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本歆
低頭刷屏、伏案久坐、含胸驼背……是现代都市人群的生活状态,也是人们容易忽视的致病生活细节。如今在各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中,腰痛的病人越来越多,且很多都是年轻人。在成年人群中,80%有腰痛经历。
快速自查腰痛病因
引起腰痛症状的疾病有很多,程度较轻时,也可以在家快速自检,初步判断,进而及时就医治疗。
1.能摸到痛点。按压会加重。如果感觉腰痛比较表浅,自己能够按压到,可能是肌肉、筋膜、韧带的炎症。此时应注意休息,放松肌肉、保持良好的生活工作姿势,局部热敷或贴膏药。如果1周~2周未见好转,可就诊检查。
2.位置深在,活动受限。如果在体表轻压没有明确痛点,但腰部伸屈旋转活动受限,有可能是腰椎间盘退变或小关节功能紊乱引起的。程度严重者可以拍x片或做核磁共振。小关节错位在早期可试行手法复位,但如果超过1天,一般就不要大力推拿了,否则可能加重损伤。
3.腰痛伴随下肢放射痛。所谓放射,是指沿着腰骶部一直向下至大腿、小腿或足部的“串痛”和麻木。这一情况可能是腰骶神经受累,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者出现腿脚力量减弱、行走不便,需要及时就诊,检查压迫原因和受损程度。
4.安静休息也有明显腰痛。如果躺着放松的时候或夜间睡着时,仍然有严重疼痛甚至会半夜疼醒,而局部压痛可能不明显,最好去医院排除腰椎病变可能。
四类人容易易患腰痛
如果我们知道腰痛喜欢找上哪些人群,就有机会避免。
第一类:重体力劳动者尤其是弯腰较多或搬运重物的人,腰椎负荷过大,是腰肌劳损和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人群。
第二类:伏案工作者坐姿加上驼背对腰椎间盘后缘压力最大,时间长了,可能导致椎间盘退变、突出。
第三类:体重过大的人群脊柱是承担人体重量和稳定性的结构,其中颈椎和腰椎是承载较大活动范围的器官。如果体重过大,脊柱出现疲劳,风险就会高一些。准妈妈们体重快速增加,加之孕产期韧带松弛,也是腰痛高发人群。
第四类:长期不锻炼的人群长期缺乏锻炼也是腰痛的高危因素。这是因为肌肉是保护骨骼、关节、韧带的最重要结构,肌肉强健,腰椎才能轻松一些。
护腰锻炼“四段锦”
以下四种肌肉功能训练,被业内人士称为“四段锦”。关键是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并坚持长期锻炼。
小燕飞趴在床上,胸腹部接触床面,头部和四肢绷直向上翘,坚持5~10秒钟,反复操作。每次5~15分钟,适合体力较好的中青年人群,睡前和早起各做一组。
后抬腿这是个简化姿势,岁数比较大或体质较弱的人群也都可以尝试。趴在墙上,双手撑住,保持上肢绷直,尽量向后交替抬一条腿,可以锻炼腰部肌肉。
平板支撑该方法主要锻炼核心肌群,包括腰背部的脊柱稳定肌。不过要量力而行,一次的纪录不重要,关键是要保持锻炼习惯,坚持不懈。
五点支撑这种锻炼方法难度系数比较小,只需躺在床上,屈肘屈膝,以头枕部、双肘、双足着床,将腰臀部抬离床面悬空即可。
需要强调的是,在腰腿痛发作期以休息为主,只有在缓解期才适合做腰背肌功能锻炼。每次锻炼时间不必太长,但只要长期坚持,就可以有效预防腰痛发作。
腰椎疾病的阶梯式治疗
所谓阶梯治疗,指的是在疾病不同发展阶段,采用有针对性的方式,用最小的影响换取最大的效果。
初发轻症,持续时间短注意休息,放松肌肉,局部保暖:必要时需要严格卧床。适当给予口服或外用消炎止痛治疗.结合康复理疗.约80%的年轻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缓解甚至治愈。
症状较重,反复发作如果腰腿痛反复发作.尤其是下肢放射痛、麻木比较明显,甚至出现下肢无力.经过3~6个月的保守治疗无效.就需要到医院治疗了。部分腰椎间盘突出和局限性椎管狭窄的患者可以采取微创治疗,用椎间盘激光或射频、椎间孔镜下间盘摘除。这类手术采用精确打击.通过几毫米的经皮通道去除病灶,无须全身麻醉,创伤小.出血少.不破坏腰椎稳定结构,具有一定的优势。
症状严重,难以缓解如果患者椎间盘突出严重或伴有钙化、椎管狭窄严重、腰椎滑脱、退变性侧弯,通常要采用手术减压固定融合。目前开展的通道下微创融合手术.结合了传统手术的治疗效果和微创技术的优势,能够保护肌肉韧带复合体,从而达到快速康复。
腰椎急症,急诊手术腰椎疾病的患者.如出现持续屁股麻木、脚抬不起来、大小便失控.则需要高度警惕“马尾综合征”。一旦确诊要早期手术减压.如延误可能导致神经功能损伤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