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山歌文化的现代传承策略研究

2020-12-28 23:47莫荟颖
戏剧之家 2020年35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

莫荟颖

【摘 要】山歌文化作为广西民族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壮族的“民族魂”。其传承陷入了与当代社会需求不相适应、传播空间狭小、传承方式单一、传承主体的文化传承意识淡薄等艰难境地。因此,突破壮族山歌文化传承瓶颈,更新壮族山歌的传承内容以及传承方式尤为重要。通过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培养文化传承主体的民族认同感,加强学校课程开发以及课堂渗透,鼓励参与课外兴趣学习及节庆活动,合理配置网络媒体资源等方式,是守住壮族文化根脉、延续壮族山歌文化生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壮族山歌;民族文化;现代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35-0076-02

壮族山歌文化的现代传承主要包括传承内容与传承方式两个方面。在传承内容方面,除了传统的农事歌、迎客歌、情歌、礼仪歌以及风俗歌等内容,还增加了传唱党的政策、歌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方面的内容。在传承方式上,除了口耳相传、印刷纸质资料的方式外,还有通过电视、光盘、网络等传播媒介传播。如今,壮族山歌文化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民族文化认同感低、传承民族文化意识淡薄;害羞心理留存,阻碍壮族山歌文化传承;受到地方方言的制约,传播空间狭小;与当代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出现断层;传承方式单一等。因此,我们有必要更新壮族山歌的传承内容与传承方式,在原有的文化基础上加以超越、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一、传承主体专业化培训:学校课程、课外活动促发展

(一)开发山歌文化的校本教材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让学生进一步接触、了解民族文化,需要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的助推。广西河池市凤山县拥有5个广西歌圩示范点,当地学校挖掘当地山歌的资源,将搜集到的凤山壮族、汉族、瑶族等各个民族的山歌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编印成适合当地音乐课堂教学的校本教材,丰富了凤山县学校的音乐教育资源。因此,壮族地区的学校可在获取足够资金支持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地区编撰校本教材的经验,邀请教材编写组专家、山歌文化传承人、“歌师”、“歌王”等人员参与到山歌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当中,编写出适合幼儿、中小学各个学龄阶段学生的校本教材,让他们学习了解山歌文化。

(二)各学科教学与山歌相融合

在校园中传承山歌文化,其中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将山歌融入到课堂当中,让学生在学习教育部要求掌握的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够做好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工作,承担起自身的责任。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可将山歌当做增添课堂趣味、辅助教学的手段,将其与学生学习的课程相融合。广西歌圩协会于2015年3月授予广西柳州市柳邕路第三小学“广西歌圩”牌匾,该小学成为广西歌圩示范点之一,也是广西首个校园歌圩示范点①。该校语文课堂上,老师教授了《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之后,让学生们把所学习到的课文内容编写成一首山歌,山歌内容如下:“年輕悲鸿来学画啊,人人都说他坏话啊,自知争辩无效果哦,变成画家人人夸,哎呀我的老师哎呀我的同学,变成画家人人夸。”在数学课堂中,也可以见到山歌的影子,例如“数学公式有奥妙,体积容积莫混淆;占用空间是体积,物体容量容积笑。”“分数乘法很简单,计算简便不一般。先约分后再计算,得出数目并不难”等等。将知识融合进山歌里传唱,一方面便于学生区分数学概念、记忆公式,另一方面能使山歌文化在校园这一场域中得到较为有效地传承。在语文、数学等课程学习中,编写山歌,运用歌诀加深对所学习知识的印象,具有趣味性,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传承山歌文化。

(三)课外壮族山歌兴趣培训活动

除了实现山歌文化进课堂、进校园以外,在学习之余,传承主体还可以通过参加兴趣班,学唱山歌。为进一步增强山歌在民众中的文化记忆,目前广西各地均有“歌王”、“歌师”招收弟子,主要通过师长口头讲授的传承方式,将山歌文化代代相传。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蔡志娥老师,她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获得了“广西山歌王中王”的荣誉称号,她在融水苗族自治县招收了小徒弟数十名,带领他们参加各地市、县区举办的山歌比赛。通过课余时间的兴趣培训,新一代青少年能感受壮族山歌有比喻、有叙事、有抒情、有趣味、有哲理、有志气的美妙,感受壮族山歌口语化、通俗化却严谨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传承壮族山歌文化的兴趣。

二、传承内容新颖别致:营造氛围、创新元素共传承

(一)山歌融入现代艺术元素

传统山歌的传唱方式在大多数人们心目中被贴上了“过时”“乏味无趣”的标签,因此有必要在山歌中加入新元素,让传统山歌与流行元素相碰撞,产生编曲创新、填词新颖的火花。加入欢快的编曲元素,一方面可以赋予山歌活力,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另一方面,能够激发新一代青年传承山歌文化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学习山歌的新式唱法,为壮族山歌文化的延续打下坚实的基础。广西卫视2017年推出“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我要上三月三》系列节目,其中有一个名叫ATF的组合在节目中表演了《爽神,阳朔啤酒鱼》。这首曲子是采用新说唱的方式,将传统的山歌重新进行编曲、填词而成的,展现了传统山歌与新说唱完美融合的歌曲风格,改变了人们对山歌的原有看法。传统山歌中融入说唱元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地方方言制约的困境,同时也能丰富传统山歌的表演形式,由此促进壮族山歌文化的传承。

(二)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对歌氛围

每逢重大节日,各个居民社区都会举办一系列文化表演活动,例如文化艺术节活动、民族体育竞技活动等。广西民族地区的中小学在举办民族体育竞技运动会时,常以山歌歌词作为开场白,对学生们传唱壮族山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此类文化艺术节、民族体育竞技实践活动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营造良好的山歌文化传承氛围:第一,在开展各项体育竞技活动前,双方队伍可以通过对唱山歌的方式,给自己所在的队伍加油打气,以此增加竞技活动的趣味性,也能营造较为浓郁的对歌氛围,传承壮乡文化;第二,进行文化艺术表演时,在舞台剧、歌曲演唱、舞蹈等表演形式中增添山歌元素;第三,课间活动不仅仅局限于广播体操、眼保健操等活动,还可以加入竹竿舞、唱山歌、铜鼓表演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营造传承民族文化的浓郁氛围,为学生们积极地弘扬壮乡优良传统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传承方式突破瓶颈:物质文明、网络文化共建设

(一)设立民族文化博物馆或者展览馆

民族文化展览馆、博物馆是一个民族日常生活、风俗习惯、生产劳作的缩影,它能够直观地为我们展现壮族人民在过去某一段时间里的生活状况、娱乐方式等。笔者深入实地调研时,参观了部分民族学校的民族文化展览馆,虽然展览馆的规模并不大,但它们包含了壮族服飾、绣球、手工艺品、劳作工具、图片剪影等等,能够让学生近距离了解到关于壮族的文化,展现人们在“三月三”节日时,穿上各自手工制作的民族服饰前来对唱山歌的情景。除此之外,在高田镇民族学校的文化长廊等地,还展示了壮族人民的食俗文化、节日文化、民族乐器铜鼓等等。此类民族元素的实物展示,可以加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为传承壮族山歌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学校的民族展览室还需要在壮族山歌文化方面进行内容充实,例如详细介绍山歌的种类、即兴创作山歌的要求、山歌歌曲实例以及运用投影技术展现对唱山歌的真实情景,让学生们从中直观地感受到山歌所表达的情感,学习到山歌的对唱方式。

(二)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保存经典山歌对唱音视频

如今时代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向前发展,使得经典山歌音频、高清视频的保留成为可能。过去,关于歌仙刘三姐的资料仅有文字记载,音视频资料却无迹可寻;现保留较完整的视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由苏里执导拍摄的电影《刘三姐》,该片记述了刘三姐用山歌反抗地主莫怀仁的故事。通过影片《刘三姐》的记录,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刘三姐是一位美丽而又聪明的壮族姑娘,她擅长用山歌来赞美劳动、赞美自然和赞美爱情,并用山歌来抗议旧中国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在影片中也有经典山歌对唱、壮家儿女劳作唱山歌的画面出现,为后世研究歌仙刘三姐、壮族山歌等内容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因此,我们需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一些壮族山歌歌王、表演艺术家的音频、视频录制保存下来,为传承壮族山歌文化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三)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云上山歌文化传承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壮族山歌的活动形式已由传统面对面对唱的方式扩展到网络对唱、网络歌圩、云端唱山歌等形式,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专家评委、其他参赛选手连线,在线比拼唱功。例如,广西歌圩协会自成立以来,也会利用微信公众号、交流群等网络平台,广西山歌荣誉歌王的前辈们会通过线上视频、音频,讲授山歌的创作、押韵、艺术特点等知识,举行山歌演唱技艺比拼活动,开展符合时代要求的山歌主题比赛。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要求,今年广西壮族三月三活动改为线上进行,广西电视台推出了“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特别节目,节目中展现了原生态的壮族山歌对唱,也通过视频连线百色市田阳县、龙胜各族自治县等壮族聚居地,展现了壮乡风情。这是一个特殊的三月三,是广西“壮族三月三”这一节日获批以来首次在云端进行的盛宴。可见,传统壮族山歌有必要突破当前的传承瓶颈,利用好当下的网络资源,多渠道进行推广,实现云上传承壮族山歌文化的目的,让壮家儿女乃至全国、全球人民能够更近距离地接触到壮族山歌,感受它的独特魅力。

注释:

①蒙智扉,覃九宏.广西歌坛[M].广西:广西歌圩协会,2018:15-16.

参考文献:

[1]滕星.教育人类学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2]哈经雄,滕星.民族教育学通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580-581.

[3]王军,董艳.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