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冠一
(望奎县畜牧综合服务中心,黑龙江 望奎 152100)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健康意识逐渐提高,对于肉类、蛋类、奶类的需求日益增加,尤其对其品质也提出较高的要求标准。禽类食品的营养保健价值要高于大畜肉类产品。在黑龙江饲养量最大、饲养最普遍、最受喜爱的禽类当属于蛋鸡,不但有较为专业的蛋鸡饲养基地,还有众多家庭散养户。不仅能满足人们对于鸡蛋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为了进一步提升鸡群产蛋率,本文研究分析相关技术措施,以促进鸡群产蛋率的提高。
通常情况下,蛋鸡饲料成本是饲养总成本的60%~70%。为此,减少饲料消耗是促进蛋鸡饲养效益提升的重要方法。
根据相关数据研究证明,对于产蛋量相同的母鸡,母鸡体重增加0.25 kg,每年就会多消耗饲料3 kg。为此,在生产方面应该尽可能选取体形较小的蛋鸡品种,相同品种以中等体重为宜,成年蛋鸡体重应控制在2 kg。
提升鸡群产蛋率也要重视饲料原料的质量,饲料原料要确保新鲜,没有霉变现象,同时豆类制品还要通过高温去毒处理方式。尤其在气温逐渐升高的夏季,应该增加日粮中蛋白质的成分含量,在秋冬气温下降时,应该适当增加能量饲料。蛋鸡产蛋初期阶段,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应该比饲养标准含量高些,尤其在产蛋高峰阶段,应该将日粮中的蛋白质成分增高至19%。有条件的状况下,可将饲料加工成颗粒料,直径控制在0.5 cm,便于增强饲料的适口性,避免浪费问题的发生。
每日添加饲料要以少量多次为原则,每次加料不能超出料槽1/3。与此同时,还要给予干净的饮用水,适当补喂新鲜的青绿多汁饲料。此外,要给蛋鸡提供适量的砂砾,砂砾直径控制在4~5 mm,让蛋鸡自由采食,有利于促进食物消化。
在日粮兑入3%~5%的油脂,有利于促进鸡群产蛋率的提升,一般可提高至10%~12%,在日粮中兑入维生素C,其含量控制在0.01%~0.02%,可将鸡群产蛋率升高至4%,从而改善饲料利用率情况,在日粮中兑入色氨酸50 mg·kg-1,可使鸡群产蛋率达到10%。
鸡群产蛋之前,要保持适宜的温度,温度一般为13~23 ℃,湿度控制在50%~55%,蛋鸡可以应用间隙光照方式,每日确保16 h,光照强度以鸡群可以看见觅食的程度为标准。利用尖底肚大口小的船型长食槽为宜,不容易饲料的外撒。在每日鸡舍清扫中,要做好消毒工作,每60日进行鸡群驱虫处理1次,加强重视各项免疫接种工作环节,避免药物滥用,时常关注鸡群,并对病鸡做好及时隔离治疗。
由于黑龙江处于东北地区,蛋鸡在冬季产业率会有所下降,所以在当地冬季鸡蛋的价格较高。故此,提升鸡群冬季产蛋率,关乎于养鸡户经济效益水平。
蛋鸡产蛋高峰期通常在25~35 周龄,产蛋率可以达到85%。在此期间蛋鸡的产蛋生理机能最佳,为此当地养殖户应该合理利用这宝贵阶段。将产蛋高峰期安排在冬季阶段,需要改早春育雏时间为5~6 月。此时正是当地气温回升期间,育雏成活率较高,且合理将产蛋高峰期控制在冬季阶段。
为了提高鸡群产蛋率,需要给鸡群构建适宜的产蛋环境,才能在冬季提高产蛋几率。这就需要养殖户应该将温度控制在13~21 ℃,当温度<8 ℃时,其产蛋率与饲料转化率就会大打折扣。为此保持适当的鸡舍温度,需要确保鸡舍墙壁、门窗、天棚不透风,可以借助塑料布将窗户顶封好,以此防止寒风吹入。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室内生炉的方法,确保鸡舍温度>13 ℃。舍内湿度维持在<60%即可,注重日常笼下鸡粪的清扫,借助炉灰铺垫笼下,可以起到吸潮作用。
由于黑龙江冬季十分寒冷,要适当增加饲料能量的比重,还要结合蛋鸡产蛋率,适当调整饲料配比,才能满足蛋鸡的日常需求。通常情况下可以选用玉米64.0%,麸皮3.0%、豆饼17.2%、鱼粉22.5%、血粉4.8%、骨粉2.0%、贝壳粉4.5%等。此饲料配方含有粗蛋白质16.8%,钙3.2%、磷0.6%,与蛋鸡的成长需求相适应。每日饲喂3~4次,干粉料投喂,同时重视砂砾补喂,以此促进蛋鸡消化。
蛋鸡饮水量与当地气温温度、饲料种类存在一定的联系。通常来讲,采用干料喂养时,需要将饮水量控制在采食量的200%,如若持续36 h没有给饮用水,就会对产蛋量造成影响,为此,需要做好蛋鸡饮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