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瑞霞治疗慢性腹泻经验

2020-12-29 11:44张泽群张家林裴瑞霞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6期
关键词:疏肝肝郁运化

张泽群,张家林 ,裴瑞霞

(西安市中医医院,陕西 西安)

0 引言

裴瑞霞是全国名中医高上林学术经验继承人,秦晋高氏内科学术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通过多年跟随全国名中医高上林主任医师学习,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认为气机升降失调是发生疾病的根本原因,而治疗的目标就是恢复平衡,达到气机调和、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借此思路,老师在诊疗慢性腹泻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慢性腹泻指病程大于3周或长期反复发作的排便次数增多 (>3 次 /日 ),粪便量增加 (>200g/日 ),粪质稀薄 (含水量>85%),可以伴有或不伴明显的腹痛、腹胀不适。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腹泻病例达30-50亿例次, 人群中持续腹泻>4周发生率可达3%-5%[1],同时2016 年WHO组织[2]资料又显示,腹泻病在全球死因顺位中列第9位,导致140万人死亡,仍是全球十大死因之一。目前国内还没有成人慢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但是临床上遇到的慢性腹泻病患数量不在少数。现有的西医治疗手段虽然取得一定疗效,但难以有更好的突破性进展[3]。因此对于迁延难愈的患者来说,严重影响患者的体力、精神状态、营养吸收、日常工作,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带来较大的医疗经济负担。

慢性腹泻对应于中医的“泄泻”中的“久泄”,裴老师认为气机升降失调是久泄发生的根本原因,从而肝郁脾虚,或脾肾两虚,或肾虚泄泻。泄泻疾病的根本原因在气机升降失调,病位在肠道,主因脾虚湿盛,涉及肝、肾二脏,病性为虚实夹杂。杨君等人[4]通过总结全国名老中医凌湘力教授辨治泄泻时,认为泄泻多因肝郁、脾虚或脾肾同虚所引发,其病位在脾,亦与肝肾有关,与恩师裴瑞霞主任医师诊疗思想如出一辙,笔者有幸跟师潜修中医,现将老师诊治久泄的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情志不畅

裴老师认为现代人群工作繁忙、生活环境复杂,往往会使人们产生焦虑、紧张、抑郁等情绪问题,从而会进一步引发一系列的疾病,情志不畅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略的发病原因。《景岳全书·泄泻》中曰:“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以怒时夹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二脏病也”,指出了情志不遂会致人泄泻,因为情志不畅导致肝郁,肝之疏泄失常,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脾虚不能促进胃及小肠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便会出现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大便溏泄的表现。《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载:“喜则散,怒则激,忧则聚,惊则动,脏器隔绝,精神夺散,以致溏泄”。有学者[5]查阅文献发现肝郁脾虚证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类型。裴老师认为,人体失和尤以“气机失调”为主,气可推动脏腑正常的生理活动,一旦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脾脏功能失常,运化功能失司,则会发为久泄。

1.2 先天不足或久病后脾虚

裴老师认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尽然相同,仍有一部分先天不足之人,或者大病、久病后而出现脾气虚弱,都易发为久泄,正如《病因脉治·内伤泄泻》中记载:“脾虚泻之因,脾气素虚,或大病后,过用寒冷,或饮食不节,劳伤脾胃,皆成脾虚泄泻之症”,脾主运化,若脾气虚弱,则不能推动胃和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故而出现大便溏泄的症状,脾主升清,若脾气虚弱,则不能将水谷精微上输于肺,则会与糟粕浊物混杂而下,加之脾虚日久,水湿内生,湿邪困脾,更加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老师认为此类患者多因先天脾胃虚弱、或者后天因大病或久病后导致脾气虚弱,气可激发和促进人体脏腑、经络正常的生理活动,气虚则会导致脾虚,无力推动胃及肠道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肠道传导失司,故而出现泄泻。

1.3 本就脾虚,加之失治、误治导致脾肾两虚、或者先天不足之脾肾两虚

裴老师认为本就脾虚患者,如若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脾胃化生气血不足,气血又为肾精之来源,那么肾中精气不足,则会封藏失职,《素问·六节藏象论》中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有封藏之性,主要表现在藏精、纳气、固胎、固摄月经、固摄二便等多方面,肾开窍于二阴,若肾阳虚或肾气亏虚则会出现封藏失司,故而久泄不止,最终成为脾肾两虚之症。另有《医方集解》中载:“久泻命门火衰,不能专责脾胃,故治宜温补脾肾,涩肠止泻。大补下焦元阳,使土旺火强,则能制水而不复妄行矣”,告诉我们命门火衰,肾阳不足,此时在辨治应该注重温补脾肾,脾旺肾阳充足,便可制约阴水下走入肠道。

2 辨治经验

2.1 肝郁脾虚证--疏肝行气、健脾化湿

肝郁脾虚患者一般在发病以前有情绪不佳,诊疗时,问诊时可侧重点进行询问,此类患者通常情绪激动后出现泄泻加重,善太息,伴胸胁胀闷,甚至腹痛,嗳气食少,舌淡红,苔白,脉弦。裴老师一般在选方时以逍遥散或柴胡疏肝散加减,逍遥散中以醋北柴胡为君药以疏肝解郁,白芍、当归二药联合用以养血敛阴、柔肝缓急,共为臣药,炒白术、茯苓合用以益气健脾,薄荷、升姜二药共为佐药以透邪解郁,甘草为使药以调和诸药。柴胡疏肝散为疏肝行气代表方,方中柴胡功善疏肝解郁,用以为君,香附理气疏肝而止痛,川芎活血行气以止痛,二药相合,助柴胡以解肝经之郁滞,并增行气活血止痛之效,共为臣药,陈皮、枳壳理气行滞,芍药、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相合,共奏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功,在此取之“疏肝行气”之义。老师善于紧扣泄泻的病因病机,全方并无止泻之品,整体旨在调和脏腑功能,气血津液则运行正常,泄泻自愈。有很多学者运用相同的诊疗思路,譬如,陈钰莹[6]等人继承“五经配伍”诊病思路治疗慢性腹泻,发现疗效显著,考虑的最核心病机为肝郁脾虚。

2.2 脾气虚弱证--调和脾胃,益气健脾

老师认为胃与脾相表里,脾气虚弱者,必然胃气虚弱,此类患者通常主要表现为大便时溏时泻,病程迁延,进食油腻食物后容易出现病情加重,面色萎黄,乏力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调和脾胃,益气健脾为主,方选四逆散之调和之剂,老师独特之处是认为治脾必然以治肝为先,方中醋柴胡为君,苦、辛,归肝胆经,经醋炙能引药入肝经,可增强舒达肝气之功,肝气条达,脾胃之气自然通畅,运化功能也能如常,白芍敛阴养血,调和气血,为臣药,老师一般会将原方枳实换为枳壳,枳壳归脾胃经,可行气开胸、宽中除胀,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因此以枳壳为佐药,可调畅脾胃气机,使脾可升清,使胃能降浊,二者一升一降,维持人体消化机能正常进行,方中选用炙甘草为使,可补脾益气,脾气得健,胃气充盈,升降得宜,泄泻自止,老师的独特之处在于先调和气机,再益气健脾,最后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方剂加减变化,对于脾虚湿重的患者可以加用砂仁、陈皮、山药等健脾化湿之品,若脾气虚弱偏重的患者可加党参、炒白术、茯苓等药物以益气健脾。蔡蓉蓉[7]等人指出,张志聪《伤寒论集注》中载:“本篇凡论四逆皆主生阳不升,谷神内脱,……所以结四逆之义也”,一致认为四逆散证病机为脾胃不和,故可治疗脾气虚弱的泄泻。

2.3 脾肾两虚证--温肾补脾,化湿止泻

裴老师认为脾肾两虚患者主要表现为腹部冷痛明显,尤以黎明时分为主,肠鸣腹泻,完谷不化,泻后痛减,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全身乏困无力,舌淡,苔白,脉沉细。蔺晓源[8]等人通过大鼠模型试验,证明四神丸对脾肾阳虚的患者有显著疗效。老师认为患者脾肾两虚,以肾虚为主,治疗以温肾补脾,化湿止泻,通常选用四神丸加减,方中补骨脂性苦辛温,可以补命门之火,从而温养脾土,《本草纲目》中明确提出:“治肾泄”,故为本方君药,肉豆蔻辛温,归脾、胃、大肠经,旨在温中涩肠,与补骨脂配伍,增强其温肾暖脾之功,又可涩肠止泻,《本草纲目》谓其:“暖脾胃, 固大肠”,吴茱萸性辛、苦、热,归肝、脾、肾经,具有散寒止痛,助阳止泻之功,可温脾暖胃,五味子酸甘温,归肺、心、肾经,功善收敛固涩,益气补肾,另加生姜、大枣以温补脾胃,鼓舞运化,诸药联用,使肾火旺、脾土强,泄泻自愈。老师认为气机紊乱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脾肾二脏气虚功能不足,也属于气机紊乱的一种,因此治疗以温肾补脾为主,兼以化湿止泻,四神丸为温肾补脾之代表方,老师临床上善用此方,再配合调理脾胃气机之药物,防止温补太过,虚不受补,而出现壅滞。

3 验案举例

患者,朱某某,女,51岁。2018年6月11日以“大便不成形半年”为主诉前来就诊,症见:反复大便不成形,无异味,无明显腹痛,时有腹胀,时有口干,口苦,纳食一般,夜休欠安,小便正常。已绝经3年。舌淡红,苔白,脉弦细。既往体健,查体: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未触及明显包块,未见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辅助检查:血常规+C反应示:未见明显异常。粪常规+隐血试验示:未见明显异常。电子肠镜:未见明显异常(外院,2018.05.03)。老师辨为:泄泻(肝郁脾虚证),治法为疏肝行气、健脾化湿,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减,处方:醋北柴胡10g,麸炒枳壳12g,陈皮12g,醋香附12g,白芍15g,甘草6g,厚朴10g,砂仁6g后下,醋郁金15g,龙胆6g,炒白术15g,炒薏苡仁30g,共6付,水煎400mL,分早晚饭后30分钟温服。治疗1周后患者复诊,自诉上述症状明显好转,老师认为辨证方向准确,继续巩固治疗,经四诊后,患者症状消失。半年后随访,诉未再出现反复腹泻的症状。

按:本病例中患者因忧思不解,情志不畅,影响肝之疏泄功能,进而影响脾胃运化功能,水湿内生,清气不升,水谷、精津则下入肠道,正如《素问·举痛论》中云:“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情绪不畅可引起气血逆乱,导致呕血及泄泻,因此在治疗时以肝脾为侧重点,疏肝行气,健脾化湿,柴胡疏肝散为疏肝健脾代表方,再兼加健脾化湿之品,肝气得舒,脾气得健,气血津液输布有司,病症自除。

猜你喜欢
疏肝肝郁运化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柴芍六君汤加味结合自血疗法对脾虚肝郁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观察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改变肝郁体质,要想得开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谢旭善教授从肝气肝郁证论治胃脘痛经验
疏肝祛瘀方对兔膝早期骨关节炎软骨组织形态学影响的研究
脾主运化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