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红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人生的奠基和启蒙,是基础教育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家庭的重视。扎实做好学前教育工作,使之成为一项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和世纪工程,是新一代幼教工作者的使命。
我县下辖14个乡镇,共有幼儿园178所(包括公办园145所,民办园33所)。其中县直幼儿园只有1所,乡镇农村园共153所(乡镇独立公办园12所,小学附设幼儿园128所,民办园13所)。农村幼儿园占到全县幼儿园总数的86%,且普遍存在园所环境不优、幼儿活动材料不足、教师素质偏低、幼儿一日活动安排不科学以及“小学化”严重等问题,这也成为了制约全县学前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最大瓶颈。要想使全县学前教育整体均衡发展,拉长农村学前教育这块“短板”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明确指出:“要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近年来,我县以“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为总体目标,以“立足教科研、促内涵发展”为切入点,创新发展理念,强化工作举措,激发内生动力,在改善农村学前教育生态,努力缩小城乡差距上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制约农村幼儿园质量提升的因素很多且差异性很大,但其中最突出、最具共性的问题就是发展理念和教育观念滞后,尤其是幼儿园被动迎合家长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导致教育管理“小学化”倾向严重。为此,我们首先从顶层设计和统筹管理入手,着力解决制约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共性问题。
1.突出导向引领
近年来,我县教育局出台了《关于规范学前教育办园行为、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实施意见》,对规范办园、队伍建设、内涵发展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旨在推动全县幼儿园进一步牢固树立保教并重、全面奠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家园共育的理念,从而达到规范办园、科学保教。在此基础上,全县组建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宣讲团,深入农村一线开展教师培训和家长讲座,引领教师、家长共同学习学前教育的先进理念、科学的保教方法及育儿知识。同时,组织全县各级各类幼儿园以“防止小学化倾向,优化家庭教育”为核心主题,创造性地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利用“致家长的一封信”、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宣传《指南》精神,传播科学育儿理念。
2.突出骨干引领
坚持理论培训和实地观摩相结合,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全县农村幼儿园园长、业务园长和骨干教师开展“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一日活动规范”“区角游戏的开设与开展”“科学组织幼儿园户外活动”“《晋中市幼儿园课程指导实践》的正确使用”等系列培训,并组织农村园的园长、教师深入城区部分优质园进行现场观摩。通过发挥优质园所及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促进全体幼儿教师更新观念,提升素质。
3.突出活动引领
通过开展主题教研、公开教学、区域和户外活动观摩、专题讲座、送教下乡、片区研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实施示范引领,逐步提高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提升他们的专业化水平,推动农村幼儿园逐步迈上科学规范的发展轨道。
城乡之间、乡镇中心园与一般园之间的办学落差是制约全县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突出问题,由此产生的“择校热”问题居高不下。针对这一问题,近年来,我们以缩小办学落差为主方向,充分发挥公办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实施结盟帮扶、示范辐射策略。
1.构建大格局
按照省市《关于建立优质幼儿园帮扶机制的指导意见》和《晋中市乡镇中心幼儿园发展性评价细则(试行)》等文件精神,出台了《平遥县教科局关于开展公办幼儿园帮扶活动方案》,设计和实施了以“12412”为主体的帮扶格局。“1”是指以县学前教育股为主体的县域帮扶中心;“2”是指以平遥示范园和平遥第二幼儿园为龙头的两个教育联盟;“4”是按照区域位置划分的四个联合体;“12”是以12所乡镇中心园为核心,153所农村幼儿园为成员组成的帮扶中心。全县形成了“县域帮扶、集团帮扶、联盟帮扶、中心帮扶、结对帮扶”的多种帮扶模式,规划了以县教育局为引领,县示范园、第二幼儿园为“根基”,乡镇示范园为“树干”,农村附设园为“主枝”的示范辐射、优势互补的树状立体发展体系,初步形成了全县各级各类幼儿园同步提高、共同发展的的整体格局,有力推动了县域学前教育的科学发展、均衡发展、特色发展。
2.聚焦中心园
乡镇中心园作为农村学前教育的窗口,承担着指导、示范和协调本乡镇学前教育工作的重任,在实施帮扶策略过程中,我们把乡镇中心园的率先发展作为工作重心。县教育局出台了《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意见》,对乡镇中心园的发展明确角色定位、目标要求和办园方向。制定了平遥县示范园与12所乡镇中心园的具体帮扶措施,做到了有计划、有重点、有内容、有实效、有督评、有指导的帮扶。通过移植科学管理模式,规范幼儿园管理,提升办园水平,促进乡鎮中心园与城区优质园办园理念的接轨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各乡镇中心园通过选派骨干教师定期到县示范园跟岗学习,园长、业务园长定期参加县示范园的教研学习等方式,使12所乡镇中心园在办园理念、管理效益和师资水平、保教质量等方面获得了质的提升。以县组建的18名省市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本土专家指导团队,定期深入各中心园,根据不同园所的不同发展需求给予专业支持,做到精准帮扶。通过这些“造血”式帮扶措施的实施,使乡镇中心幼儿园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又能够个性化发展、特色化发展,真正成为区域内学前教育的“龙头”。
3.注重整体性
乡镇中心园作为全县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一环,由于其办学基础更接农村“地气”,因而在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上有着县示范园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切实发挥乡镇中心园在区域内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我们要求各乡镇中心园结合区域实际,制定“区域内帮扶责任和制度”,促进帮扶活动制度化、常态化开展,从而带动全县农村幼儿园的整体发展。2015年4月和2016年10月,我们先后在南政中心园、中都示范园成功举办了两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推进会”,通过组织广大农村幼儿园领导和教师在这两所地域特色鲜明、发展成效显著的乡镇中心园开展观摩和经验交流等活动,为全县农村园的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确立了航标,指明了方向,树立了榜样。影响无声,链接无痕,这两场推进会的开展促进了更多农村园高质量的发展和变化。
在幼儿园的发展中,内涵永远是主旋律,质量永远是主抓手。为贯彻落实《指南》精神,近几年,我们始终坚持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为主旋律,根据农村幼儿园阶段性发展目标和需求,创造性地开展各级各类扎实有效的研训活动,通过教师专业成长推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
1.建立三级教研机制
成立县、乡、园三级教研小组,确定县、乡、园级教研员,定期组织教研、培训活动。通过落实“纵向指导、整体联动、分层落实”的机制,加强园际间的交流互访,促进县乡、乡镇区域内教研资源的整合与互补。
2.组建“联合教研”同盟
将全县12个乡镇按照区域位置划分为四个盟区,确定盟区负责人,定期组织“专题讲座”“同课异构”“集中教研”“交流互访”“专家讲评”等活动。盟区活动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农村幼儿园教研活动的立体化、全覆盖、无盲区,产生了良好的教研效果。
3.组织观摩研讨活动
每个学期我们都要依托县直示范园、平遥县第二幼儿园等优质园,围绕“一日活动”“区角游戏”“户外活动”等不同主题开展观摩研讨活动,及时解决乡镇农村园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满足农村园对于学习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的需求,为基层园的发展提供更加充沛的动力,为其后续再发展提供可行性的支持和帮助。
农村幼儿园办学基础不同,因此在推动其均衡发展上也不可能、不应该是“克隆”化发展。在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和办学理念的前提下,推动农村幼儿园充分发掘本土化的幼儿教育资源,实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是提升农村幼儿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加强对全县学前教育宏观引导、统筹管理、促进其规范发展的基础上,我们积极鼓励并指导乡镇、农村园挖掘自身优势,开展县级园本课题研究,实现本土化发展并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
1.科学制定课题
我们要求有条件的乡镇和农村幼儿园立足本园实际,尝试开展切实可行、具有鲜明本土特色的园本课题研究,申报的课题由县教育局学前教育股和平遥县进修校联合进行审定,确保课题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废旧物品对幼儿发展的潜在价值”“乡土资源在农村幼儿园的有效利用”“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传统体育游戏的开发和利用”“农村幼儿园区角活动材料投放本土化的实践与研究”等课题研究都对促进农村园的专业化发展具有极高的价值。
2.强化实施保障
在课题研究上,我们要求做到“五有”,即有组织领导机构,成立由一把手或分管教学领导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组;有方案,要求各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工作方案,推动课题研究按照既定时间节点扎实有序推进;有课题负责人,由业务能力较强的骨干教师具体承担课题研究工作;有经费,确保课题研究有足够的经费保障;有设施,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
3.做好指导验收
县、乡两级成立课题指导组,通过上下联动,对幼儿园课题研究开展进行有效指导、督查,及时解决课题研究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实施有效管控。课题研究结束后,由县、乡两级逐级进行结题验收,并对优秀课题进行表彰。
4.注重成果运用
在认真实施课题研究的基础上,遴选部分高质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推广,从而使课题研究成果能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育教学成果。
教科研活动的扎实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办园效益的整体提升。特别是广大农村幼儿园实现了四个方面的明显转变。办园目标由“看护”为主变为了全面育人,由以往重知识训练变为重能力发展;园所环境由以往空白、空洞、空旷的环境变为集绿化、美化、童趣化、教育化于一体的儿童乐园;幼儿园一日活动由以往“小学化”倾向明显的作息模式变为日趋规范、科学的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课程管理也由以往小学化模式的课本教学、课堂教学变为了课程园本化、游戏化,教学生活化、趣味化。
与此同时,我們也深切地感受到,受基础设施、经费投入、管理体制、师资水平、发展理念、传统观念等因素制约,我县的学前教育发展水平与《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要求相比,与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中流击水,奋楫者进。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与时俱进、务实创新,深入持久地开展好教科研活动,推动我县学前教育不断提升内涵、持续稳健发展,为全县基础教育公平发展、均衡发展、提质发展和跨越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和支撑。
(责任编辑:牛丽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