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管理模式在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应用

2020-12-28 11:45陈丽妃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26期
关键词:肿瘤患者

陈丽妃

[摘要] 目的 研究系统化管理模式在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的90例肿瘤PICC导管治疗患者,实施系统化管理模式,对比实施前后患者的效果。结果 实施后患者的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低于实施前(7.78% vs 1.11%),实施后护理人员和患者对肿瘤PICC导管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实施系统化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护理人员对肿瘤PICC导管治疗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肿瘤患者;PICC导管;系统化管理模式;相关性感染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20)09(b)-007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systematic management mode in PICC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of tumor patients. Methods Select 90 patients with tumor PICC catheter treatment in the hospital from July 2018 to July 2019, implement a systematic management model, and compare the effect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ation. Result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the PICC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rate of the patients was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7.78% vs 1.11%).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the nursing staff and patients had a higher level of knowledge about the tumor PICC catheter than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P<0.05). Conclusion The systemic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PICC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 in tumor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patient's knowledge of their own diseases and nurses' knowledge of tumor PICC catheter therapy, which has high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Tumor patients; PICC catheter; Systematic management model; Related infections

肿瘤是一种常见疾病,有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两种,恶性肿瘤的症状相对复杂,肿瘤的侵犯部位和原发部位不同,患者则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比如肺癌患者会表现出咯血和咳嗽等症状,食管癌患者则会表现出呼吸困难等症状,而且恶性肿瘤很容易发生转移,在晚期时患者大多会表现出全身性症状,包括消瘦、食欲下降、贫血和发热等症状[1]。良性肿瘤一般生长缓慢,不会发生转移,一般只表现出局部压迫感,不会有全身性症状。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的作用下,局部组织发生增生,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生物,而且这种形成的新生物大多是占位性块状突起,因此,肿瘤也被称为赘生物[2]。该文以该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的90例肿瘤PICC导管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系统化管理模式在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90例肿瘤PICC导管治疗患者,其中男50例,女40例,年齡在38~63岁,平均年龄(53.66±4.67)岁。参与该次研究护理人员7名,1名硕士,5名本科,1名专科。

1.2  方法

实施系统化管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2.1 全面评估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评估肿瘤患者进行PICC导管治疗发生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其中主要包括3个方面:①护理人员方面,护理人员对PICC导管治疗以及相关性感染的认知不足。②患者方面,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不足,对PICC导管治疗的认知不足。③相关制度方面,医院和医院工作人员对PICC导管治疗的相关流程以及操作不严谨。

1.2.2 对护理人员进行PICC导管相关知识教育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PICC导管治疗相关知识的教育,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主要包括PICC导管治疗过程中PICC导管的置管方法、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导管的维护以及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相关知识等,让护理人员掌握更多的关于PICC导管治疗肿瘤的知识,对PICC导管治疗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有一定的预防意识,对PICC导管治疗的流程和操作更加熟练,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让护理人员可以更好地进行操作。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后相应的考核,考核主要包括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只有考核合格的护理人员才可以对患者进行护理,对于考核成绩好的护理人员给与奖励,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护理人员相应的惩处,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学习动力,让护理人员可以掌握更多关于肿瘤PICC导管治疗的相关知识,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1.2.3 优化落实PICC导管的操作流程和标准  制定相应的PICC导管的相关操作规程以及标准,在进行PICC导管治疗的过程中,严格根据相关规程和标准进行操作,加强护理人员的手卫生管理,减少感染的发生,同时还要将PICC导管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逐渐优化,将相关标准落实到位。

1.2.4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在进行PICC导管治疗前,一定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和不同文化程度进行PICC导管治疗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对患者进行一对一讲解,让患者对PICC导管治疗有更深入的认知,在进行PICC导管治疗过程中发生并发症时可以很好地应对,在日常生活中患者也可以进行简单的自我管理,降低PICC导管治疗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比较实施系统化管理模式前后患者的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率、对肿瘤PICC导管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护理人员对肿瘤PICC导管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患者对肿瘤PICC导管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用该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评定,评分0~100分,评分越高,对PICC导管治疗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越好。护理人员对肿瘤PICC导管治疗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用该院自制调查问卷以及相关操作项目进行判定,评分0~100分,评分越高,对PICC导管治疗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越好。

1.4  统计方法

对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患者的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率

实施后患者的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系统化管理模式之前,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有7例,占比7.78%,实施系统化管理模式之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有1例,占比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9,P<0.05)。

2.2  实施前后患者对肿瘤PICC导管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

实施后患者对肿瘤PICC导管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系统化管理模式之前,相关知识得分为(65.22±6.31)分,实施系统化管理模式之后,相关知识得分为(79.36±5.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36,P<0.05)。

2.3  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对肿瘤PICC导管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

实施后护理人员对肿瘤PICC导管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系统化管理模式之前,护理人员的理论成绩与操作成绩分别为(73.32±6.22)分、(68.57±5.39)分;实施系统化管理模式之后,护理人员的理论成绩与操作成绩分别为(87.93±4.03)分、(84.33±3.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01、22.493,P<0.05)。

3  讨论

肿瘤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有很大威胁,严重时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对于肿瘤的致病因素还不明确,但是和内分泌因素、遗传因素、生活习惯、医源性因素以及环境污染和职业有密切联系,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异常是诱发肿瘤的一个重要因素,生长激素会对癌的发展产生刺激作用,催乳素和雌激素和乳腺癌的发生有密切联系。很多肿瘤的发生中遗传因素让肿瘤的发生率提升,让患者对致癌因子的易感性提升[3-6]。不良生活习惯都会让很多肿瘤的发生率提高,比如喝酒、吸烟、肥胖以及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等。在医源性因素中,X线、性核素、放射素和电离辐射等都可能会诱发皮肤癌等,而且很多激素、细胞毒药物和免疫抑制剂都有致癌的可能性。在环境污染中,一些致癌物质主要有放射性氡气、矿物油、砷、煤焦油等[7-8]。

肿瘤患者在开展治疗过程中,要想在确保治疗效果同时,降低抗癌痛苦及治疗费用,需保证长期、安全、通畅的静脉通道,PICC是指将静脉导管通过上臂中央肱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等周围静脉径路插入到锁骨下静脉或者是上腔静脉当中,作为一种营养支持途径,PICC在输入血制品、反复采血、老年人输液、血液透析、新生儿加强监护病房、肠外营养、肿瘤化疗、长期静脉输液等领域中都取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与其他静脉通道相比,PICC具有诸多的优点,其对于血管皮肤的刺激性损伤概率很小,且留置时间长,安全系数高,维护起来很方便,能够在降低患者痛苦的同时,减少患者治疗费用,这使得其在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9]。当前在为肿瘤化疗患者建立静脉通道时,常用的有輸液港、PICC、中心静脉置管、外周表浅静脉等,与中心静脉置管相比PICC的留置时间更长、感染率更低;与外周表浅静脉相比,PICC的血管皮肤刺激性损伤较轻、导管堵塞发生率低、漏液、渗液发生率更低。随着各项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导管置入技术与维护技术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并发症的处理方法也不断改进,这使得导管置入并发症发生率不断降低,但是PICC导管在实际应用中还是可能会出现血栓、静脉炎、导管堵塞、静脉狭窄、导管断裂、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表现为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者是弥散性红斑,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处理,降低患者各类并发症发生是非常有必要的。

系统化管理模式在肿瘤PICC导管治疗中主要是将整个治疗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系统化管理,从而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10]。在肿瘤患者PICC导管治疗中,系统化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全面评估PICC导管治疗发生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对护理人员进行PICC导管相关知识教育、优化落实PICC导管治疗的操作流程和标准以及对患者进行PICC导管治疗的健康教育。通过全面评估PICC导管治疗发生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来发现在PICC导管治疗中的不足和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11]。对护理人员进行PICC导管相关知识的教育主要是进行培训考核,通过培训的方式来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通过考核来激励护理人员学习PICC导管治疗的相关知识。优化落实PICC导管治疗的操作流程和标准,尽量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同时,也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对PICC导管治疗有更深入的认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12-15]。

在该次研究中,实施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1.11%比实施前的7.78%更低,实施后患者对PICC导管治疗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也比实施前更高,同时,护理人员对PICC导管治疗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也明显提升,表明了在肿瘤PICC导管治疗患者中实施系统化管理模式的实际应用价值,可以有效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给予肿瘤PICC导管治疗患者系统化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同时还能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护理人员对肿瘤PICC导管治疗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玉红,冯茜茜,杨玉品,等.妇科肿瘤PICC患者院外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微创医学,2017,12(6):792-794.

[2]  秦月兰,石小毛,何育兰,等.互联网+居家照护平台在肿瘤患者PICC导管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8):986-990.

[3]  徐依成,王桂华,王培福,等.非肿瘤住院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风险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5):773-775.

[4]  陈敏军,朱敏,何卫国.老年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期间实施PDCA护理管理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20):2860-2863.

[5]  屈惠琴,陆云.基于微信平台的PICC患者医院-社区-家庭全程化管理方案的构建与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3):57-59.

[6]  马友文,刘丽英,陈婕.健康教育在肿瘤科PICC置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6):2257-2259.

[7]  周毅娟,栗彦伟,陈淑敏.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刊,2013, 40(10):125-126.

[8]  罗莉蓉,鲜攀,彭福仙.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临床医学,2012,32(5):120-121.

[9]  李丹阳,罗旭霞,黄露芹,等.血液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及集束化护理[J].天津护理,2020,28(3):365-368.

[10]  李艳娜,张未芳,李年霞.PICC维护网在肿瘤PICC置管患者出院后导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20,9(3):257-259.

[11]  余彩玲,曹芳,王秋盼,等.品管圈對肿瘤科PICC患者院外导管维护质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5):76,78.

[12]  郝俊娜,程素梅,杨丽娜,等.品管圈提高肿瘤科出院患者PICC导管及时维护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5):75,85.

[13]  刘美玲,张蓓蕾,张兰.肿瘤患者PICC导管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54-57.

[14]  黄华平,杨丽娟,张思奇,等.地塞米松预处理导管预防肿瘤患者PICC所致静脉炎的效果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20,20(1):73-76.

[15]  贾丽平,周峥.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3):54-57.

(收稿日期:2020-06-13)

猜你喜欢
肿瘤患者
PBL教学在阿片类药物治疗老年肿瘤患者疼痛中的应用
个性化疼痛护理在肿瘤介入术后疼痛中的应用
实施护理干预预防肿瘤患者化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多元文化护理理念在肿瘤患者临终关怀中的应用
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因素及其护理干预措施
优质护理服务在肿瘤患者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化疗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