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共抓长江大保护的实践与成效

2020-12-29 06:26张涌罗东宁
石油石化绿色低碳 2020年6期
关键词:经济带长江绿色

张涌,罗东宁

(中国石化能源管理与环境保护部,北京 100078)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1]。两年来,中国石化组织沿江35家企业和7家专业公司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咬定绿色发展目标,主动作为,不断提升环境管理水平,高质量建设新时代绿色能源化工企业,持续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增添新绿。

1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中国石化的责任

1.1 共抓长江大保护是中国石化的历史担当

长江与黄河同为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是中华儿女的“母亲河”。由于多年来的无序利用和过度开发,长江不堪重负,生态环境承载力已经接近或达到上限,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流域生态功能退化严重;二是流域污染物排放基数大,污染形势严峻;三是环境风险隐患大,长江经济带城市群76.8%的化工园区集中在长江干流流域[2]。经统计,2015年中国石化沿江企业直接或间接从长江干支流取用水资源量,向长江干支流排放废水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分别占公司水资源利用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的49%、69%、72%、83%、90%,如图1 所示;分别占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利用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的0.03%、3.09%、0.58%、0.28%、1.08%,如图2所示。作为中央企业,中国石化必须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动扛起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伟大事业的历史责任,组织所属沿江企业做好长江保护修复。

1.2 共抓长江大保护是中国石化的政治责任

图1 沿江企业水资源取用及污染物排放占中国石化总量比例

图2 沿江企业水资源取用及污染物排放占长江经济带总量比例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全球第三大河,拥有全国1/3的淡水资源、3/5的水能资源储量、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和巨大的航运潜力。长江经济带占中国领土面积的21%,是全国最重要的水稻和经济作物产地,直接关系着全世界1/5 人口的吃饭问题,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是我国的重要经济动脉、中外沟通动脉,更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祸福的生态屏障。长江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面临的挑战是我国绿色发展过程亟待解决问题的缩影。为此,习近平总书记从“情系母亲河”的家国情怀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民生幸福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的角度,指明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方向: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石化行业关系着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中国石化是国有骨干企业,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依靠力量,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以贯之做好长江保护修复工作,在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助力长江污染防治攻坚行动中担当作为。

1.3 共抓长江大保护是中国石化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中国石化是我国最大的成品油和石化产品供应商、第二大油气生产商,有35家直属企业和7家专业公司位于长江经济带,沿江企业充分利用了当地生态资源和地理优势,依托长江丰富的水资源和便利的黄金水道,创造了公司50%的产能和43%的产值。各项数据显示,沿江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消耗了长江流域大量水资源,也向该流域排放了废水,总体呈现水资源利用率不高、污染物排放基数较大、环境风险较高、存在历史遗留环保隐患、传统能源化工行业特点突出等问题,需要全面提升本质环保水平,为改善长江水质、保护生态资源、保护黄金水道、守卫沿江饮用水源、实现企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积极探索和开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途径,创建中国石化绿色品牌。

2 实践与成效

2.1 抓好顶层设计

中国石化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庆、武汉讲话精神以及国家长江生态保护工作要求,召开了中国石化长江经济带区域企业环保工作推进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长江经济带区域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和《沿江企业污染防治指导意见》,动员和部署沿江企业全面落实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有关要求。制定《中国石化绿色企业行动计划污染防治工作三年实施方案》,明确23 项具体工作任务,计划在2020 年底前投资约143.6 亿元,实施960 余项目,推动沿江企业切实解决生态环保问题,助力国家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以及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

2.2 明确目标任务

中国石化以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要求为标准,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沿江企业落实长江大保护的工作目标:与2015 年相比,到2020 年生产企业工业取水量减少20%以上,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分别减少20%、12%、12%以上,废水、废气综合达标率均控制在99.8%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5%以上,危险废物合规处置率100%;建立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动态机制,全面建成沿江企业水体风险防控体系,重大环境风险实现大幅度降级,超标废水、事故废水及物料不进入长江及主要支流。

2.3 采取的措施

2.3.1 保护修复生态环境

中国沿江企业认真落实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生产设施的关停退出工作计划,按要求开展长江岸线生态修复,推进环境整治。截至2020年4月,中国石化累计关停并退出5口油井、2座码头、7 座油库、19 座加油站,减少码头、油库吞吐量分别为180万吨/年、360万吨/年,成品油销售量削减4万吨/年;岸线覆绿面积达37.8万平方米,最美长江岸线“石化名片”已趋成型。

2.3.2 坚守“浓度、总量”双底线

中国石化督导沿江企业严格持证排污、按证排污,杜绝偷排乱排,所属企业和员工严格遵守“达标排放、总量减排”的硬指标。自2018年以来,先后投入资金28.9 亿元,累计实施423 项污染物提标改造项目,完成103个水资源利用、排口规范整治、污水分级控制、雨污分流等项目,110 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项目,将污染物排放信息向社会全面公开,环保设施稳定运行,对出现瞬时超标企业实施预警,对超标企业进行约谈、通报、考核。组织全系统开展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年活动,理顺固体废物申报、贮存、外委处置等关键管理环节,实施危废暂存库标准化改造,推广应用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清洁生产技术,全面实施绿色包装、绿色采购,提高全过程环保监管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

2.3.3 防范化解环境风险

“识别大风险,消除大隐患、杜绝大事故”是中国石化防范化解环境风险、消除环保隐患、阻断突发环境事件链条的重要手段。中国石化建立了环境风险动态识别与评估机制,对沿江企业位于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的在运装置进行风险提级管理,领导干部承包,确保风险防控措施有效落实,从七个方面抓实风险管控:一是对自有船舶全面配备垃圾收集设施,建设船舶生活污水、洗舱水、含油污水接收、存储或处置设施;二是对沿江码头(趸船)配套环保厕所、实施防泄漏防扬尘提升改造、加装物料接卸软管的泄漏收集设施等,消除环保隐患;三是开展企业地块土壤地下水污染初步调查;四是排查整治老旧固废填埋场和土地违规占压堆放隐患,累计清理处置38.97 万吨固危废;五是对存在隐患的1 891 口套损井进行治理,完成11 163 座加油站埋地罐改造,完成率92%,降低土壤地下水污染风险;六是加大水体风险事故应急能力建设,已增加约3.2 万立方米事故污水接收能力,持续筑牢风险防范底板;七是不断完善应急预案,部分企业与地方政府、周边企业建立了突发环境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定期组织企地联合应急演练,避免环境事件发生。截至2019年底,沿江企业原188项一级环境风险源,降级179 项,降幅95%,未发生生态破坏和突发环境事件。

2.3.4 持续排查整治环境问题

2018 年4—5 月,中国石化开展沿江炼化企业环保督查活动,重点检查企业固体废物全过程合规管理情况,废水、废气稳定达标排放情况,水体风险管控水平等内容,以问题为导向制定整改方案,形成问题分级分类清单,按周督办整改。2019年一季度,督导沿江企业落实《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等新要求,开展沿江企业生态环保“回头看”督查活动,对环保问题、环境风险和环保隐患再次排查,对查出的问题实行分类分级督办。

2.4 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经统计中国石化沿江企业2019年有关数据,与2015年相比,工业取水量减少13.8%,工业废水排放量降低4%,废水、有控废气综合达标率均控制在99.8%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5.8%、15.4%、75%、58.7%;固废产生量减少52.5%(2019 年减少25.8万只废润滑油桶),危险废物合规处置率100%,为持续改善长江水质做出了贡献。从国家公布数据可知,到2020年一季度,长江Ⅲ类以上水质断面占比94.5%,劣Ⅴ类水质断面减少至0.4%,较2015年分别上升和降低8.1%、3.8%[3],提前实现《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目标[4]。

3 持续发力保护修复长江

2020年5月12日,中国石化召开沿江企业结构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视频会,更加坚定了企业彻底根除长江污染隐患的勇气和决心,要努力在共抓大保护中走在央企前列,成为助力长江生态环境修复的先锋队,引领高质量发展。为此,中国石化制定了六项举措,以解决沿江企业当前排放量基数大、风险高、应急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5]。

3.1 严守生态红线

一是守护生态保护红线,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推进处于生态保护区内或人口密集区的产能搬迁腾退、升级转型,循序推动位于生态红线区内生产设施关停退出和生态恢复;新建项目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的硬约束,遵守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和生态红线,实现企业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共赢。二是坚守建设项目管理红线,从源头抓绿色环保,在可研、设计阶段把住生态环保关,主动避让生态红线;通过建立制度化、流程化、信息化的监管体系,管控建设项目开工、竣工、投产等重要节点的环保手续管理;加强施工阶段环保监督监理,提高自主验收质量,确保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到位。三是筑牢合规排污红线,对沿江企业偷排乱倒、遗留明沟暗渠,无证排口等问题进行彻底排查整治;建立污染物排放预警报警和异常快速处理机制,确保全面达标排放。四是清查2015年以来沿江企业生态环境问题,建立动态清单,剖析根源,举一反三,抓好整改,为沿江企业实现绿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3.2 走绿色发展之路

组织沿江企业落实国家长江经济带区域产业发展规划要求,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构建“一基两翼三新”发展格局:一是夯实油气资源“一基”,推进化石能源清洁化、清洁能源规模化、勘探开发绿色化,提高能源开采产品转化率,推进清洁发展转型。二是丰满炼油化工“两翼”,发挥一体化集约优势,整合优化全产业链资源,积极发展洁净能源、绿色高端新材料、高附加值特色产品产业,推动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三是打造朝阳产业,加快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剥离和无效资产、低效资产的处置,研究开拓可再生能源市场,布局节能环保等产业,打造石化特色服务生态圈,拓展高质量增长空间。

3.3 杜绝超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

一是强化责任管理,按照谁的业务谁负责、谁的属地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相应环保职责,解决遗留环保问题。二是深化能源环境责任目标管理,结合实际细化沿江企业年度污染物达标排放考核目标。三是强化环保设施运行管理,将环保设施、在线监测设备纳入生产装置管理系统,实施精细化管理,杜绝环保设施带病运行、超设计运行、开开停停、不全面运行。四是在保证国家能源稳定和企业安全的前提下,结合市场供需情况和重点时段减排要求,合理安排生产装置检修计划和错峰生产调整计划,严禁无计划开停车,减少不稳定跳停车。

3.4 持续控减总量

一是以结构优化实现总量削减,努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新业务,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油气资源生产向清洁化转型,炼油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基地化发展,化工生产向高端化、差异化、绿色化转变。二是通过全过程管控实现总量削减,以绿色企业行动计划、能效提升计划为抓手,深化清洁生产,促进源头减排和循环利用,加强末端治理工程效能,研究建立炼化企业吨产品能源环境考核机制,推动沿江企业进一步降低能耗水耗、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三是通过严控建设项目增量,优选绿色工艺,研究论证企业总量平衡方案,禁止企业建设能耗高、排放高、污染高的项目,在产能产量增长的同时,追求水资源取用量、能源消耗量、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量负增长或不增长。

3.5 强化风险防控和隐患治理,还清历史欠账

一是加快推进老旧固废填埋场等环保隐患治理。二是完成企业地块土壤地下水调查,摸清家底。三是加快督查问题整改,月跟踪督办,拉条挂账,逐个销号。四是对照国家和地方政府新要求,梳理查找差距和不足,明确提升目标任务,避免发生重大环境事件。五是开展水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评估,推进企业进一步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做到预案内容全面,处置措施合理,应急设施有效,应急物资齐全,应急队伍响应迅速,处置人员专业;继续开展事故水接转和处理能力建设;研究和推广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救援技术;建立应急联防联控机制,发挥政府、不同企业各自应急救援优势,确保不让一滴油和超标污水进入水体。

3.6 建立更严标准,树立领先绿色品牌

2020年,中国石化将再投入38.9亿元,再实施总量减排、提标改造、饮用水源地保护、落后高耗能设备淘汰等污染防治攻坚战项目272 个,持续提升沿江企业本质环保水平。“十四五”期间,中国石化将进一步围绕“洁净”两个字,研究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排放指标,做到原料、生产过程和产品“三个清洁化”,致力于成为国有企业中高质量发展的标杆企业,成为世界领先的洁净能源和合成材料供应商。

4 结论

中国石化沿江企业“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工作实践及其取得的成效,不仅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完成《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等约束性指标的具体行动,也是企业实施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石和绿色动能,更是新发展理念指导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试验成果。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该公司将持续抓好长江保护修复工作,探索开创绿色发展新途径,努力成为“母亲河”的生态守卫者,环境共治者,推动《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落地见效,助力国家打赢长江污染防治攻坚战。

猜你喜欢
经济带长江绿色
绿色低碳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长江之头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教育人才培养
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论坛联合宣言签署
长江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