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小说《走出沙漠》阅读鉴赏

2020-12-28 02:03林琳
颂雅风·上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鉴赏

林琳

摘要:微型小说作为一种短小精悍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和文学价值,常常在简要的叙事中反映社会和人生的百态,阐明事理以发人深省,启迪智慧,对提高读者的文学素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论文以沈宏的微型小说《走出沙漠》为例,从线式结构贯穿始终、延变模式融合运用、叙事策略多样结合三个方面对该篇微型小说展开阅读鉴赏。

关键词:微型小说 走出沙漠 鉴赏

小说以其特有的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设置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使小说相对于诗歌、散文、戏剧等其他文学文体更具有阅读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也更容易地让读者在专注小说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获得思想和情感的审美体验和教育,提高读者对语言文字的审美鉴赏能力。新文体的诞生,既是社会发展对文学提出的要求,也是文学自身不断完善的结果,中国微型小说从20世纪80年代的异军突起到今天的蓬勃发展亦是如此。

微型小说是短篇小说的一种类型,也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短小精炼的小小说、微型小说创作,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关注和喜爱。微型小说这一短小精悍的叙事性文学体裁,作为“小说界的第四个家族”,已经独立成一种为大家所认可的小说文体。微型小说“通过截取生活中具有某种特征意义的一个片断、一个镜头或一个场景,以典型化的方法,以简练的笔墨,概括而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

精短的篇幅布置、巧妙的构思技巧和简略的语言叙述决定了微型小说不同于其他小说形式的特点,尽管微型小说体小型微,但也同样具有完整而多样的结构形态和艺术特征,其作为独立的文学體裁,同样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和文学价值,常常在简要的叙事中阐明事理以发人深省,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反映社会和人生的百态,启迪智慧,在承担文学反映时代精神和体现文学创作价值方面丝毫不逊色于其他小说文体类型,形成了当代文坛绚烂的一道文学风景。

微型小说不管是在篇幅的设置、情节的安排方面,还是人物的塑造、思想的深度方面,都会根据题材的内容选择合适的艺术表现手法展开巧妙的构思,在叙事的视角中内在包涵作者的创作意图,整体的结构都有别于其他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表现出微型小说独有的艺术特征。在此,以刊登在《小小说选刊》沈宏先生的微型小说作品《走出沙漠》为例展开阅读鉴赏。

微型小说《走出沙漠》于滴水中见波澜,在剑拔弩张的环境氛围中凸显人物形象的崇高和生存信念的力量,小说篇幅短小,小说以“我”是叙述者和经历者的第一视角展开了故事叙述的起承转合:半个月前,包括“我”在内的五个人跟随肇教授沿着丝绸之路一路考察当地的风俗民情,却在七天前不幸迷路走进了杳无人烟的沙漠。面对完全断绝任何食物和水的严峻现实,几个人靠着肇教授灌满沙子的水壶和最后一丝残存的信念坚持着在干燥炎热的沙漠前行,直到最后逼近绝望时发现了绿洲才明白肇教授以水壶为引作精神支撑顺利走出沙漠的良苦用心。

一、线式结构贯穿始终

“微型小说之所以叫‘微型,就是它的篇幅短小,字数有限,由于这些限制,微型小说更适于取‘单线结构来结构作品。”一般的长篇小说或短篇小说在结构设置上基本都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体事件,而微型小说受自身文体特征的制约,它的结构基本上只能由一个具体事件构成,以单线式结构贯穿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这是微型小说与其他类型小说在结构设置上的根本区别,而采用这种单线式结构也更能够让微型小说的结构在篇幅的限制中呈现出跌宕起伏的动态美。

沈宏的《走出沙漠》也是采用了单线式结构谋篇布局,紧抓一条线索照样让小说情节摇曳得斑斓多姿。沙漠、死亡、水这些元素构成了人的生存欲望,而就是在这样紧逼死亡的绝境里,唯一能够让几个人保留活着的最后希望是仅有的灌满沙子的“一壶水”。这灌满沙子的“一壶水”所代表的远远不止于解决当前干渴难耐的生存问题,更包含了肇教授临死前语重心长的嘱托与坚持的信念传递,也正是保护这“一壶水”才让困在沙漠里的几个人历经自然环境与生存欲望的双重折磨中,凭借残存的信念顺利找到沙漠绿洲走出了荒芜的沙漠,获得了生命重生的洗礼。装满沙子的“一壶水”,又或者说是坚持的信念,就是沈宏在创作微型小说《走出沙漠》时紧紧握住的一把钥匙,并用这把钥匙开启了小说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大门,向读者娓娓道来沙漠里精彩的故事。

二、延变模式融合运用

刘海涛教授在谈到微型小说的结构原则时说,“微型小说的结构是单一和单纯的,但是作者在艺术构思中,偏偏要在这单一、单纯中追求变化和曲折,这是体现‘小巧和精美这一微型小说结构原则的第一招。”微型小说要成功吸引广大的读者阅读和思考,创作者必须要结合小说的结构精心构思、巧妙安排故事情节,力求在有限的篇幅中创造最大的文学感染力,让微型小说在单一中体现精美,在平凡中开掘新奇。

微型小说研究者刘海涛教授,在微型小说创作理论方面归纳出了三大写作规律,其中的变化律认为,微型小说的情节安排可以呈现出延变模式,主要包括“反转、曲转、骤升”三种不同的情况。具体地说,反转可以用“A—- A”模式表示故事情节的变化,即故事的走向由A转到了另一种结局- A的情节安排。微型小说《走出沙漠》在情节的安排上就巧妙运用了这种延变模式,使故事的整体走向在不经意间发生了结局的反转,让读者深感意料之外的同时又忍不住为这样的情节安排拍手叫好。

小说在一开始就让读者如临其境般感受紧张的情境氛围:“他们四人的眼睛都闪着凶光,并且又死死盯住那把挂在我胸前的水壶。而我的手始终紧紧攫住水壶带子,生怕一放松就会被他们夺去”“一步一步向我逼近,他身后的三个人也跟了上来” “夕阳下的我与孟海他们再一次对峙着,就像要展开一场生死的决斗。我想此时已无路可走,还是把水壶给他们。一种真正的绝望从心头闪过”,至此,沈宏展现给读者的正是“我”与孟海他们为“一壶水”对峙的画面,面对恶劣严峻的自然环境,沈宏笔下的人物最后还能坚守住最后“一壶水”吗?能透过“一壶水”理解肇教授对他们坚持走出沙漠的期望吗?

以A表示读者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结局应该是“我”最后还是把水壶给了孟海他们,在所有人都知道“一壶水”原来是沙子之后再没有继续往前走的动力,绝望的意识已经足够磨灭他们残存的希望和坚持的信念,最后活着的孟海一行人势必屈服于沙漠的考验直至生命消失殆尽,留下对生命的唏嘘。

但沈宏就此将笔锋一转:“果然,左边那高高的沙丘下出现一片绿洲。大伙发疯似地涌向湖边。夕阳西沉,湖对岸那一片绿色的树林生机勃勃,湖边开满了种种芬芳的野花。孟海他们躺在花从中,脸上浮现出满足的微笑”,这里,-A即是孟海一行人终于绝处逢生,发现了绿洲并成功走出了沙漠,明白了肇教授的良苦用心的同时也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圆满的结局即是沈宏给《走出沙漠》设定的大反转,并在巧妙的情节安排中完成了“A— -A”模式的过渡变化。

三、叙事策略多样结合

(一)内聚焦的叙事视角(第一人称)

视角是指故事的叙述者根据情境的需要具体选择从哪一个细微的角度观察动态和叙述故事。内聚焦的叙事视角,又或者称之为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是以作品中塑造的某个人物的视线观察呈现完整的事件,包括第一人称叙述中“我”对正在发生事件的意识和态度以及作为故事中心见证者的“我”对正在发生事件的意识和态度。该叙事视角的特点和优势在于,“这个人物作为叙述者兼角色,他既可以参与事件过程,又可以离开作品环境面向读者描述和评介,这双重身份使这个不同于作品中其他角色,他比其他角色更透明,更易于理解。”

微型小说《走出沙漠》全篇在叙述故事情节和刻画人物性格上始终没有采用任何的正面描写,而是通过当事人“我”的在场感受和体验具体描写“我”与其他迷路的考察队员坚决不动最后“一壶水”,怀着生的希望咬牙坚持到最后成功走出沙漠的故事。其次,也是通过“我”的描述才让读者了解到肇教授在试图走出沙漠过程中发生的不幸,并由此展示出肇教授先人后己的无私和机智沉着的性格,以及坚持的信念主题思想。小说的整个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我”既是小说的叙述者,同时又是故事的参与者,采用内聚焦的叙事视角更能让读者在代入小说的时候深层感受和理解主人公的情感起伏。

(二)倒叙的叙事时序

事件的叙述顺序将直接影响到微型小说的文本效果,微型小说要在限定的叙事时间内给读者呈现精彩的故事内容,创作者必须在小说创作过程中巧妙设置小说情节的叙事时序,根据文本创作的需要和美学效果的期待合理地调整叙事时序。

微型小说比较常见的叙事时序是倒叙,即“对故事发展到现阶段之前的事件的一切事后叙述”。倒叙往往隐藏开头或中间的某些叙事环节,直至故事的叙述到了尾声才缓缓揭开谜底,让读者在瞬间恍然大悟,慨叹不已。倒叙的直接作用就在于解答文本设置的悬念,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而言,被跳过或遮蔽的敘事环节经过后期的渲染和强化更能产生文本的艺术冲击力。

沈宏在创作《走出沙漠》时就设置了文本的“悬念”,制造了情节的空白:小说的起始部分隐藏了同行队伍中肇教授的死因,也没有直接交代“我”为什么在大家极度缺水的情况下仍然拼死保护挂在胸前的水壶。直至故事的结尾部分作者才将谜底揭开:肇教授已经有好几天没有进水了,他把自己的一份水都给了同行的学生,还硬是将水壶灌满了沙子来伪装成水壶还有水的假象,只是为了让学生能有坚持走出沙漠的动力和支撑。而这个灌满沙子的水壶是教授给“我”的重要嘱托和信念传递,“我”必得紧紧保护它才算不辜负了教授的牺牲与期待。倒叙的运用使微型小说《走出沙漠》的叙事时序发生了创造性的变化,也增强了读者对小说真相的好奇和阅读的期待。

微型小说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和教育价值,现如今微型小说在文坛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沈宏的《走出沙漠》是具有完整叙事结构的微型小说,无论在篇幅的设置、情节的安排方面,还是人物的塑造、思想的深度方面,都能够有效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能促进读者在体会人物形象的过程中获得思想的启迪、道德的熏陶。

参考文献:

[1] 金炳华.团结和谐开拓创新迎接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新辉煌[EB/OL].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09/2009-05-31/33208.html,2006-11-11.

[2] 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2005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2-3.

作者单位: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鉴赏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结合一堂考核课试论经典小说的品鉴与赏析
领悟劳动之美 ,走进美术鉴赏
基于普契尼歌剧《图兰朵》的演唱技巧鉴赏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