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学家
(山东省沂水县许家湖镇兽医站,山东 沂水 276400)
羊蝇蛆病是由双翅目昆虫中的某些蝇类幼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常见的有羊鼻蝇蛆病和伤口蛆病。
羊鼻蝇蛆病是由狂蝇属羊鼻蝇的幼虫寄生于羊的鼻道及附近窦腔引起的一种慢性鼻炎或鼻窦炎。
1.1 流行特点 羊鼻蝇生长发育需经幼虫、蛹和成虫3个阶段。
羊鼻蝇成虫比家蝇稍大,口器退化,不会直接咬羊。羊鼻蝇多在炎热季节生成,生命周期很短,一般为4~5 d,最多可活2周。成虫在春末夏初开始逐渐活跃,尤其是白天天气最热的时候,雌雄交配后,雌蝇待机钻进羊鼻孔甚至附近窦腔内产下幼虫。幼虫在羊的鼻腔或附近窦腔内开始发育,待发育为第3期幼虫后,就寄生1~10个月不等。第3期幼虫脱离养体后,钻进土壤或羊粪中变为蛹,经1~2个月后羽化为成虫,即羊鼻蝇。
本病羊不分品种、年龄均可发生,但主要危害绵羊,山羊发病较少。
1.2 临床症状
1.2.1 成虫危害阶段 羊鼻蝇产下幼虫时,羊为躲避侵袭而四处逃跑,振鼻,跳跃或于掩蔽处躲避,严重影响吃草和休息,长期如此,羊只多萎靡不振,疲乏,逐渐消瘦,营养不良。
1.2.2 幼虫危害阶段 羊鼻蝇第3期幼虫向鼻腔内爬行时,其口钩刺激羊只鼻腔和腔窦黏膜,引发慢性鼻炎或鼻窦炎。炎症初期患羊流清涕,如果发生细菌感染,则流脓涕,甚至混有血液。患羊空口磨牙,呼吸困难,打喷嚏,咳嗽,振鼻、磨鼻。个别幼虫深入羊颅腔,造成羊突然倒地、后退、麻痹、晕厥、运动失调和痉挛,甚至死亡。
1.3 防治
1.3.1 预防 夏季放牧应早出晚归,避免在羊鼻蝇活跃时出牧。羊鼻蝇成虫刚飞出时,翅膀尚软,可人工扑灭,也可使用诱蝇板消灭。
冬春季节发现羊鼻喷出幼虫时,要立即将其消灭。羊圈墙角是羊鼻蝇的蛹生存的地方,春季可挖墙角灭蛹。
圈舍内常换垫料,保持地面干燥,舍内应通风良好。定期交替使用5%氢氧化钠溶液、2%来苏尔溶液、0.2%高锰酸钾溶液等消毒。
1.3.2 治疗 1%伊维菌素注射液0.1~0.2 mg/kg体重,皮下注射;敌百虫120 mg/kg 体重,配成2%溶液,灌服、喷鼻均可;氯氰碘柳胺钠0.25 mg/kg体重,皮下注射;碘醚柳胺60mg/kg体重,口服。幼虫尚未钻入羊鼻腔深处时,可用3%来苏尔喷鼻。
伤口蛆病是由寄生蝇科丽蝇属、绿蝇属和麻蝇科污蝇属的幼虫(蛆)寄生于羊等动物的伤口组织引起的寄生虫病,以羊皮肤、黏膜伤口,皱褶中聚集大量蛆虫为特征。
2.1 流行特点 寄生虫蝇形体较大,飞翔力强,寿命约1~2个月,其发育过程分卵、幼虫、蛹及成虫4个阶段,一个炎热的季节可繁殖几代。
蛆虫出现在溃烂的伤口内时,可闻到腐臭味。羊皮肤下寄生蛆时,在皮肤溃烂前,可触摸到玉米粒大小、稍隆起的游动性肿块,感觉有蛆虫在蠕动,皮肤溃破后可见幼虫(蛆)。寄生于公羊包皮皱褶深部的蛆虫可引起瘙痒,甚至包皮坏死、龟头炎,影响其排尿。寄生于母羊阴道前庭皱凹陷中的蛆虫可致母羊阴唇肿胀,阴部糜烂、坏死。
2.2 防治
2.2.1 预防 搞好羊舍卫生,及时灭蛆、灭蛹、灭蝇。及时、正确处理伤口,防止成蝇骚扰、产卵。
2.2.2 治疗 刺破皮肤上的肿块,挤压排出蛆虫后,用双氧水冲洗内腔,碘仿涂抹处理创口。
创口发现蛆虫后,用伊维菌素喷剂或薄荷油喷剂喷在创口上。创口较大时应冲洗后适当缝合,也可用0.2%来苏尔清洗创面后,用棉花蘸松节油等填塞伤口。
阴户、包皮内有蛆虫的用2%来苏尔冲洗并除去蛆后,涂布碘仿鱼肝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