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竹笛的演奏风格研究

2020-12-28 23:47张宁
戏剧之家 2020年35期
关键词:演奏风格

张宁

【摘 要】中原竹笛是中原文化厚土中所孕育出的一种古老的器乐表演形式。自千年前至今,在竹笛发展和传播的过程中能人辈出,共同推动了中原笛乐的发展。本文就中原笛乐的艺术风格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其笛乐演奏的特点进行了诠释。中原的竹笛在南北两大流派的涵养下,形成了独特的演奏风格,既有犹如小桥流水一般的委婉优雅,又有犹如大漠落日般的荡气回肠,成为中国音乐文化当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原竹笛在演奏的过程中更是以气震音、滑抹音、后倚音等技巧的多样化运用而闻名,使得中原笛乐充满了艺术的张力和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中原笛派;演奏;风格

中图分类号:J63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35-0074-02

中原文化在古代的所指范围是相对广泛的,中国历史上所留存并传承的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及巴蜀文化都可视为古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界对于中原的定义有着多种说法,其中普遍接受的说法为:狭义上是指河南一带;广义上的中原是指黄河中下游或整个黄河流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数千年来,勤劳智慧的人民在此繁衍生息,并创造了灿烂的历史和文化。此次研究中将“中原”锁定在“以河南省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1]。中原文化中,音乐文化异彩纷呈,音乐的历史、类型、风格、技法使之散发着迷人的色彩。中原的竹笛诞生其中、发展其中、成熟其中,成为中原音乐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中原竹笛以河南戏曲为源头,而后又大量汲取了湖北民歌的艺术元素,这一特殊的发展之路使其植根于黄河岸边,绽放于长江河畔,推动了我国民间笛乐的发展。在中原竹笛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一大批犹如孔建华等老一代的艺术家,他们为中原竹笛演奏风格的塑造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将从演奏风格这一视角管窥中原竹笛的特点及文化,以为中原竹笛的研究提供些许借鉴。

一、中原笛乐的风格

中国竹笛的历史十分久远,若从河南省贾湖古文化遗址算起,这一古老的乐器至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在时空的长河中,悠悠笛韵伴随着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憧憬而经久流传。关于中国笛乐的记载可追溯到唐宋时期,散见于文人墨客的笔下。这些文人墨客也成为了笛乐最初的欣赏者和传播者。在相关的历史文献整理中可以发现,唐宋时期笛子的整体形制还未能形成,相对较为多样[2]。同时,受到多种原因的制约,也没有规范的乐谱或者音调流传下来,这也就导致相关研究难度较大。到宋元时期,笛子的形制开始慢慢地固定,同时作为乐器开始出现在戏曲等艺术形式的演出中,在这一时期笛子主要以合奏乐器出现,在演奏中多处于辅助的角色。竹笛的初步繁荣是到了明清时期,这时期的竹笛已成为“江南丝竹”“二人台牌子曲”等民间合奏形式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演奏乐器。此时的竹笛演奏也开始逐步摆脱了在合奏中的辅助地位,实现了向民间合奏乐器中主奏乐器的跨越。这也为后世将竹笛发展为独奏乐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的竹笛虽然历史悠久,但就其成熟的发展演变而言也就是几十年的历程。在流派的形成过程当中,地域文化因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逐步形成了以水乡派、刘森派及中原笛派等为主的艺术流派。中原笛派的创始人是著名竹笛演奏家孔建华先生,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于河南一带颇负盛名,孔建华专注于笛子演奏及乐曲创作上的改革,并推动了中国竹笛在国际音乐舞台上的发展[3]。在1953年,笛子逐渐以独奏的形式开始出现,这是竹笛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笛子从传统演奏的“陪衬人”转而成为演奏的主角,这一地位上的转化带来了中国竹笛演奏的革命。孔建华先生在这一时期,从丰厚的中原器乐艺术中汲取营养,并适当地融入了民间戏曲、音乐等多种元素,将黄河流域恢弘而又深沉的情感幻化为时而细腻、时而奔放的笛音,使得中原流派的演奏风格开始逐步地定型,开启了中原笛乐的新纪元。这时期,中原竹笛演奏的代表作品有《江河情》《故乡的回忆》《黄鹤归来》等。这一时期中原的笛乐在电台等近现代传播方式的推动下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受众规模也越来越大,其演奏的风格也逐步迈入了重要的塑形期。

中国幅员辽阔,文化灿烂,不同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和艺术风情对音乐流派的影响较为深刻。在中国竹笛的传承过程中,较为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中国竹笛在演奏风格上有着非常明显的南北之分,在竹笛的研究中被冠以“北派”和“南派”之称。北派的竹笛在演奏上是以“梆笛”为主要的演出乐器,就北派竹笛的风格而言,主要表现在音域及顿挫两个层面。一是北派竹笛音域相对较高,整个乐曲在演奏的过程中显得高亢、明快。二是北派在竹笛的顿挫上多采用的是吐音演奏的方式,这也使其展现了音乐既分割又绵延的特点,给人以抽刀断水之感。南派的竹笛是以“曲笛”为主要的表演乐器,相对于北派的竹笛而言,南派的竹笛在音域上要低的多[4]。也正因此,南派竹笛的演奏在风格上更显得婉转而悠扬。相对于北派竹笛的规整和拙朴而言,南派竹笛在演奏风格上也更显飘逸与自由。

前文当中对南北两大流派作此阐述主要是为中原笛派艺术风格的分析找到合适的标尺。在对中原竹笛的深入研究中发现,其艺术风格主要介于北派竹笛的风格和南派竹笛的风格之间。从欣赏者的视角而言,中原竹笛的演奏中既有北派竹笛的抑扬顿挫,也有着南派竹笛的婉约缠绵;在曲调的选择上也大量融入了黄河中下游流域的民间音乐及戏曲艺术素材,在极大程度上获得了听众心理层面的共鸣,从而使得中原竹笛具有较强的艺术生命力。在孔建华先生之后,钟信民、李谢琴、向思义、荣政等一大批演奏家在中原竹笛的发展中不断地推陈出新,从而使得中原竹笛获得了长远的发展。

二、中原笛乐的演奏特点

在中原竹笛的发展过程中,除了上文当中分析的演奏风格上的突出之外,在演奏技法的应用上也极富特色。以孔建华先生的演奏为例,他在《故乡的回忆》《农村新貌》《江汉平原好风光》《江河情》等曲目的演奏当中,在装饰音的使用上极富魅力,同时还融入了气震音、滑抹音等技巧,这些技巧的综合运用使得这些曲目时而浓烈、时而明快、时而低沉、时而缠绵,将深沉的情思如泣如诉般表现了出來。同时,在对这些曲目进行演奏时,也将中原竹笛的演奏风格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其中,滑抹音是孔建华先生使用的最多的竹笛演奏技巧之一。在演奏的时候他会通过手指在笛孔上的滑抹动作来实现主干音的下滑,从而呈现出滑抹音的效果。这一效果从听觉层面出发,能够实现笛乐对民间歌曲的模仿[5]。同时,这一技巧又因个人“滑抹”方式及对笛乐情感把握的不同而呈现出艺术上的微妙差异,进而使得这一演奏技巧实现了艺术丰富性上的极大提升。在《农村新貌》的演奏中,在主干音前面加了两个八分音符的倚音,音头轻吐并迅速滑抹到主干音,让听者在笛乐的旋律变化中产生情感涟漪,让作品的情感更为热烈、动人。气滑音是孔建华先生在竹笛演奏中所使用的一种独特的演奏技巧。气滑音的演奏主要指通过对气息的控制来实现对滑音的控制。在演奏时,他用气息和口风来控制音高,在不改变指法的情况下演奏出小二度的滑音。如在他的经典作品《故乡的回忆》中便用到了这一技巧。除了滑抹音和气滑音之外,倚音的运用在孔建华先生的演奏中也较为常见[6]。如他的《江汉平原好风光》《江河情》中较多地使用到了这一技巧。在演奏时会以手指的瞬间开闭动作来增加笛音的强度,在关闭笛孔的时候实现与“滑音”相同的效果。

在中原竹笛演奏风格的创新上,随着竹笛艺术家们的不断探索而日益丰富。如著名竹笛演奏家荣政先生在演奏《方竹》时,创造性地使用了“笛·喉双音技巧”[7]。这一技巧的使用使得中原竹笛能够发出类似和声乃至复调的旋律。这使得竹笛演奏的魅力陡增。在演奏时演奏者会以正常的口型来演奏,同时,其喉部会在声带的振动下发出另一个声音。这一演奏方式对于演奏者的技巧有着更高的要求。“笛·喉双音技巧”使得中原竹笛声名远播,为中原竹笛在艺术舞台上争得了一席之地[8]。

三、结语

中国的竹笛经过了千年的发展,逐步成长为具有典型中国文化符号的一种独奏乐器,而这其中中原竹笛是尤为耀眼的一支。其在中原文化的孕育下及厚重的历史文化影响下,以艺术化的方式让生活和乐曲一起流淌。在演奏风格方面,中原的竹笛在南北两大流派的涵养下,形成了独特的演奏风格,既有犹如小桥流水一般的委婉优雅,又有犹如大漠落日般的荡气回肠,成为中国音乐文化当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就传承而言,中原竹笛相对于中国大多数的文化艺术形式来说,无疑是十分幸运的,历史为中原竹笛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原竹笛依托音乐院校发展,树立了中国音乐传承史上一个非常成功的范例。这不仅使得中原竹笛的演奏风格得以很好的传承,同时为中原笛派的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平台。經过几十年的传承,而今的中原竹笛已开枝散叶、名家辈出,在开放和包容的中原文化的涵养下实现了再度繁荣。对于中原竹笛的演奏家和练习者而言,应充分地把握中原竹笛的风格,并不断积淀和发扬,这对于中原竹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柳晨斌.青年竹笛演奏家石磊演奏风格的艺术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9.

[2]李晨.中国当代竹笛教学模式的思考[J].中国民族博览,2020,(2):18-19.

[3]谢宏全.竹笛演奏风格流派与表现形式初探[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8,(8):139-140.

[4]徐望.论当前竹笛的风格流派及其表现形式[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8,(7):136+138.

[5]张丹宇,郭红喜.浅析竹笛曲<喜相逢>的创作风格与演奏体会[J].中国民族博览,2018,(18):136-137.

[6]孙川越.笛曲中的南北风格交融——以<早晨>为例[J].当代音乐,2018,(8):152-154.

[7]李芳强.论笛曲<早晨>的艺术特点以及在笛乐发展中的地位[J].艺术评鉴,2016,(21):20-21+61.

[8]黄琪.竹笛流派演奏技巧的浅论[J].北方音乐,2016,36(2):43+72.

猜你喜欢
演奏风格
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
提升小提琴音准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讨
略谈钢琴演奏艺术
佛教文化旅游区植物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