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平凉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部署要求,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不折不扣推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各项政策落实落地,积极应对疫情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按照“存量扩量、增量加速、前期加快、稳住预期”的要求,力争全市一季度少下降、二季度正增长、三季度补欠账、四季度保目标,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有力有序推进。
一、坚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齐抓。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以战时状态、倾全市之力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及时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联防联控领导小组,下设疫情防控“一办八组”,制定下发《平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先后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及各类专题调度会议研究部署防控工作。全市共摸排来平返平人员16.68万人次,其中:湖北武汉等重点疫区4974人,国外221人,组织集中隔离医学观察463人,完成实验室核酸检测标本602份473人,收治疑似病例30例,治愈确诊病例9例,已连续30天没有出现新增病例,实现了疑似、确诊病例“双清零”目标。在坚决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市委、市政府根据疫情发展形势,按照分区分级分类要求,以县为单位,坚持分企分业、分时分段,精准施策、有序推进,全力开展复工复产。成立了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平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推动复工复产协调领导小组,下设脱贫攻坚暨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复工开工、工业生产复工复产、商贸物流恢复经营4个专责组,负责脱贫攻坚、项目开工、企业复产、服务业复业复市等方面疫情防控工作中重大问题的协调调度和推动落实。市政府5次专题召开复工复产调度会和经济运行分析调度会,建立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日调度、日报告制度,对重大项目、工业企业、商贸服务业、农业农村及脱贫攻坚、建筑及房地产、交通运输、劳务输转及就业情况分县区、分行业调度情况、通报进度,确保两不误、两促进。
二、坚决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中央、省上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及时组织学习研究,制定具体贯彻意见,不折不扣推动落实。一是有效对接上级政策部署。制定下发《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做好当前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工作的实施意见》《强化金融服务支持配合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发布公告9期,从政策层面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了支撑保障。二是加快建设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依托巨星集团陇药皇甫谧制药公司洁净生产车间,注册成立平凉蓝康医疗器械公司,紧急开展口罩和防护服生产能力建设。组成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工作专班,从企业注册、设备定购、原料采购等各个环节零距离、保姆式全程跟踪服务。紧盯设备定购关键环节,赴广东、江苏等地开展设备考察和采购,帮助企业采购KN95口罩生产线和防护服生产设备;同步开展原料采购工作,从河北、上海、山东等地协调采购拉运无纺布及熔喷布30吨、热风棉5吨、压胶条5万米、各类包装材料17.8万件。2月11日,医用防护口罩和医用防护服两条生产线全部投产,从设备采购到企业投产仅用了不足10天时间,创造了“平凉速度”。在李沛兴副省长的协调支持下,甘肃建投从俄罗斯采购口罩机一台、耳带机一台、超声焊接机四台捐赠平凉市,2月18日运抵蓝康公司,截至目前,该设备已生产一次性医用口罩6万只。为保障企业生产,成立了企业临时党支部,指派一名科级干部驻厂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协调指导企业做好生产工作。帮助企业争取农发行信贷资金2000万元;协调市内机械制造企业组成技术攻关团队,帮助开展设备技术攻关,从甘肃红峰机械公司抽调工程技术人员2名协调完成了设备安装调试,督促指导荣康公司组织技术力量连夜攻关,不到一周时间研发生产鼻梁机12台。至3月23日,平凉蓝康医疗器械公司已累计生产医用防护口罩45.64万只、医用防护服75230件。盛益康公司日产10万只平面口罩生产线已投入试生产,同时完成纺粘熔喷布生产线设备订购工作,计划5月底前投产,日产熔喷布15吨。康凯、非寻、源梓文3户企业红外额温枪试制样品已委托深圳检测机构开展检测,沃鹰公司医用护目镜已于3月11日取得产品检测报告,正在申请办理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备案手续。泓盛达公司高速全自动一拖二型平面口罩生产线项目加快建设,预计3月底出样机。三是全面落实税收、社保费减免缓征等优惠政策。市县两级税务机关86名党员干部联系对接全市98户重点企业,面对面辅导企业享受优惠政策,根据企业经营特点和行业类别,为每户企业建立税费优惠政策明白卡,逐户帮助企业梳理政策,实现从政策宣传到落实享受的“一条龙”服务,全市全额退还10户企业增值税增量留抵税款,为26户纳税人免征增值税105.8万元;减收养老、失业、工伤保险8596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800万元,为2.65万人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995.6万元,为10户困难企业528人拨付困难企业稳岗返还440.4万元。对承租国有企业房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劳动者,减免租金。泓源公司为50辆新能源出租汽车免除2月份车辆承包费16.9万元,文旅投集团为崆峒古镇内2家企业、76家个体商户减免两个月房租费共计147.6万元,全市最大的民营企业新世纪集团为1246户商租户减免租金779.2万元。联合企业举行网络招聘32场,达成意向1.29万人。全面落实电价优惠政策,对全市267户两部制电价用户实行“点对点”政策告知,取消“基本电费计收方式选定后3个月内保持不变”规定,申请变更的用户不受“暂停用电不得小于15天”的限制,疫情防控期间暂不能正常开工、复工企业即日可申请减容、暂停、减容恢复、暂停恢复,为5.83万户企业减少用电成本2420万元。四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市上部署开展“百行进万企”活动,与省上开展的“四百机制”中“百名行长千家企业银企需求对接工作机制”实现有效结合,组织全市银行信贷人员对1775户小微企业开展走访、调研,详细了解疫情对企业影响,掌握企业经营运转和资金需求。用足用好省级中小企业专项贷款,发放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和复工复产企业贷款56户7.2亿元,为9户复工复产小微企业提供担保5800万元,向5家医院和20家疫情防控企业投放低利率贷款4.1亿元,为皇甫谧制药、长丰面业等34户企业落实应急贷款3.95亿元;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小微企业给予无还本续贷4.93亿元,对生活服务保障、疫情防控相关企业担保费率分别降到1.5%、1%以下,全市有4户企业进入国家专项再贷款名单,14户企业进入省级专项贷款支持名单,7户企业入选全国性疫情防控重点保障资金支持企业名单。进一步加大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清欠力度,2019年清偿比例60.76%,超目标任务11.79个百分点,2020年计划对剩余48733.46万元欠款全部清零,1—2月已清偿678.41万元。
三、精准推进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坚持“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分类指导企业特别是规上企业、重点民生企业落实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措施。一是加大防疫物资储备调度。成立了市疫情防控物资车辆保障组,通过“外部购”“各方捐”,加大疫情防控物资储备,累计到位各类医用口罩75万只,酒精31.6吨,84消毒液75.32吨。积极摸排复工复产企业口罩和消杀用品需求量,先后为50余户复工复产企业协调口罩14.8万只和部分消杀用品,有效缓解企业疫情防控物资短缺压力。二是加大复工复产企业监测调度。搭建市、县二级企业疫情防控动态监测平台,录入企业178家,员工13884人。三是加大协调服务力度。梳理企业防控物资短缺、原材料采购等困难问题78项,办结62项,协调铁路、公路部门开通务工人员专列专车,累计输送24.95万人次。截至3月23日,全市70户规上企业复产64户,复产率91.4%,复工率95.4%。重点监测的559户中小企业,已复产527户,复产率94.28%。
四、加快推进项目开工建设。全市投资清单项目443项,总投资1180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306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96项,总投资888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195亿元;新建项目247项,总投资292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111亿元。目前,已开复工项目308项,开复工率69.53%,累计完成投资12.05亿元。其中,续建项目复工190项,新建项目开工118项。全面落实重大项目市级领导包抓推进工作机制,举行全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中心城区天然气支线管道、邵寨煤矿、赤城矿井及选煤厂、引洮二期静宁城乡供水配套工程、彭大高速、平天高速、蓝康公司口罩防护服生产线等项目全部开工。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前期,平凉军民合用机场军地框架协议送审稿已通过空军审定,3月12日省公航旅集团现场调研了机场选址;平庆铁路完成可研审查,国铁集团已将宝中铁路增建二线和平庆铁路合并上报国家发改委。加快陇东电力外送通道项目建设,督促平凉天元公司加快五举煤矿及安家庄煤矿前期工作,及时跟进华亭矿区总体规划(修编)审批及煤矿核准工作,争取3月底前取得规划审批文件,4月底前获得核准。制定疫情防控期间项目“不见面审批”办法,累计 “不见面审批”项目121项。建立进场项目交易“绿色通道”,已有17个项目在网上完成招投标,总交易额2.14亿元。储备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5项,总投资29.4亿元;储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90项,总投资364亿元。
五、抢抓农时开展春耕备耕生产。制定下发《抓好“三农”领域疫情防控全力恢复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供应、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抓好蔬菜生产的紧急通知》,精准摸排春耕物资需求,主动对接农资供应和服务,扩大“线上购物、线下配送”业务,做到疫情防控、春耕生产两不误。加强化肥、种子、农药等农资的保障供应,全市累计调备化肥15.4万吨、种子15.72万吨、农膜1.22万吨、农药480吨,有力保障了春耕生产各项农资所需。坚持把春季造林绿化作为首场战役,全市完成春季造林绿化14.76万亩。积极发动群众落实田间管理措施,全市春播农作物完成7.98万亩、顶凌覆膜完成43.25万亩,冬小麦苗情总体长势较好,夏粮生产基础稳固。全力落实蔬菜生产各项保障措施,建立蔬菜生产供求信息日报制度,扩大设施蔬菜和露地蔬菜生产规模,发展“短、平、快”蔬菜产品,加大集约化育苗,选育菜苗4560万株,棚栽蔬菜1.9万亩,及时保障了蔬菜市场供应充足。积极组织开展技术服务指导,市、县农业农村系统组织700多人次农技人员开展了“防疫情、助春耕”科技服务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各类技术难题。
六、全力复苏消费市场。制定出台《商贸流通服务业应对疫情影响稳定市场消费的若干措施》,全面落实援企援岗、物流支持、对外贸易和培育新业态新模式等6个方面22条具体政策,在确保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全市各类市场主体11.4万户,累计复工9.3万户,复工率81.35%;104个城乡集贸市场,全部复工复产。全市90户限上商贸企业累计恢复经营89户,112户限下监测商贸企业全部复工。落实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暂退措施,暂退18家旅行社质量保证金160万元,39个文旅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加快开工,23家A级旅游景区恢复开放19家,复工率82.6%;20家星级旅游饭店,恢复营业17家,复工率85%;33家旅行社、27家文旅商品经营企业和39个重点项目,复工复产33家。
七、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按照“攻坚、巩固、提升、兜底、整改”的要求,深入实施“5+1”专项提升行动和“3+1”冲刺清零后续行动,对两个未脱贫的贫困村进行了挂牌督战,庄浪、静宁两县已退出贫困县。全面开展“一户一策”动态管理,制定精准脱贫计划3430户,巩固提升计划23847户,分别占应制定户数的97.2%和97.1%。163家扶贫车间全部复工复产,吸纳就业601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744人。密切跟踪疫情对贫困户劳务收入带来的影响,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等各类线上招聘推介活动20场次,共输转劳动力36.05万人。
八、强化交通运输保障。制定印发《春节后交通运输错峰返程疫情防控和交通运输保障工作方案》和《尽快恢复道路客运的紧急通知》,在落实相应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及时复开市际、省际班线,加快恢复区内客运线路,全面恢复公交车和出租车运营,有序恢复邮政快递服务网点,全市累计恢复客运班线442条。组织客运企业开行“点对点、门对门”的包车运输,累计向浙江、江苏等省市“点对点”输出务工人员9000余人。12家快递企业、448个快递网点全部复工,日投递量16.4万件;普通货运企业181户已全部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