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碱脂质纳米粒的药代动力学和在体肠吸收特性研究

2020-12-29 03:37刘宏明张景勍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药代丙基环糊精

杨 婕,刘宏明,陈 云,陈 冉,张景勍*

(1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重庆高校药物工程研究中心,重庆400016;2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药剂科,重庆408400)

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是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首载于《神农本草经》[1]。吴茱萸碱(evodiamine,EV)是中药吴茱萸的活性成分,可与多种蛋白质结合,作为多靶点药物用于治疗肿瘤、肥胖、疼痛、炎症、心血管疾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2-4]。但由于EV 水溶性低,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临床应用[5]。磷脂被广泛用于改善中药活性成分的水溶性和渗透性,能提高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并且由于本身是细胞膜成分,携带药物进入组织细胞时对细胞无毒性[6]。羟丙基-β-环糊精可以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并且具有抑制P 糖蛋白的作用[7]。本研究结合磷脂和羟丙基-β-环糊精作为药物递送载体的优势,首次制备负载EV 的脂质纳米粒(evodiamine lipidic nanoparticle,ELN),用于提高EV 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在体肠吸收特性,旨在为EV 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 材 料

1.1 药品与试剂

吴茱萸碱(纯度大于99%,武汉远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卵磷脂(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羟丙基-β-环糊精(江苏泰兴新鑫医药辅料有限公司);和厚朴酚(内标,纯度大于99%,西安小草植物科技有限公司);甲醇(色谱级,美国新天地科技有限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市售分析纯。

1.2 仪 器

LC-2010AHT 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AB204-S电子天平(瑞士Mettler-Toledo仪器公司);XSP-36-1600X 型生物显微镜(凤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DF-101S 型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RE-52AA 型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Nano-ZS90 型马尔文粒径测定仪(英国马尔文公司);3000N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日立公司)。

1.3 动 物

清洁级SD 大鼠,雄性,体重(250±20)g,由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渝)2018-0003。所有动物实验均符合动物伦理委员会标准。

2 方 法

2.1 ELN的制备与表征

2.1.1 ELN 的制备 称取EV、卵磷脂和羟丙基-β-环糊精(物质的量比,1∶2.47∶5.11)置于50 mL的磨口圆底烧瓶中,加入无水乙醇20 mL,60 ℃水浴搅拌5 h(1 200 r/min)后旋转蒸发除去有机溶剂,残余物真空干燥后用氯仿溶解并过滤,沉淀用少量氯仿洗涤,合并滤液,减压回收有机溶剂,所得固体真空干燥后即为ELN。

2.1.2 光学显微镜观察ELN 的形态 分别取少量包含EV、卵磷脂和羟丙基-β-环糊精的物理混合物,ELN 固体置于载玻片上,将载玻片置于显微镜下,先于10 倍镜下观察,然后在40 倍镜下观察并照相。

2.1.3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ELN 的形态 将ELN 粉末分散于pH 7.4 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并将悬浮液1滴置于载玻片上。经固定、脱水和冻干后,涂覆金,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拍摄其表面形态。

2.1.4 ELN 的粒径和电位 称取ELN 20 mg 混悬于超纯水3 mL 中,用超纯水稀释到原浓度的1/2,采用马尔文粒径测定仪测定ELN的粒径和电位。

2.2 药代动力学实验

2.2.1 给药方案和取血点 选用成年健康SD 大鼠6 只,随机分为2 组,每组3 只。两组SD 大鼠在给药前12 h 禁食不禁水。两组SD 大鼠分别单剂量灌胃给药EV 和ELN(按EV 计,给药剂量为250 mg/kg)。 给药后在预先设置的时间点(0.083,0.25,0.5,1,2,4,6,8,10,12,24 h)进行眼底取血,将血样置于含肝素的EP 管中,离心10 min 后分离血浆,置于-80 ℃冰箱保存[8-9]。

2.2.2 血浆样品处理 取血浆样品150 μL,加入内标工作液(20 μg/mL)10 μL,涡旋30 s,加入氨水75 μL,涡旋30 s,加入乙醚750 μL,涡旋3 min,取上清液600 μL至离心管中,40 ℃水浴挥干乙醚后,加入甲醇100 μL 涡旋1 min,离心半径10 cm,12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40 μL 进样检测[9]。

2.2.3 色谱条件 色谱柱Lichrospher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 动 相 为 甲 醇- 水(75∶25);检测波长为225 nm;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35 ℃。内标(IS)为和厚朴酚,进样量为40 μL[10]。

2.2.4 样品中药物含量的测定 精密称取EV 20.00 mg,IS 10.00 mg,用甲醇溶解并用100 mL 棕色量瓶定容,得EV工作液和IS工作液。

标准曲线的建立:取空白血浆150 μL,精密加入IS工作液(20 μg/mL)10 μL,涡旋30 s,再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EV 工作液稀释液40 μL,得EV梯度浓度范围为10~2 000 ng/mL 的系列含药血浆溶液(各样品中IS 的质量浓度为0.1 μg/mL),依照“2.2.2”项下方法进行血浆样品处理后,在“2.2.3”项条件下进样,测定各样品中EV 和IS 的峰面积,以EV 和IS的峰面积比(A)对EV 的质量浓度(c)进行线性回归,建立回归方程。

精密度:制备EV 质量浓度分别为100、500、1500 ng/mL 的血浆溶液,平行配制3 份,按照“2.2.2”项下方法进行血浆样品处理后,同1 d 内连续进样5 次检测,考察其日内精密度;持续进样5 d检测,考察其日间精密度。

回收率:制备低、中、高浓度的EV 血浆溶液,平行配制3 份,按照“2.2.2”项下方法进行血浆样品处理后,进样检测EV 的峰面积(Ar)。另外配制低,中,高浓度的EV 溶液各3份,加入IS(IS浓度均为0.1 μg/mL),并均用流动相进行稀释,使其与含EV 的血浆样品处理后的浓度相同,进样测定EV的峰面积(As)。Ar/As即为EV的回收率。

2.2.5 数据处理 根据测得数据,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用DAS 2.1.1 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

2.3 在体肠吸收实验

2.3.1 色谱条件 色谱柱Lichrospher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 动 相 为 甲 醇- 水(75∶25);流速:1 mL/min;柱温:35 ℃;检测波长为225 nm。进样量为20 μL。

2.3.2 单向肠灌流模型考察在体肠吸收情况SD大鼠给药前18 h禁食不禁水。将大鼠麻醉后固定,沿腹中线打开,暴露腹腔。在胃幽门、贲门两侧各剪开一个小口,插管,将两端用线绳结扎。人工胃液排除胃内容物(重复3 次),分别灌入EV 和ELN 混悬液(按EV 计,给药剂量为90 μg/mL)4 mL,2 h 后取出药液,冲洗胃内的剩余药液,用10 mL 量瓶定容。依次找到以下肠段:幽门以下1 cm 处为十二指肠段,幽门向下15 cm 处为空肠段,至盲肠上段20 cm 处为回肠段,盲肠后段为结肠段。分别取各肠段10 cm,在上端和下端分别插管结扎,用37 ℃生理盐水将肠内容物冲洗干净。空白Krebs-Ringer 循环液以0.4 mL/min 流速平衡10 min后,更换为含药循环液,流速降低为0.2 mL/min,计时1 h 收集灌流液。冲洗胃肠道内的剩余药液,用25 mL 量瓶定容,并在-20 ℃条件保存,在“2.3.1”项下条件检测EV 含量。试验结束后测量各肠断长度和内径,计算药物吸收速率常数(Ka)和有效渗透率(Peff)[9]。

3 结 果

3.1 ELN的制备与表征

如图1-A 和1-B 所示,在光学显微镜下,包含EV、卵磷脂和羟丙基-β-环糊精的物理混合物呈大小不一的结晶状,而ELN 粉末呈不规则、非晶型,分布较物理混合物更加均一。如图1-C 所示,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ELN 呈球形或类球形。粒径电位结果显示,ELN 的平均粒径为180.10 nm,平均Zeta电位为-17.90 mV。

Figure 1 Morphology of evodiamine lipidic nanoparticle(ELN)A: Optical photomicrographs of physical mixture;B: Optical photomicrographs of ELN;C: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 of ELN

3.2 ELN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在该色谱条件下,EV 与IS 的保留时间分别为5.6 和8.1 min,峰形良好且血浆内源性物质不干扰测定。以EV 与IS 的峰面积比(A)对EV 的质量浓度(c)进行线性回归,得到回归方程为:A=1.128 9c + 0.070 9,r =0.999 8,EV 在10~2 000 ng/mL 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血浆样品溶液的日内精密度RSD 为1.40% ~4.10%,日间精密度RSD 为1.65% ~3.50%。回收率为102.70% ~108.55%。专属性、线性、精密度、回收率等实验结果均符合方法学要求,表明处理血浆的方法合理,符合测定要求,该法可行。

SD大鼠单剂量灌胃给药EV和ELN混悬液(按EV 计,给药剂量为250 mg/kg)后,按照“2.2.1”项下采集各时间点的血浆样品,并按“2.2.2”项下血浆处理办法,进行HPLC 分析,测定EV 的大鼠血浆浓度。灌胃给药EV 和ELN(按EV 计,给药剂量为250 mg/kg)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如图2。实验结果表明,ELN 能显著增加大鼠体内EV 的浓度,提高EV的口服生物利用度。采用DAS 2.1.1软件分析药代动力学参数,非房室模型和房室药代模型参数见表1和表2,EV和ELN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行为均符合二室模型。ELN 将EV 的平均生物利用度提高4.73 倍,平均峰浓度提高了3.79 倍,平均滞留时间延长了1.60倍。

Figure 2 Plasm concentration-time profiles of evodiamine (EV) in rats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ELN and EV at EV dose of 250 mg/kg(xˉ± s, n = 3)

Table 2 Main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calculated with compartment model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ELN and EV at EV dose of 250 mg/kg (xˉ± s, n = 3)

Table 1 Main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calculated with non-compartment model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ELN and EV at EV dose of 250 mg/kg (xˉ± s, n = 3)

3.3 在体肠吸收实验

大鼠胃部单向灌流2 h,肠段单向灌流1 h 后,收集剩余ELN 和EV 并测定其含量,计算Ka和Peff。ELN 和EV 在胃中的Ka以及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Ka和Peff见表3。结果表明,ELN 在胃肠段的Ka和Peff均大于原料药EV。对不同胃肠段的Ka和Peff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ELN 在胃部和4 个肠段的Ka和Peff与原料药EV 混悬液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其中,相比EV,ELN 的平均Ka在结肠增长倍数最高(比EV 高31倍),ELN 的平均Peff在十二指肠增长倍数最高(比EV 高11 倍)。EV 在胃部具有最高Ka,ELN 在结肠具有最高的Ka,提示ELN 在结肠吸收最快。EV 在结肠具有最高Peff,ELN 在十二指肠具有最高Peff。以上结果提示ELN 增强了胃肠道对EV 的吸收,而且可能具有结肠靶向作用。

Table 3 Absorption rate constant and effective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of ELN and EV (xˉ± s, n = 3)

4 讨 论

EV 具有低溶解性的特点,按照生物药剂学分类 系 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的标准可将其归为BCS二类药物[11]。水溶性差的特点使其难以被吸收,生物利用度低,药理活性难以发挥。

磷脂是人体细胞膜成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显著增强难溶性药物EV 的水溶性,使其更易从亲水环境转移到亲脂环境的肠上皮细胞膜[12-13]。羟丙基-β-环糊精可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前期实验表明:EV 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0.03 μg/mL,而羟丙基-β-环糊精和EV 形成的环糊精包合物在水中的平均溶解度为18.46 μg/mL,表明羟丙基-β-环糊显著提高了EV 的水溶性),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的可用于注射的安全的药用辅料,其疏水的内腔和亲水的表面可包裹磷脂分子的脂肪酰基碳氢链,通过范德华力或静电作用力等发生包结作用,形成稳定的脂质纳米粒[14]。

为更好地提高EV 的水溶性,以促进其吸收,本研究采用羟丙基-β-环糊精结合卵磷脂来递送EV,成功构建脂质纳米粒ELN(前期实验表明:在热分析实验中,ELN 的特征吸热峰相比EV 和辅料有显著差异,表明ELN 成功合成),以期改善EV 的水溶性,提高EV 的生物利用度。在体肠吸收特性表明ELN 能够使EV 更好地被胃肠道吸收,且ELN在结肠处吸收增加显著,这可能是因为脂质纳米粒可增加EV 的淋巴运输,而结肠处存在大量淋巴液[9]。药代动力学特性表明,ELN 有效促进了EV的体内吸收,显著提高了EV 的生物利用度。本研究为提高难溶性天然药物的理化性质改善提供了依据,为难溶性天然药物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药代丙基环糊精
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木质素模型化合物电化学催化研究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药代动力学实验教学体系
依托咪酯在不同程度烧伤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金属离子/环糊精包合物在潜血指纹显现中的应用
2-丙基庚醇的发展前景
羟丙基化对高直链玉米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酶法制备α-环糊精及其分离纯化
松属素与甲基化—β—环糊精的分子识别研究
芦丁-二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物理化学表征及体外溶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