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

2020-12-29 12:07:11
兽医导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流行性毒株病原

猪流行性腹泻主要引起哺乳仔猪和育肥猪以呕吐、腹泻、脱水等症状为主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该病1982年首次在亚洲报道,此后在全世界流行,新生仔猪的死亡率很高,对生猪养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世界生猪最严重的病毒性疾病之一。

1 病因分析

1.1 病原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成员,病毒粒子形态特征呈多形性,但多倾向于球形,直径在95~190nm,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在蔗糖中的浮力密度为1.18g/mL,对乙醚和氯仿敏感[1]。该病毒在4~50℃范围内稳定,在pH值超过4~9范围内完全灭活,因此,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可以被各种酸性或碱性消毒剂灭活。该病毒对很多动物均存在威胁,人、蝙蝠、鸟以及大部分哺乳动物均为该病原的易感动物。在猪,该病主要是由健康猪直接接触患病猪或接触到被患病猪污染的器具进行传播,也有一些是由于健康猪接触到患病猪的粪便而感染。

1.2 认识程度不够生猪养殖场一般对口蹄疫、猪瘟、蓝耳病等疾病较为重视,会及时接种疫苗进行疾病的预防,但是由于一些养殖场对本病的认识不足,不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的疫苗接种,所以导致了本病的流行。

1.3 饲养管理欠佳气温变化较大时,如果饲养管理人员没有及时的做好保暖或通风工作,也容易导致病毒迅速的繁殖并传播。也有的生猪养殖场长期的使用药物或激素,导致猪体内的实质器官损伤,或肠道菌群失调,导致抗病能力变弱,更容易受到病原的威胁。

1.4 毒株变异性强目前,规模化养殖场普遍存在着抗生素乱用的情况,这样会使得病毒产生耐药性,甚至出现新的毒株,出现新毒株后使用原有疫苗免疫就会起不到保护作用,使猪群发病。

2 临床症状

任何年龄、品种的猪均可患猪流行性腹泻病,患病猪通常表现为水样腹泻和呕吐,伴有厌食和精神沉郁。在1~3日龄仔猪中发病率接近100%。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死亡率可能与猪的年龄成反比,在1周龄的仔猪病情较重,猪流行性腹泻感染导致严重的水样腹泻和呕吐,随后导致大量脱水和电解质失衡,最终导致死亡。死亡率平均值为50%。前期猪群食欲减退、厌食,体温升高至39.5~40℃,哺乳仔猪发生严重的水样腹泻,粪便呈黄色或灰白色,粪便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腥臭。病猪不同程度脱水,严重的猪因脱水衰竭而死亡[3]。

3 诊断方法

猪流行性腹泻病的症状与猪传染性胃肠炎较为相似,仅依靠临床症状很难将其区分,所以应当进行实验室诊断。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诊断方法有免疫荧光试验、免疫组化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此外还可以无菌条件下采集患病猪的病料进行分离培养,而后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或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采用PT-PCR等技术进行诊断,这种方法不仅能够鉴定患病猪是否为猪传染性腹泻病,还能鉴定出感染该猪的毒株属于哪一个基因型。

4 防治措施

首先应当充分认识猪流行性腹泻这一疾病,积极的进行免疫。一般猪群在每年的10月份应当对全体猪进行一次免疫,可以注射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苗,对于怀孕母猪应在分娩前一个月再进行一次接种,仔猪断奶2周后进行接种。另外,加强饲养管理,给猪群提供优质的饲料和充足的饮水,尽量减少猪群应激反应,定期对圈舍和运动场进行清理和消毒,防止病原的繁殖与扩散。在换季等温度变化较大时,可以在饮水中添加一些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降低猪流行性腹泻病发病率的目的。

当发生猪传染性腹泻病时,首先要对患病猪进行隔离,而后做好场区的全面消毒,可以用生石灰撒布全场,对受威胁猪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如果有条件可以制作自家苗对健康猪进行免疫。患病猪应当以修复肠道、提高消化功能为主要治疗原则,帮助患病猪调节肠道菌群,保护胃肠道黏膜,同时给予充足的营养,有必要时可以用保肝、护肾的药物帮助患病猪快速恢复。

猜你喜欢
流行性毒株病原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科学大观园(2022年2期)2022-01-23 11:05:15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当代水产(2021年8期)2021-11-04 08:48:54
小青龙汤在流行性感冒中的应用
猪流行性腹泻研究进展
流行性感冒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猪业科学(2018年4期)2018-05-19 02:04:50
猪流行性腹泻2011-2017年
猪业科学(2018年4期)2018-05-19 02:04:40
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采集和分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12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现代食品(2016年24期)2016-04-28 08:11:54
广西鸭圆环病毒流行毒株遗传变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