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共七大文献看毛泽东如何应对“大事变”

2020-12-28 02:37王颖
新传奇 2020年47期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事变纲领

在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毛泽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把“准备应付大事变”作为基本方针,科学回答了战后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并运筹帷幄,做好了迎接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准备,以高度的战略思维,引领形成七大正确的路线、纲领、策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之时,正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前夜,一场关乎国家、民族、人民命运的“大事变”即将出现。

重新研读中共七大文献,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在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毛泽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把“准备应付大事变”作为基本方针,科学回答了战后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并运筹帷幄,做好了迎接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准备,以高度的战略思维,引领形成七大正确的路线、纲领、策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毛泽东在其中所体现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对于今天依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把“准备应付大事变”作为基本方针

1945年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显著变化。国际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人们对胜利后世界将向何处发展有不同的估计。在国内,国共两党实力此消彼长,对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人们也有不同的看法。

毛泽东密切关注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在很多人还没有察觉时就预见到“大事变”的来临。1944年5月21日,毛泽东在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上作工作报告时说:“我们党要准备应付将来的大事变。”

1945年4月23日,毛泽东在致七大的开幕词《两个中国之命运》中,更加明确表达应对“大事变”的思想。他指出,“在中国人民面前摆着两条路,光明的路和黑暗的路。有两种中国之命运,光明的中国之命运和黑暗的中国之命运”。他解释说,光明的命运即战后建设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中国;黑暗的命运即战后仍为国民党一党专制,继续维持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分裂的、贫弱的中国。面对这样的两条道路和两种命运,中国共产党的选择是“应当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反对另外一种黑暗的前途和黑暗的命运”。

毛泽东在七大筹备和召开的过程中,始终着眼于即将到来的变局,把应对“大事变”作为会议的基本方针。

准确把握时局走向,阐明七大的路线

毛泽东深刻分析国际国内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准确辨别各种政治力量的新选择、新动向,在错综复杂、风云变幻的局势中指出时局的基本走向。

第一,“法西斯侵略势力是一定要被打倒的,人民民主势力是一定要胜利的。世界将走向进步,绝不是走向反动。”毛泽东指出,尽管历史可能还会发生若干暂时的甚至是严重的曲折,反动势力还很强大,但是“历史的总趋向已经确定,不能改变了”。

第二,中国人民的力量变强大了。毛泽东分析了实现光明前途的条件:“有一个经验丰富和集合了121万党员的强大的中国共产党”,“有一个强大的解放区,这个解放区包括9550人口,91万军队,220万民兵”,“有全国广大人民的援助”,“有全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苏联的援助”。他充满信心地说:“在这些条件下,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应当说是完全可能的。”

第三,国民党现在更虚弱了,更惧怕人民力量了。毛泽东说:“我们的党已经成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重心,已经成了中国人民解放的重心,已经成了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重心。”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应对即将到来的“大事变”,适时提出了七大的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中国。

全面提出应对“大事变”的纲领、策略

毛泽东在提交七大的书面报告《论联合政府》中强调,“我们主张在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之后,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大多數人民为基础且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的统一战线的民主联盟的国家制度,我们把这样的国家制度称之为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作了新的全面阐释,形成了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基本方略。

针对当时中国最现实的问题,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当时阶段的一系列具体纲领。在这些具体纲领中,最重要的就是“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七大的路线、纲领、策略显示了鲜明的战略性和预见性。后来的实践证明,其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做好应对“大事变”的最坏准备

尽管毛泽东对时局的走向作了乐观的判断,但是他仍然告诫全党:“不要以为我们的事业,一切都将是顺利的、美妙的。不,不是这样,事实是好坏两个可能性、好坏两个前途都存在着。”他强调要“准备吃亏”,一口气讲了17条困难:准备被他们占去几大块根据地;爆发内战;外国干涉,帮助蒋介石打我们;外国不承认我们;党内出现悲观心理、疲劳情绪……

毛泽东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困难,既有国际方面的,也有国内方面的;既有外部条件的,也有自身原因的。这些都是着眼于应对“大事变”,总结过去经验教训,基于现实情况而设想的。他所讲的17条困难后来有的出现了,但没有出现措手不及的情况,而是迅速作出战略调整和合理应对。

(《党的文献》2020年第4期 王颖/文)

猜你喜欢
新民主主义事变纲领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探索(1937—1940)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的应对策略
好事变“坏”事
如何理解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对当代中国的贡献
“九·一八”事变后国联调查活动研究
邓子恢对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发展
浅析民生主义经济纲领与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之异同
处理同事关系的九条“纲领”
浅析民国初期的工业政策施政纲领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