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尚君
宋初钱易《南部新书》卷丁,叙述了唐代的一件婚姻趣事:
卢家有子弟,年已暮而犹为校书郎。晚取崔氏子,崔有词翰,结褵之后,微有嫌色。卢因请诗,以《述怀》为戏,崔立成曰:“不怨檀郎年纪大,不怨檀郎官职卑。自恨为妻生较晚,不见卢郎年少时。”
后来许多典籍皆转引此事,如《诗话总龟》卷四一、《锦绣万花谷别集》卷一三、《婚礼新编》卷一六、《事文类聚后集》卷一三、《合璧事类前集》卷六、《全唐诗》卷七九九等,事实没有增益,文字稍有差异,即两处“檀郎”或作“卢郎”,“为妻”或作“妾身”,皆不影响诗意的解读。卢、崔二姓皆唐之显族,两姓为婚最让人羡慕。卢家子弟不知名字,不明家世,年已暮则至少应在六十以上,犹为校书郎,即仍在官员序列之最低层,仕途之不得意可以想见。不得意归不得意,婚姻门第还是要讲究,于是年高而娶崔氏女。这位崔氏小姐能诗文,有才艺,婚后不愉快,毕竟有家族门风和世族修养,仅微有嫌色而已,一般人不易发现。卢也解风情,偶然夫妻间作诗为戏。这次卢郎出题《述怀》,偏要少艾的愛妻写写心情,崔氏不愧大家本色,挥笔而就。这首诗意思显豁:夫君啊,年纪大,官职卑,这些都不是你的错,为妻绝对不敢有任何怨望,唯一有错的是为妻我,出生太晚,没有赶在你年轻时与你喜结连理。想你年轻时也曾是翩翩少年,风流倜傥,可惜我来人世太晚,没有看到那段好时光。不是你的错,责任全在我,深得诗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之宗旨,也颇具谐趣,成为风靡佳话,是可理解。《南部新书》是钱易采集唐至宋初笔记与传闻而成的书,部分可以找到来源,也有一部分没有来源可觅,上引这条就没有更早记录。因为婚姻重视门第是唐人的习俗,认为此事出现在唐代,崔氏是一位唐代女诗人,应该问题不大。
上引崔氏其人其诗,记录过于简单,诗意也不复杂,没有太多的释读与讨论的空间。最近偶然的机会,读到洛阳近年新出土卢氏撰《崔府君墓志铭并序》(拓本收录于张永华、赵文成、赵君平编《秦晋豫新出墓志蒐佚三编》七七三号,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20年版,第1081页),引起对前诗的兴趣。先将墓志全文抄录于下:
崔府君墓志铭并序
新妇范阳卢氏撰
唐故试奉礼郎崔公,博陵安平人也。公讳申伯,字重之。九代祖《座右铭》流庆史谍。七代祖昂,北齐散骑侍郎,魏鸿胪、光禄等卿,度支尚书兼左右仆射,华阳公,食济北郡,赠太尉。六代祖君洽,为随水部、司门二侍郎,左散骑常侍,聘陈使齐随,令誉具纪本传。五代祖昙首,随朝文异登科,莱州掖县令。高祖绍,唐初进士擢第,冀州武邑县令。曾祖顶,同州白水县尉,妣荥阳郑氏。祖譒,苏州司法,妣荥阳郑氏。考迢,和州司马、飞骑尉,夫人陇西李氏,有子三人,公即和州第二子也。弱娶唐逸士玉川先生卢宾一长女,五十六载出三男一女。长曰严,受具戒,僧难反初,躬耕为养。次曰凛,会昌六年陈商侍郎下登进士第,不禄,廿四早死。次曰冱,未立。女适马总仆射懿公之子河南县丞玄庆,先公二年而卒。公道高尚质,不矫求名,性直而坚,不饰以辞。居其贫,贫不屈操,处其俗,俗不污行,名不惬志,退居林壑,恬然自适。良木其坏,以咸通三年壬午夏六月辛未遘疾,九日丙午,春秋七十九,终于东都河南县伊汭乡龙门山中梁村告都里先茔,从古礼也。十月丙申五日庚子,二子号护,葬于先府君之北,崔凛之南,唯吉是庆。平生自卜,投可永安,千年万年。铭曰:
天地生空,水月非坚。公以寿终,竟何恨焉。孀妻拭血,勒石于泉。
进士杨缄书并篆
十多年前,我曾撰文《唐代的亡妻与亡妾墓志》(刊《中华文史论丛》八十二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6月),指出唐人为亡妻所撰墓志逾百方,而妻为亡夫所撰墓志仅见三方(即《容斋五笔》卷二南宋庆元间江西上饶发现周氏撰《曹因墓志》,《芒洛冢墓遗文》卷中载“妻陇西辛氏”撰《大唐故左威卫仓曹参军庐江郡何府君[简]墓志铭》,及《偃师杏园唐墓》载“妻荥阳郑氏慈柔撰”《大唐故游击将军河南府轩辕府折冲都尉兼横海军副使上柱国赵郡李府君(全礼)墓志铭》)。十多年来,新见亡妻墓志所得又逾百方,而亡夫墓志久无新见。就此而言,此志弥足珍贵。仔细阅读,更不难发现,妻是少妇,夫是老夫,是唐代此类婚姻的特殊记录。
先说志主崔申伯的生平。墓志记载很清楚,他卒于咸通三年(862)六月九日,得寿七十九,也就是说生于唐德宗兴元元年(784)。他的家世,墓志从远祖说起,首先是“九代祖《座右铭》流庆史谍”,这里指东汉崔瑗。崔瑗《座右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文选》收录:“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在涅贵不缁,暧暧内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传达儒家立身原则,历代影响很大。崔瑗是崔骃之子,《后汉书》卷五二有传附其父,是一世纪末之人,到唐末怎么也不止九代人,故九代祖云云纯属传闻。
崔昂以下家世大致可考。崔昂,《北齐书》卷三有传,墓志也已经出土,知道他生卒年的公元记录为508—565年。从崔昂到崔申伯,三百年间七代人,记载大致可靠。从墓志可知,崔家号为世家,政治地位早已江河日下,历官皆无足称道,值得提到的只有婚姻。墓志记录了曾祖崔顶以下四代人的婚姻,即两婚荥阳郑氏,一婚陇西李氏,卢申伯本人则两婚皆为范阳卢氏,恰可见所谓讲究门第的风习之具体执行。
至于崔申伯本人之第一段婚姻,墓志颇存微旨,须加仔细解读。墓志云:“弱娶唐逸士玉川先生卢宾一长女,五十六载出三男一女。”这里之“弱”指崔申伯弱冠之年,即二十岁以前。“五十六载出三男一女”的句法,在唐墓志中是首次见到,五十六载应指卢申伯第一段婚姻的存续时间,即他与前一位卢氏共同生活时间长达五十六年,其间生育了三男一女。前面推定卢申伯的生年,如果他在十八岁初婚,即为贞元十七年(801)事,五十六年后则为大中十一年(857),假定这一年前卢氏去世,崔申伯已经七十三岁。卢氏撰志时自称“新妇”“孀妻”,是与崔申伯有正式的婚姻。夫妻两人年龄落差之悬殊,可以想见。一般推测,大约相差在五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