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校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020-12-29 00:00:00李宏斌张小明
发展 2020年4期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终身课题。新时代党校教师要做党员干部党性和能力的锻造者和培养者,要时刻牢记使命,担当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努力做一名新时代的优秀党校教师。

一、不忘初心,是党校教师的立身之本

(一)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信仰之心

马列主义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实践证明了的正确思想理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我们共产党人必须坚定树立的理想信念。作为一名党校教师,必须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要在思想上靠得住,政治上过得硬,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热爱党的干部教育事业,讲规矩,守纪律,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做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维护者和实践者。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在不断增强“四个自信”的同时,必须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要始终把马列主义作为行动指南,并将之运用到教学和科研工作实践中去。

(二)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初心

我们党的初衷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党校教师要始终牢记这个初心和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刻谨记我们为什么出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始终把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立足点和最终归宿。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党性修养,服务干部培训,始终以建设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己任。同时党校教师还要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欢迎什么,反对什么。只有这样才能让党校教师的授课更加接地气。

(三) 坚定“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之心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关键是不断增强党员干部队伍的政治意识、核心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使广大党员干部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力求做到 “两个维护”。党校教师作为锻造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工程师”,在教学工作实践中要首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四个意识”是弘扬优良作风、加强党性修养的必然要求。坚定“四个自信”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内动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

二、牢记使命,是党校教师的职业要求

(一)加强政治学习,保持政治定力

党校是党员干部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政治能力的学校,政治学习理所当然成为党校教师的必修课,党校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素养,坚定政治立场,坚持政治原则,保持政治定力。首先,要认真学习党的最新理论和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其次,要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和廉洁自律条例,不断增强党性,提高政治觉悟。再次,要精心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著作,坚持学原文、读原著,不断夯实自己的理论功底。

(二)提高个人修为,恪守职业道德

做好党校教学工作的前提是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严格的职业操守。这就要求我们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恪守职业道德。党校教师不同于普通学校教师,党校教师必须坚持党校姓党,对党忠诚,宣传党的主张、传播党的声音,做到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努力提高自身修为,严格职业操守,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慎终如始热爱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

(三)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科学研究是党校教育教学的基础。党校教师的科研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党校办学质量和干部教育培训的效果,搞好科研工作的前提就是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党校学员大多是一线的领导干部,他们既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又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这就要求党校教师既要有丰富的知识面,又要具备精深的专业能力;既要深入实践、调查研究,又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研究当前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为学员传道授经、答疑解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同时党校教师还必须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要深入基层,注重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

三、亮明身份,发挥新时代党校教师的积极作用

(一)做新时代理论创新的带头者

党校作为党委的重要工作部门,既是教育培训党员干部的学校,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阵地,新时代党校教师既承担着党的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重任,同时还肩负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创新使命。因此党校教师要始终站立于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做新时代理论创新的先行者。首先,要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做到真学真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次,要深入调查,积极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不断亲身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党校教师要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勤于思考,不断创新理论成果。再次,党校教师要大张旗鼓,理直气壮地宣传和讲解党的最新理论,要在培训教学中重点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给学员讲深讲透,让学员学懂弄通,要积极深入机关、乡镇、村社宣讲党的理论,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做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模范者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力量”,党员干部队伍素质高低决定着我们党执政能力的水平,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党校作为培养锻炼党员干部队伍的学校,要充分发挥主阵地和熔炉作用,而党校教师作为锻造党员干部队伍党性和能力素质的“工程师”,更要以身作则,担当使命,积极肩负起党的干部队伍建设重任,努力成为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模范者。

(三)做以学术讲政治的带头者

党校的性质决定了党校必须讲政治,坚持用学术讲政治是对新时代党校教师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党校教师要努力改进教学方式,树立用学术讲政治的教学理念,把党的最新理论和重大决策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这就要求党校教师既要具有丰富的政治理论知识,又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既要钻研学术又要研究政治。坚持用学术讲政治,不是把学术政治化,而是要把政治学理化、系统化。要善于运用社会发展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原理讲解分析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学理性和系统性,从而阐明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客观性和正确性。

(四)做脱贫攻坚精神扶贫使者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冲刺阶段,面对这场硬战,精神扶贫的作用至为关键。党校教师要从扶志扶智入手,聚焦贫困农村存在的“懒汉思想”“等着扶、躺着要”“干部干,群众看”“上急下不急、外急内不急”等现象和陈规陋习,深入开展舆论引导,大力激发贫困农村村民积极进取、奋发努力的精神干劲。同时,党校作为党委的重要工作部门,要在脱贫攻坚大潮中,立足实际,发挥优势,服务大局,担当作为。一是开展大培训,传授致富技能。党校教师要充分发挥党校的培训优势,对贫困群众开展思想培训和致富技能培训,解决贫群众的思想贫困和致富技能缺乏问题,为贫困户树立脱贫信心,培增强致富能力。二是开展大宣讲,解读扶贫政策。党校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开展送课下乡,用生动的语言,灵活的方式把党的理论和扶贫政策送到田间地头,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和关怀。三是开展大调研,当好咨政参谋。党教师要切实沉下身子,深入贫困村社,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实际情况,找准贫困原因,研究脱贫策略,积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咨询,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做出党校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中共文县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