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雯 代娇阳
摘 要 在“旅游热”和“打卡风”的推动下,人们对于走出家门,前往现实地理空间游玩的需求更加凸显。在新媒体环境下,手机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驱使个体在游玩过程中产生了多样的媒介化呈现动机和特点。重庆作为一个被媒介化的典型城市,受到了诸多影响。
关键词 个体;地理空间;媒介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4-0122-03
互联网时代,人与地方的关系也呈现出新的结合。新媒体用户不仅可以在微信朋友圈等平台以“晒照”的方式对现实地理空间进行个性化内容生产和小范围传播;同时,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火爆的新媒体环境下,单一雷同的地方形象也开始“向内挖掘”,使寓于其中的人文自然文化焕发新生机。
重庆作为一座“山城”和“雾都”,以多样化的美食和极具特色的美景独树一帜,闻名四方。本文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以新媒体平台上的“打卡重庆”类用户映射新媒体时代下个体对于地理空间的媒介化呈现,以“重庆”映射地理空间的被媒介化,分别从个体在新媒体平台上对重庆的媒介化呈现动机、特点、对他人和重庆的影响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 呈现动机
1.1 记录生活,分享快乐
重庆作为一个自带记忆点的城市,具备了刺激个体进行媒介化呈现的条件。以抖音上一位名为“打卡呀重庆”的用户为例,她在平台上发布过一篇关于磁器口和洪崖洞的游玩笔记。在笔记中,图片主要以这两个地方的特色美食和精装店面为主,配以自己和朋友在吊脚楼和民俗文化区游玩的场景,文案还配有一段尴尬且不失幽默的旅行小插曲。在这位用户看来,前往这两个地理空间的游玩经历是美好的,值得纪念的,是能给他人带来快乐的。手机作为一种具有较为稳定传播机制的媒介,个体将其视为一种记录生活,留下记忆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及出游方式。个体在现实的场域里游玩体验时,携带手机并通过拍照、录像等方式来记录不同的现实地理空间情境。他们会结合自我认知及感知体系,对现实地理空间中所呈现的信息进行筛选,对是否拍照以及选择哪个景点拍照等事宜做出决定,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但这一切的终极目标都是进行信息保存,发挥媒介作为信息载体的记忆和存储功能。
1.2 安利攻略,维持社交
各类新媒体社交平台上的重庆探店或景点打卡类用户,深受平台其他用户的喜爱。一方面,他们真实、贴心、周全的攻略能够为他人出游提供很多帮助,另一方面,轻松愉快的交流方式和互动氛围能给彼此带来快乐。每一份攻略分享都会成为平台中的一份宝贵的“出游经验”,对他人所产生的引导借鉴意义使其媒介化呈现价值得以体现。随着各类新媒体社交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部分人从线下社交移步到线上平台,开展虚拟化的社交活动,在出游高需求的环境下,一份精心编辑的攻略,能够为个体开展社交活动锦上添花。因此,个体对于现实地理空间的呈现不仅影响了个体与现实地理空间关系的建构与重塑,而且利于维系和增进平臺用户间的感情。
1.3 文化自信,民族认同
以抖音上的“二厂文创公园”用户为例,它不仅将重庆鹅岭二厂的“美食文化”阐释得淋漓尽致,中央银行印钞厂作为重庆鹅岭二厂的前身,其所蕴含的历史悠久的“印刷文化”和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天台文化”等多元文化都成为了该账号的核心宣传点,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从不停地感慨、连忙拍照记录到分享到新媒体平台,个体对于鹅岭二厂的媒介化呈现过程都离不开文化自信的驱使。站在鹅岭二厂的印刷博物馆前,游客对于民族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油然而生,无疑是他们选择将所看到的现实地理空间场景进行媒介化呈现的重要原因,他们渴望将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出游内容让更多的人知道,力图融入到“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主流价值观中,以期与他人和环境产生文化上的共情力和共鸣感。
1.4 展示生活状态,塑造个人形象
以微博上的一个名为“丹2妹子”的博主为例,其拥有106万粉丝,是一个专注于旅游探店、旅行摄影的重庆人。她在内容呈现上多为人甜景美的照片和轻松愉快的文案,旨在展示其小鸟依人的个人形象和休闲愉悦的生活状态。基于从“媒介研究”到“媒介化研究”的理论转向,媒介不再仅仅被作为一个“工具”,而是依托具体的现实情境来与社会环境展开互动,即融入到一个互动性的交互过程中。该博主运用自身所建构的媒介逻辑,通过视频、图片、动图多元的方式对重庆的众多景点和店铺进行媒介化呈现,在与平台粉丝和游客的互动的过程中满足自身的心理需求。结合“使用与满足”理论可知,个体站在自身媒介化呈现平台的受众视角,积极主动地使用媒介,在对现实地理空间场景的再现和重表征表象下,美化个人形象,展示多姿多彩,快乐自在的个体生活状态也是其重要动机。
2 呈现特点
2.1 画面呈现高颜值
个体在出游的过程中,对现实地理空间的媒介化记录过程、对于媒介化记录结果的评价及素材的选择、在新媒体平台上对于现实地理空间的最终呈现都围绕“个体”和“现实地理空间”紧密展开。在个体进行媒介化记录的过程中,个体重视重庆景点的构图方式、画面角度以及环境的选择。除此之外,素材的选择作为决定其在新媒体上对旅游地进行媒介化呈现是否令人满意的决定性环节,图片的美化作为个体进行旅游经历展示的关键环节,个体打磨照片的每个细节、添加应景的滤镜、搭配合时宜的文案及给人带来美感的精致排版,力求将自身所打造的重庆形象足够美观。
2.2 风格呈现正能量
在实际出游途中,个体或因景观不够美丽、环境不够干净等诸多因素对现实地理空间表示不满,但众多个体在新媒体平台上对于现实地理空间的呈现风格却具有一致性——美丽、壮观、秀丽、新奇等正面评价,所呈现的所有内容都是积极且正能量的。个体希望通过自身对重庆的媒介化呈现来给平台受众带来快乐,而非因自己丧气满满的内容分享给他人心里添堵。同时线上虚拟空间中自我呈现的调性也会直接影响到线下现实空间中他人对自身的评价,这也就使得个体在媒介化呈现的虚拟空间中表现得略显拘谨和刻意,以期对现实空间场域下的行为及来自外界的反馈产生积极影响。
2.3 平台选择多样化
由于各大新媒体平台上的受众群体不同、平台特性不同,加之多种呈现动机的驱使,导致个体对自身出游经历分享的平台选择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例如,受众群体广,即依附较大流量池的微博、小红书、B站这一类新媒体平台,个体对于现实地理空间的媒介化呈现方式更为生动且多元,分享的顾虑较少,自由度更高。微信朋友圈作为一个“强社交圈”,相较于其他平台,私密性更强,好友间更加了解彼此,如若只想和亲近的人分享,则是不错的选择。当然,分享平台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的媒介接触习惯,并非完全由呈现动机决定。
3 對他人和现实地理空间的影响
3.1 降低个体的可信度
交通设施的完善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倾向于以自由行的方式出门旅游;手机的普及和新媒体平台的发展,激发了人们分享旅行的欲望,人们通过新媒体平台,将媒介嵌入到现实地理空间中,通过丰富多元的呈现方式再现现实地理空间。随着自由行比例的上升,人们对旅游攻略的需求和关注度也随之上升,浏览线上资讯指导线下实践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同时人们出游前往往会根据前期的信息搜集内容进行现实地理空间的想象,而真正前往旅游地后的所见所闻将与前期的想象空间产生对比,从而形成评价。
但受新媒体平台呈现的局限性影响,新媒体平台上所呈现的现实地理空间样貌和真实的现实地理空间常常产生落差,这种落差会影响他人对现实地理空间的评价,称之为“踩雷”。以抖音上“嗨妹儿逛吃重庆”用户的一个关于重庆5D玻璃桥的短视频为例,该视频有4 000多个点赞数和355条评论,但评论中大多数都是对于这个景点的负面评价,纷纷表示和视频呈现的相差甚远。可见,该用户对于这一景点的媒介化呈现有失真实。所以,新媒体平台对于现实地理空间的呈现具有片面性的特点,很多看似光鲜亮丽的正面呈现背后是现实地理空间被媒介化后的落差弥补。
3.2 推动网红店面的形成
近年来,旅游行业不断发展,驱使人们出游的原因也更加多元,人们对于出游体验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观景方面,住宿、城市氛围、是否是网红地等因素都有可能成为刺激人们去旅行的原动力。
民宿、酒店、餐厅为了吸引游客,与网红旅游自媒体合作,通过新媒体平台,对现实地理空间的环境进行选取、美化,针对目标消费者进行投放,吸引他们前来消费。如,微博上有一个名为“大象吃花生”的重庆美食探店博主,力求光线、角度、环境的绝佳以及后期图片加工的配合,致力于呈现出美食最诱人的图片形态,吸引游客前往消费。但店家不仅仅把店铺媒介化着眼于拥有大量粉丝群体的网红旅游博主,也看重拥有少量粉丝的素人对店铺的流量和访客量所带来的影响。为了提高店铺在新媒体平台上的曝光度和流量,店铺往往会以优惠的方式,引导顾客在新媒体平台上对店铺进行打卡分享,来吸引潜在顾客,相比较网红自媒体的“大流量池”,以个体为单位的小而多的现实地理空间的媒介化呈现,更容易在个体的社交圈内引发讨论,也更具有说服力。总之,现如今,线下店面对于个体的媒介化利用已然成为一种趋势,重视口碑传播是店铺晋升为网红打卡地的重要环节。
3.3 助力城市出圈
作为形象展示及意义建构平台的媒介,不仅编织了现代都市人的城市生活,更成为城市居民参与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的主要渠道[1]。有别于传统媒体对于现实地理空间的刻板呈现形式,多元、生动、有趣的话语表达方式使得重庆这座城市在各大新媒体平台上乘地理空间的媒介化热潮迅速出圈,从抖音中的“重庆”话题拥有168.9亿次播放,66.2w个视频即可看出,新媒体技术给人们提供了将自身对于城市形象的解读得以个人化诠释的机会,这也导致了不同个体对重庆这一地理空间的多样化建构。除了媒介本身的介入外,独特的地理特征、极具特色的美食、影视剧的拍摄地等诸多先天优势和后天的努力,也是重庆迅速“爆火”,晋升为网红城市的重要原因。
4 总结
手机作为人们所使用的重要媒介,个体对于现实地理空间的媒介化呈现体现出“仪式性呈现”“展示性呈现”“认同感呈现”等多样化的动机。个体在对现实地理空间进行媒介化呈现的过程中纷纷倾向于展示美好的一面,呈现内容和方式多样化,体现出了和而不同的呈现特征。同时,基于城市的先天优势和后天努力,将媒介嵌入现实地理空间,带动全民参与到城市体验与互动的过程中,为城市发展赋能。
参考文献
[1]吴玮,周孟杰.“抖音”里的家乡:网红城市青年地方感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9(12):7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