得到了改善。1954年宪法的诞生作为最基本的法律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5年召开,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法治建设奠定了基础。1982年的宪法确立了法律的地位与权威。十五大报告中,作为基本根基,确认依法治国是我国发展法治建设的保障。从《宪法修正案》到党的十六大,再到十七大,创新了我国的法治理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针对法治建设做出了安排,并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领导了一个依法治国的新时代。

二、法治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新中国成立以来,法治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与此同时,毫无疑问,通往法治的道路也面临着曲折和艰辛。我国的法治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全面地改进完善。

(一)仍然缺乏法律意识。在公民的法律意识方面,虽然增强了许多,但仍然相对欠缺。社会法治理念对法治建设具有指导和决定作用,目前,社会对法治建设仍有一些片面的认识,人民的法律意识普遍不强,许多违法行为发生大多是因为公民的法律意识不健全。

(二)依法行政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存在着没有实事求是的现象,他们嘴上说,纸上写,墙上钉,却没有付诸行动。依法行政在我国的法治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制约着政府工作人员的行为,对工作的认可度有着很大的提高。

三、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措施的几条建议

(一)普法教育宣传。宣传法律,强化人们的法律意识,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同时,开展普法教育的政府部门也能够更好发挥为人民服务的原则,方便人民、造福人民,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

(二)完善政府职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政府是我国重要的行政部门,必须牢固树立新理念,坚持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提供优质服务,确保政府诚信度。国家、政府、社会一体化,把国家政府与法治社会结合起来,形成完整、全面的治理体系,扩大公民影响力,确保法治建设有序推进。

取得法治建设成就的同时,加强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促进依法治国创新型发展。针对我国法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更好地完善制度,建成强大的法治中国。只有这样,全党和全国人民才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开辟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文明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31

[3]张妮艳 基于文献分析的当代陆地边疆法治研究述评[J].时代报告,2019:98-99

[4]陈佑武,李步云.中国法治理论四十年:发展、创新及前景[J].政治与法律,2018,12:64-75

(第一作者:兰州理工大学法学院;第二作者: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