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伴血小板减少抗感染治疗1例

2020-12-29 12:53:42杜玉娟王晓红
武警医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哌拉间质性舒巴坦

杜玉娟,王晓红,刘 涛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s,IIP)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弥漫性非肿瘤性肺部疾病[1],其发病较为隐匿,当合并有肺部感染时可发展为急性期[2],病死率高达80%[3]。对于同时出现血小板减少者,抗感染药物如何选择尤为重要。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19-09收治1例IIP伴血小板减少患者,通过临床药师配合抗感染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84岁。30多年前出现反复咳嗽、咳痰,曾多次就诊,诊断“慢性支气管炎”。10年前出现活动后气短,曾患多发腔隙性脑梗死1年。2019-08-25因“感冒”后出现病情加重,就诊于北京某医院,诊断“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低血小板血症、肺动脉高压”,给予激素治疗(具体不详)。近1 d患者意识呈嗜睡,喘息气急较重,活动明显受限,伴有咳嗽、咳痰,咳白黏痰少量,无发热,于2019-09-20入院就诊。

入院检查:氧分压45 mmHg、二氧化碳分压31 mmHg、血氧饱和度85%,白细胞(WBC)12.89×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N%)85.60%,C反应蛋白(CRP)71.2 mg/L,血小板(PLT)50×109/L。胸部CT示:1.双肺炎性反应(间质性肺炎可能),以双肺下叶显著;2.双肺支气管壁增厚,考虑炎性改变;3.肺大疱、肺气肿、肺动脉高压。肝肾功能正常,凝血功能正常。诊断: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合并感染、Ⅰ型呼吸衰竭;低血小板血症;肺大疱;肺气肿;肺动脉高压。

临床医师初始给予口服醋酸泼尼松片(35 mg/次,1次/d),静脉滴注多索茶碱(0.2 g/次,2次/d)、埃索美拉唑钠(40 mg/次,1次/d)及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4 g/次,1次/d)抗感染治疗。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2 mg/次,2次/d)、硫酸沙丁胺醇溶液(5 mg/次,2次/d)。9月22日,CRP 116 mg/L,痰培养阴性。9月27日,患者呼吸困难缓解,痰中带血丝,痰培养阴性。胸部CT示:双肺弥漫磨玻璃网格影(间质性肺炎可能),以双肺下叶为著,较入院当日病变范围进展。WBC 13.04×109/L,N% 90.4%,CRP 19.4 mg/L,PLT 30×109/L。临床医师请药师会诊,药师认为从患者痰中带血丝的症状、血常规中指标的升高及影像学病变范围进展角度考虑,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及感染控制不佳,建议临床医师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为:静脉滴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5 g/次,2次/d)、甲泼尼龙(40 mg/次,2次/d)并联合使用埃索美拉唑钠、多索茶碱,临床采纳。治疗5 d后,痰中血丝明显减少,呼吸困难无明显缓解。痰培养阴性。WBC 12.03×109/L,N% 10.86%,PLT 20×109/L。临床药师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建议医师将抗感染方案调整为静脉滴注美罗培南(1 g/次,3次/d)。经过4 d治疗,患者呼吸困难缓解,WBC 12.47×109/L,N% 87.1%,PLT 16×109/L;经过9 d治疗,患者咳痰量少,痰中无血丝,但仍有呼吸困难,WBC 11.05×109/L,N% 87.1%,CRP 14.3 mg/L,PLT 25×109/L。10月15日,患者呼吸困难缓解,WBC 9.48×109/L,N% 80.1%,CRP 25.5mg/L,PLT 34×109/L。评估患者病情:较前明显好转,临床药师建议再次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甲泼尼龙调整为40 mg,抗感染方案调整为静脉滴注头孢米诺(1 g/次,2次/d),同时联合埃索美拉唑钠、多索茶碱,临床采纳。治疗8 d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WBC 7.6×109/L,N% 77.2%,CRP 15.6 mg/L,PLT 71×109/L。激素调整为口服醋酸泼尼松片(50 mg/次,1次/d)。10月27日,胸部CT示:双肺弥漫磨玻璃网格影(间质性肺炎可能),以双肺下叶为著,较前(2019-09-27)病变范围明显减少,患者一般情况平稳,于2019-10-28日出院,2019-12-07门诊复查胸部CT示:双肺弥漫磨玻璃网格影(间质性肺炎可能)及斑片影,较出院前好转,一般情况良好。

2 讨 论

2.1 IIP的病理类型 该患者诊断为IIP,IIP不同病理类型其治疗方案各不相同。2013年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学会将IIP病理类型分为3大类:(1)主要的IIP;(2)罕见的IIP;(3)不能分类的IIP[1]。因本例患者无法做病理检查,不能完全明确所属病理类型。但笔者查阅相关资料认为,除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间质性肺炎外的其他类型IIP,多数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是有效的,并常规推荐糖皮质激素治疗。本例患者也采用了推荐的治疗方案,从病情转归情况可以判定,本例属于激素敏感型的IIP。

2.2 抗感染治疗 本例患者住院期间体温不高,且多次进行微生物培养,均为阴性,在没有明确的致病菌的情况下,临床药师除了必要的药学监护外,必须要评估感染情况才能遴选出适宜的抗菌药物。而对于该患者而言,感染可能是IIP病情加重的触发因素。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1)患者既往使用了糖皮质激素,除了会降低机体的防御功能,也会导致感染发生或加重;(2)宿主-微生物关系的不平衡可能导致肺部的炎性反应和免疫反应。有研究显示,感染诱发急性加重IIP的比例为31.6%[4];(3)CRP是炎性反应的标志物,存在感染时,其浓度会显著提高,可以作为细菌感染和严重组织损伤时的一项临床诊断指标[5];(4)感染与PLT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PLT能通过与其他免疫细胞合作,组成一个复杂的血管内免疫防御系统,防止细菌传播。当机体被感染时,可导致PLT凋亡,造成该系统失调,进一步加重宿主细胞和组织的损伤[6]。

本例感染明确,遴选适宜的抗菌药物要兼顾细菌流行病学和对PLT的影响这两方面。有研究显示,感染性疾病伴PLT减少的常见病原体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鲍曼不动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7]。也有研究显示,排列在前5位的主要细菌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8,9]。虽然上述对致病菌的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但在抗感染药物的选择上,应以覆盖革兰阴性菌为主。同时临床药师对初始方案中影响PLT药物进行梳理,发现激素、多索茶碱、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和硫酸沙丁胺醇均没有减少PLT的不良反应。文献[10]检索2000-2017年我国期刊数据库发现,埃索美拉唑致PLT减少的不良反应仅有1例。罗兴献等[11]对1970-2017年国内外期刊数据库也发现,左氧氟沙星可减少PLT产生,其机制可能由于含有与喹啉相似的结构,可使PLT构象发生改变,间接造成PLT减少[12]。本例经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7 d,但效果不佳,且PLT进一步下降,所以临床药师建议调整使用哌拉西林-舒巴坦。参考2018年度中国细菌耐药监测数据,左氧氟沙星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因监测数据中无哌拉西林-舒巴坦数据)对上述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4种革兰阴性菌的平均敏感率分别为54.15%、61.7%[13]。哌拉西林-舒巴坦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抑制细菌的能力非常相似,主要区别于所含β-内酰胺酶抑制药的不同。本例患者经调整药物治疗,临床症状稍有好转,笔者认为,哌拉西林-舒巴坦引起PLT减少的机制可能与PLT膜蛋白形成共价键,诱导体液免疫反应有关[14]。美罗培南对上述4种革兰阴性菌的平均敏感率为66.48%[13],较哌拉西林-舒巴坦高,与文献[8]的研究结果也基本一致。所以临床药师对抗感染方案做了二次调整,选用美罗培南。患者应用后,其WBC、N%、CRP、PLT 均明显好转,以上均提示抗感染有效。随着感染情况的变化,临床药师遴选了头孢米诺作为降阶梯治疗药物。经治疗后患者血常规指标恢复正常。对本例患者进行追踪随访,较出院前好转。

总之,对IIP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筛选是诊断和正确治疗的关键。在没有获得明确病原菌前,应选择对革兰阴性菌有抗菌活性的药物,同时针对合并PLT减少的特殊病情,要选择安全性强的抗菌药物,做到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兼顾。

猜你喜欢
哌拉间质性舒巴坦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分析与预测模型构建
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哌拉西林杂质及其制备方法研究
认识间质性肺炎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2∶1)有关物质的测定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哌拉西林与头孢他啶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医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