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8年,甘肃省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变化趋势与全国相同,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数比例逐年下降。农村留守儿童相对比较集中,大部分集中在7个市(州),南部3个市(州)、东部3个市以及中部的1个市。58个连片贫困县农村留守儿童占到总数的九成左右,23个深度贫困县农村留守儿童占比超过50%。21个少数民族县农村留守儿童占比逐年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与本市(州)乡村人口占比呈正相关,与本市(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负相关。
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13号),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提出了要求。指出“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阶段性问题,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公共服务不均等、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的深刻反映。”为贯彻国务院文件精神,做好甘肃省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同年7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6〕66号),特别提出要加大教育部门和学校关爱保护力度。
近年来,甘肃省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在不断变化,不同区域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的变化也有所不同。为了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有必要对全省不同区域农村留守儿童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一、2015年以来甘肃省农村留守儿童占比逐年下降
2015-2018年,甘肃省农村留守儿童人数从数量上来看,前3年逐年下降,2018年略有上升。2018年全省农村留守儿童数比2015年减少99272人,减幅为28.89%。2015-2018年,甘肃省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数2016年少于2015年,而2016-2018年逐年增加。2018年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数比2015年增加54829人,增幅2.02%。从全省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来看,2015-2018年逐年下降,2018年比2015年下降了3.84个百分点(详见表1)。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变化情况甘肃省与全国的总体情况一致。2012-2016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五年间减少544.78万人,减幅达23.99%。2017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1550.56万人,比2016年减少175.73万人,减幅为10.18%。2017年甘肃省农村留守儿童数占全国总数的13.88%。
二、甘肃省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集中在南部、东部和中部
2015-2018年,甘75e79648b2fdf212c141f20fcccd170c肃省农村留守儿童人数排前7位的分别是陇南市、天水市、庆阳市、临夏州、定西市、平凉市、甘南州,只有个别年份排列名次略有变化,这7个市(州)分别是南部的3个市(州)、东部的3个市外加中部的1个市。2018年,全省14个市(州)农村留守儿童人数最多的3个市分别是陇南市57549人,天水市41724人,庆阳市37356人,合计136629人,占全省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的55.91%。农村留守儿童人数最少的3个市分别是嘉峪关市1人,金昌市157人,酒泉市820人,合计978人,仅占全省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的0.4%。全省农村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南部、东部和中部,农村留守儿童超过1万人的市(州)分别为陇南、天水、庆阳、临夏、定西、平凉、甘南7市(州),合计农村留守儿童218973人,占全省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的89.60%。而嘉峪关等河西5市共有农村留守儿童18330人,只占全省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的7.5%(详见表2)。
三、58个连片贫困县农村留守儿童占全省总数的九成左右
2015-2018年,58个连片贫困县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占全省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的九成左右。2018年,58个连片贫困县农村留守儿童占比90.50%;23个深度贫困县的农村留守儿童超过一半,达到全省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的53.38%;17个插花县农村留守儿童不足一成,只占8.88%;全省21个民族县的农村留守儿童不足两成,达到19.33%(详见表3)。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农村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58个连片贫困县,尤其是23个深度贫困县占比较大。对贫困县来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
四、23个深度贫困县农村留守儿童数超过全省一半
2015-2018年,不论是全省,还是58个贫困县、17个插花县、21个民族县,农村留守儿童占本区域学生总数比例逐年下降,意味着农村留守儿童总体上是呈现下降趋势。但是,23个深度贫困县农村留守儿童数2018年比2017年增加1361人,农村留守儿童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2018年比2017年高0.01个百分点。23个贫困县县数仅占全省87个县(市、区)总数的26.44%,但农村留守儿童数却占全省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的一半以上(详见表3、表4)。
2015-2018年,58个贫困县农村留守儿童占本区域学生总数比例、21个民族县农村留守儿童占本区域学生总数比例、23个深度贫困县农村留守儿童占本区域学生总数比例均高于当年全省农村留守儿童占全省学生总数的比例。只有17个插花县农村留守儿童占本区域学生总数比例低于当年全省农村留守儿童占全省学生总数的比例。尤其是23个深度贫困县农村留守儿童占本区域学生总数比例均远高于当年全省农村留守儿童占全省学生总数的比例,2018年高出5.26个百分点。这说明甘肃省农村留守儿童占比较大的区域依次为23个深度贫困县、58个连片贫困县、21个民族县和17个插花县,其他非贫困县和非民族县的农村留守儿童占比相对较低(详见表4)。
五、21个民族县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占比逐年增加
从农村留守儿童人数来看,21个民族县农村留守儿童数量2015-2017年逐年减少,2018年略有增加,2018年比2015年减少10756人,减幅18.55%。但从21个民族县农村留守儿童数占全省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的比例来看,2015-2018年逐年上升,2018年比2015年上升2.45个百分点(详见表3)。对比不同区域农村留守儿童数占本区域学生总数比例,2015-2018年,21个民族县农村留守儿童数占本区域学生总数比例低于同年23个深度贫困县和58个贫困县的比例,但高于同年全省和17个插花县的比例(详见表4)。分析21个民族县、23个深度贫困县、58个连片贫困县的构成,21个民族县中,有5个县是深度贫困县的成员,有18个县是连片贫困县的成员。21个民族县中的17个县位于甘肃省的南部和东部,除了酒泉市的阿克塞和肃北两个民族县之外,其余的19个民族县本身就是贫困县,占21个民族县的90.48%,因而民族县的农村留守儿童占比也较高。
六、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与乡村人口占比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关
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的多少与乡村人口占本地区常住人口的比例高低呈现正相关。选取2017年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数排前7的市(州)为陇南、天水、庆阳、定西、临夏、平凉、甘南,这7个市(州)的乡村人口分别占本地区常驻总人口的比例为:陇南67.52%、天水59.86%、庆阳63.00%、定西65.67%、临夏65.53%、平凉60.28%、甘南65.99%,基本上是乡村人口占比在全省各市(州)居于前列的地区。嘉峪关、兰州、金昌、酒泉4市属于乡村人口占比较低的地区,分 别为嘉峪关6.57%、兰州18.98%、金昌29.90%、酒泉39.73%,分列14个市(州)乡村人口占比在全省各市(州)中最低的4个地区,其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相对较少,农村留守儿童数占本地区学生总数的比例分别仅为嘉峪关0.01%、兰州1.05%、金昌0.58%、酒泉1.00%(详见表5)。乡村人口占比较高的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较高,反之,乡村人口占比较低的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较少。
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的多少也与本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高低呈现负相关。2017年,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占本地区学生总数的比例较高的陇南、天水、庆阳、临夏、定西、平凉、甘南这7个市(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陇南6385.9元、天水7064.7元、庆阳8115.6元、临夏6202.9元、定西6854.8元、平凉7610.8元、甘南6997.8元,大部分低于全省平均值8076.1元(详见表5),位列甘肃省14个市(州)中的第8至14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的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的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却较少。
七、结语
虽然从数据上看,2015-2018年,甘肃省农村留守儿童呈现逐渐减少的态势。但是,即便是农村留守儿童占比最少的2018年,全省农村留守儿童也要占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数的8.83%,人数达到244380人,这是一个人数不少而且很需要社会关注的群体。数据显示,甘肃省农村留守儿童大多分布在贫困地区。正是因为贫困地区乡村农民受自然环境、社会发展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收入来源单一,家庭相对贫困。大多数农民把外出务工作为家庭经济来源的主要渠道,甚至是唯一渠道,由此产生了众多的留守儿童。作为贫困地区的学校和教师,一定要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作为重要工作来做,要关心爱护和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让农村留守儿童能够学得懂、学得会、学得好,不让任何一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因其身份而掉队。让农村留守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能打好坚实的学习基础,未来成长为有用的人才,以此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号GS[2018]GHBZ116)“甘肃省留守儿童教育关爱调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7》。
[2]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9》。.
[3]《甘肃统计年鉴》2018卷。
(作者单位: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