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红
人是一种社会存在物,只有在共同体中才能生存和发展。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并逐渐获得国际共识,意味着各国间的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也面临诸多共同挑战。与此同时,“让我们的孩子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和平相处,学会谦让、忍耐和奉献”成为当今教育的必修课,把孩子培养成自主的、现代的、科学的、全球的、社会的、学习的、未来的、竞争的、创造的、自然的人才也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的目标和任务。对幼儿来说,来到这个社会,就必然要渐渐掌握社会交往的技能、规则,从而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愿望、情感和态度。
从出生那一刻起,幼儿就开始了漫长的社会化过程,即每一个个体从婴儿时起就不断地处于他的父母、老师、同伴以及其他人的影响之中,并不断掌握包括语言在内的人类的社会知识、经验,以及社会和家庭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这就是从“自然人”向“社會人”的转变过程,也是幼儿个性和社会化的过程。幼儿园社会教育就是促进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增强幼儿社会适应性的教育。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促进幼儿的社会化过程,发展幼儿的个性和社会性,引导幼儿学会共同生活,形成和谐的社会关系,奠定健全的人格基础。
社会性是幼儿幸福和成功的基础。3—6岁是人一生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人格发展的方向和水平。据统计,目前我国学前儿童90%的问题,都是社会性发展的问题。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幼儿还没有学会关爱他人、与人交往、合作分享等品质特征,会出现胆怯、骄横、依赖等现象,在性格和心理方面都需要教育引导,这与幼儿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社会、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
那么,作为幼教工作者,如何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呢?首先,要建立宽松的师幼关系与和谐的伙伴关系;其次,培养幼儿的社会性要让幼儿更多地接触社会、学习社会经验;第三,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必须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第四,积极争取家长配合,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在此,我呼吁,幼教工作者们要努力挖掘学龄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价值和内涵,真正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随时有教育,为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提供更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方案。
(本文作者系太原市育蕾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兼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