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一轮复习与高考接轨的有效策略

2020-12-29 21:15吉林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0年4期
关键词:分封制内涵历史

吉林

影响高考历史成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观上受学生个体素养等因素制约,客观上受学习环境、教学环境等浸染。在高三一轮复习中,很多学生处于不得不学的尴尬处境,笔者认为,这主要源于复习与高考的实际脱轨,如果一轮复习有效,学生成绩便会得到提升,其学习热情与动力也自然会上升。

一轮复习是高考的打地基阶段,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高一高二是基础学习阶段,一轮复习则是基础复习阶段,二者的主要区别有两点:第一,从学习内容看,基础学习侧重基本概念,一轮复习更注重把握历史阶段特征;第二,从学习目标看,基础学习的目标是掌握基础知识,一轮复习更明确强调对基本概念的认识,掌握概念的本质,落实和渗透学科素养,更进一步要求掌握基本概念的横向联系和纵向拓展。笔者依据高考试题,浅析一轮复习与高考接轨的几点有效策略。

一、用历史因果逻辑分析法掌握历史概念的本质内涵

历年高考选择题均有关于历史概念本质内涵或特点的考查,部分学生常常在似是而非的易混选项间犹疑,最后不幸地选中了错误答案。

例1.(2019·全国卷Ⅱ·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 )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若要解答此题,教师需培养学生的两个关键能力:一是阅读理解诗文的能力;二是掌握宋明理学概念内涵的能力。本诗的大意是:日子闲散的时候,没有一样事情不自如从容,早晨醒来,东边的窗子早已被日头照得一片通红。静观万物,都可以得到自然的乐趣,人们对一年四季中美妙风光的兴致都是一样的。道理通着天地之间一切有形无形的事物,思想渗透在风云变幻之中。只要能够富贵而不骄奢淫逸,贫贱而能保持快乐,这样的男子汉就是英雄豪杰了。程颢是宋代理学创始人之一,他的诗表达了“天人一理”的道理,而“天人一理”恰是理学的本质内涵,由此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B 项。部分学生选了C 项,选错的原因除了阅读诗文能力弱,最重要的是其对理学的本质内涵认识不清。怎样使学生认识历史概念的本质内涵呢?教师可采用因果逻辑分析法。

历史学在狭义上可以看成是一些历史概念的逻辑集合体,认清每个历史概念的来龙去脉,厘清其本质规律,可使历史学习事半功倍。历史概念一般由时间、地点、背景、原因、内容、过程、影响、特点等要素组成,这些要素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等诸多逻辑联系,历史概念的本质内涵多依据历史因果逻辑生成。

以理学的本质内涵为例,理学产生的必要性主要有三:①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佛、道盛行,一方面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儒学理论的不足,说明儒学思想出现了危机,于是,儒学不断吸收佛、道的思想以弥补自身的短板,出现了三教融合的气象;②五代十国时期,社会动荡,政权更替频繁,纲常败坏,社会危机加重;③北宋疆域减小,古代中国失去亚洲文明中心的地位,文明危机显现,要改变文明危机,必须重建民族自信,增强文化心理认同,这要求必须有超越地域、个体生命和政治权力的普遍原则,先秦和汉代儒学理论体系均缺少这样的普遍规则,因此,儒学逐步发展到理学。

由以上分析可见,社会危机和文明危机均根源于思想危机,只有弥补儒学的理论不足,建立具有哲学思辨的文化心理认同,复兴儒学,才能解决信仰危机,重建民族自信。宋代理学家们在孔孟儒学的基础上,吸收关于宇宙自然的道教思想和关于人生命运的佛教思想,形成了新的治理国家的理学。所以,理学的实质是把儒学研究“人”的理论与佛、道研究“天”的理论发展、概括在一个理论体系中,即“天人一理”,这就是理学的本质内涵。

再如,在引导学生掌握分封制的本质内涵时,教师同样需要引导学生在分封制形成的背景方面下工夫。在学习分封制的背景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厘清商代的地方外服制度。外服制度下的方国与商朝中央是一种相当松散的政治联盟,方国在血缘上与商没有任何联系,它很像地方上的一种血缘国家,很多方国常常征伐商都。西周灭商以后,疆域扩大,但刚入主中原的西周王室的政治、军事、经济实力均不够强大,于是,西周在借鉴了商的外服制度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推行了分封制。怎样避免商的外服制度的缺点呢?西周天子首先打破商的方国体制,通过分封三类对象到地方做诸侯王,授予他们土地和人口,重新建立周与地方诸侯的权利与义务契约,形成以尊周王为核心的、金字塔形的等级秩序,并且,这种外在严格规范的等级秩序由内在血缘尊卑秩序为依据,牢牢守护西周的政治统治。由此可知,西周分封制的本质内涵是统一的地方分权体制,它与商朝方国体制的区别是:政治上尊周王,以宗法制为依据,等级森严,分封对象多元。但是,任何制度都不是完美的,后期,随着诸侯国实力扩大,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瓦解。

由上述分析可见,基本概念内涵的分析多遵循因果逻辑,由因寻果,据此可让学生明白历史逻辑分析能力的重要性,它是形成历史解释素养的关键所在。

二、用时空定位法延伸基本概念的横向联系与纵向拓展,动态看历史变化

高考试题对历史基本概念的考查除注重概念的本质内涵外,更多考查基本概念的横向联系与纵向拓展。

例2.(2019·全国卷Ⅰ·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 代30 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 代12 位王。这反映出 ( )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例3.(2017·全国卷Ⅰ·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例2 从商周王位继承情况切入,立足商周时空,考查对西周宗法制内涵概念的理解和商周王位继承方式的纵向变化。商朝王位继承的原则是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而西周王位继承的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所以西周产生11 代12 位王,代数与王数基本持平。

例3 考查西周分封制在当时横向产生的经济和文化影响。一轮复习在明确基本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历史概念的横向联系和纵向拓展,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使用时空定位法。以分封制为例,把它放在西周这一时空中,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政治方面维护西周数百年统治,经济方面有利于边地的开发,文化方面推动了文化交流与文化认同;把它放在整个古代中国的长时空轴上,可以看到它与商朝外服制的优缺点、其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瓦解状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例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是一个成功的创造,“大宗维翰(栋梁),小宗维城”,既讲“亲亲”,也讲“尊尊”……东汉以后,强宗大族遍布各地,他们筑堡坞,置部曲,把持地方,操纵官吏,战乱时建立宗党武装,形成割据势力……与此相联系,魏晋南北朝时谱牒之学十分流行,大姓、士族都在修家谱,以明统系,宗族不相混淆。两宋时期,宗族发展出现“千年土地八百主”的现象,“今骤得富贵者,止能为三四十年之计”,高官大族也可能“家世零替”。如何整合族人、延续世系、复兴宗法,成为宋代士大夫面临的共同难题。随后,以建宗祠、置族田、修宗谱、定族规、立族长为主要特征的宗法家族制度得以全面复兴……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宗法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并归纳其共同特征。

例4 考查宗法制在中国古代动态的发展,即历史概念长时空的影响。运用时空定位法,先将宗法制锁定在西周时期,它是贵族政治的主要制度之一,以父系的血缘亲疏划分宗族内的嫡庶系统,以此为规则对应享有国家不同等级的政治权力,故常用“家国同构”一词来形容。从长时空看,春秋战国以后,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这一制度随之消失,但它对中国以后的影响非常深远,如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等。在秦汉到明清时期,这一制度在政治层面演化为士族制度,在社会基层组织上演化为宗族制度,有利于宗族和谐和社会安定,但也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组织依托。如果继续引申,古代中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也是宗法制在思想上的演变。

三、用纵横分析法把脉历史阶段特征,学以致用

高考历史主观材料试题考查的主要能力是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这两大能力欠缺,特别是历史解释能力较弱。主观试题一般分两种题型,一种是横向东西对比型,一种是纵向通史阶段型,无论哪种题型,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都注重调动和运用历史阶段特征解释问题,所以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对提升历史解释能力尤其重要。

例5.(2019·全国卷Ⅱ·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节选)

材料一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左右。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

——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等

材料二1843 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去降低。此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本题属于纵向通史阶段型,以1840 年前后为时间点,以海关税率的变化及调整切入,侧面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由弱转强的曲折历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该题材料来源广泛,且都来自权威史书,创设新情境,设置新问题。在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的今天,此内容在高考题中出现,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感,是社会热点的隐性介入,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族、关注世界的变化。清代海关税率变化的原因必须结合近代中国社会的剧变进行分析,如由闭关到开关,由独立自主转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等。

毋庸置疑,原因的分析调用了中国步入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阶段特征的相关知识。掌握历史阶段特征的方法是以史观立意,运用纵横分析法。以明清时期为例,第一步,教师引领学生按通史顺序复习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第二步,在文明史观指导下,教师引导学生以表格的形式将明清时期的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的相关基本知识整理出来;第三步,以明清史实为依据,通过纵横分析法推理阶段特征。根据政治史实:明朝罢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南书房与军机处,专制主义达到顶峰等,可以推出政治方面的阶段特征是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根据经济史实:农业高度发展、城镇商业繁荣,江南经济转型,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中外经济联系等,可以推出经济方面的阶段特征是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新的生产方式出现。根据文化史实:明清四大家的反专制进步思想,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市民文化发展,西学东渐等,可以推出文化方面的阶段特征是理学极端化,反封建的进步思想产生,文艺世俗化、平民化、个性化。此外,还应总结明清时期的社会史实,如民族矛盾、人口膨胀、科举制下的阶层流动;外交史实,如海禁与驰禁、新航路开辟后的西学东渐、世界市场、朝贡体系等。

上述是从横向分析明清阶段特征,还可将明清置于中国史长河中纵向分析,明清的纵向阶段特征是封建社会由盛转衰,中华文明繁荣与危机并存;中国处于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前夜。随着新航路开辟,世界文明逐渐汇合交融,所以还可以从全球史观的角度将明清史与世界史横向联系起来,由此可以得出中国由领先转为落后,与西方差距拉大,落后于世界潮流。

历史是由一个个概念组成的,一轮复习若要夯实基础,在复习中应以高考为准绳,既要掌握历史概念等客观史实,也要把握历史概念的本质内涵、外延和历史阶段特征。

猜你喜欢
分封制内涵历史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浅析汉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浅析汉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内涵漫画
新历史
从王朝兴替看大型企业经营管理
从王朝兴替看大型企业经营管理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