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贫困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及对策

2020-12-29 14:35:57朱晓敏
农村.农业.农民 2020年18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培育农民

朱晓敏

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中坚力量,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生力军, 加大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培育壮大技术技能型和经营管理型人才队伍,是解决“三农”问题“谁种田、种好田、解放劳动力”的迫切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要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 为此,研究脱贫攻坚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具有迫切而现实的实践价值。

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新型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的区别在于, 它是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 收入来自农业生产经营且收入水平较高的现代农业从业群体, 而传统农民是被动的一种“身份”。

(一)新型职业农民是深度贫困地区农业转型的主力军

深度贫困地区劳动力文化素质低, 经营管理水平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三低”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与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直以来,“三农”成为脱贫攻坚最为薄弱的领域。 通过对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县的三个村1140 户入户调研为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员数量占89%,农业收入占比超过50%,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的人员数量仅占8.4%。由此看出,在深度贫困农村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转型过程中, 应对新型职业农民摸底分类、精准实施培训,提高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真正赋予农民职业标识,培养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脱贫攻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新型职业农民是深度贫困地区扶贫与扶志、扶智的践行者

深度贫困地区普遍存在自然环境恶劣, 资源禀赋不足,人均耕地面积少等问题,如上所说的和田县三个村人均耕地仅为0.72 亩,远低于全国人均耕地面积,土地承载力不足,一产从业人数118 人,占全部就业人数的7%,解放出的劳动力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为主。 随着脱贫攻坚战不断推进, 现代农业发展面临引入科技信息和数字技术需求, 这就要求农民学习掌握农业科技信息和新技术, 主动挖掘和拓展农业农村的优势和功能,通过互联网获取农产品营销方面信息,并借助农村电商平台进行宣传和销售地方特色农产品, 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因此,新型职业农民要成为扶贫与扶智、扶志的引领者,必须具有一定的实用技术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生活方式和乡风文明的引领者

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程度较深、产业刚刚起步,发展动力不足,主观上脱贫意识不强,群众普遍对城市生活和市场经济存在一定的抗拒心理,很难适应转移就业、发展产业等新的生产方式, 而脱贫意识的改变不会一蹴而就,有些可能需要跨代解决。 因此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文化素质、科学素养和技能素质尤为重要,作为农村的能人、种养殖大户、合作社带头人,在乡村有着一定的影响力,能将新思想、新观念和现代生活方式引入农村, 对乡村现代生活方式和乡风文明形成发挥着引领和示范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缺乏系统性思考

一是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定位不准。 新型职业农民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种类型,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 与只是“身份”标签的传统农民相比较,新型职业农民成了一种“职业”。 二是缺乏把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和壮大放到解决人与地,解决农村人与人、地与人,人与产业的大思维框架里思考分析。 主要体现在乡村两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把握不准, 没有把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抓紧抓实。

(二)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缺乏系统的推进机制

一是普遍存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浮在面上, 以应付代替研究、以短训代替成绩,基本没有开展深度的研究分析。 相关部门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 无法调动起农民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进展缓慢、质量不高,重培训轻跟踪的问题较为突出。 二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不健全、不完善。 没有根据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结合农业生产特点以及发展水平,建立一个完善的、多层次、多元化的职业农民培育体系;没有将家庭农场主、种植大户、 农业合作社带头人等一切有长期务农意愿的人员作为重点培育对象, 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而是一味地注重培训数字,轻效果。

(三)对新型职业农民如何培育和推进没有深入研究

一是缺乏政策支持。 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土地流转、产业扶持、金融保险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还较难落实到作为个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头上,他们有“学完没用”的感受,制约了新型职业农民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二是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和推进在农业农村发展当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缺乏系统性研究。 实际工作中仍把新型职业农民当成一般的农户来对待,和一般、传统农户相混淆,和一般的规模经营组织者相混淆,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壮大缺乏系统性、全方位的思考。

三、对策建议

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界定。 以市场主体为导向,从收入标准、技能标准、组织化程度、产业化程度、规模化程度五个方面来准确界定新型职业农民。 建议新型职业农民界定以从事农业生产、 经营、 管理和服务为职业,并以此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从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农民中进行优先选拔确定。

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出发, 科学制定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规划。“没有土地流转就没有职业农民”, 首先要从土地流转做起, 让更多的农牧民到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就业。 建议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资格准入一体化管理,形成有效的配套政策,对新型职业农民给予一定优惠和政策倾斜,提高其含金量。

建立系统化的职业农民培育壮大激励机制。 一是制度体系建设。 建立新型职业农民资格准入机制,实行职业农民资格考试制度, 规定农民必须完成一定年限的农业职业教育培训,考试合格颁发“资格准入证书”,才有资格当新型职业农民。二是政策支持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对新型职业农民要建立专享性的激励制度,配套的政策扶持。

从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为切入点先行展开。 一是要针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科技文化需求,以农业实用技术为重点,广泛开展大众化普及性培训。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手段,将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以及党的惠农政策送进千家万户。二是依托农民培训基地,以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对有一定产业基础、文化水平较高、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免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发展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三是大力推进送教下乡。 采取进村办班、半农半读等多种形式,组织专家教授等送教下乡, 吸引留乡务农农民在家门口就地就近接受正规化、系统化职业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使广大新型职业农民的知识和能力在日积月累中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培育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46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今日农业(2020年20期)2020-12-15 15:53:19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16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石油沥青(2020年1期)2020-01-01 03:15:06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当代陕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9:02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中国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 14:44:39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中国火炬(2012年12期)2012-07-24 14: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