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霞 赵云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形式也发生很大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冲击,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很难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单只是个人素质,也要强调团队合作。由此,小组合作研究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团队协作精神。本文对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组合作;数学教学;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02-012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2.060
区别于传统教学方式,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能充分地发挥学生主体优势。在教师做出提问时,学生通过小组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培养其合作意识,锻炼自主的思考能力,这都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小组合作探究概述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强调的是一种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学会互相合作、互相探讨、共同学习与进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通过划分小组进行合作探讨,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取长补短。小组合作,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讲解,更好地对课堂知识点进行总结与消化吸收,可以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的学科知识量大幅增加,学生之间交流更加顺畅,也学会了分享。
二、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一)传统教学模式僵化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往往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主体地位还是在教师身上,掌控整个教学节奏,一味地填鸭式教育,学生被动地吸收知识,无法独立思考,缺少独立思考能力与思考空间。被动的吸收所造成的后果是当时记住了,课下对知识点的记忆就会短暂或者不扎实,这就违背了教学的初衷。学生缺乏自身的思考,也就不能够发现自身的问题,这对学习成绩的提高也造成阻碍。
(二)教学氛围差,学生参与率低
从初中开始,数学难度增加,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枯燥乏味,使课堂氛围沉闷,严重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知识,而学生不能积极地做出回应,参与率低下,可能还会在下面开小差,从而影响知识的传递。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较少,教师难以发现学生的问题,学生也就不能进步,这都不利于教学的展开。
(三)部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不够科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初中数学教师也引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但是存在形式流于表面、随意划分小组、小组划分不合理等问题,还有不管问题难易程度都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合作讨论中学生乘机讲话,解决不了问题,也耽误学习的有效时间。小组划分没有一定的标准,合作学习的目标也就达不到预期。
(四)忽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弱势群体
在进行小组划分后,每个小组都存在着成绩有优有劣的学生,在性格上也体现出活泼或者内向,可能成绩优秀的学生就会表现出强势的姿态,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就会变得自卑,不会甚至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这就是所谓的弱势群体。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往往会忽略此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平常的合作学习中,弱势群体不能积极发声,在交流合作中甚至被遗忘,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打击了学习积极性,成绩也得不到提高,进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五)学生学习依赖性强
大部分学生觉得有了教师的指导就足够了,不注重自主思考问题,产生学习的惰性,太过于依赖教师。学生学习的依赖性不仅仅表现在依赖教师,还有依赖同学。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出现,就让部分学生觉得有了依靠,遇到问题就把希望放在成绩优秀的同学身上,自己懒于思考,慢慢地就会产生不良的后果,比如学习成绩下降、学习兴趣缺乏等等。
三、小组合作探究在数学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科学划分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学习交流。在划分学习小组之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了解,不只是成绩上,还要在性格与兴趣上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以了解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划分小组依据。再者,教师也要制定科学的划分标准,不能成绩好的学生都在一个组内,要合理有效地进行搭配,也要考虑位置的安排,保证小组的能力均衡,有效避免差异,实现公平的竞争,促使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兴趣能够得到充分体现,性格活泼的学生带动性格内向的学生,同学之间互相分享兴趣爱好,使学生之间更加有爱,从而带动课堂气氛。教师还要为每个小组选出组长。组长是一个学习小组的灵魂人物,可以公平选举,小组长就是学生与教师联系的纽带,监督组内学习情况,有问题及时和教师沟通,增强学生责任心,教师也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实现共赢。
(二)分组合作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以及自身的努力,也就像俗语说的“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在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时,教师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首先,对学习中的重点问题展开小组探究。一般情况,数学中的重点问题也会是学生的学习难点,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够很好地掌握和理解,这就需要采用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比如,在教师讲授三角形的知识,学生对于三角形的概念不明确,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扩展教学,教师课前准备绳子,以小组的方式來展示什么是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调动小组成员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教师在讲课期间适时地抛出一些问题,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锻炼其自主思考能力与数学逻辑思维。往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负责教,学生负责学,这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比如,在讲解矩形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折叠和计算总结,促使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并寻找问题的答案,进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三)进行游戏情境创设,提高课堂氛围
好的学习氛围不仅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还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初中学生正值青春期,会有些叛逆的表现,那如何吸引学生,调动起数学学习的情绪呢?教师需要注意自身教学情绪的控制,打造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比如游戏情景的创设就是很有效的教學手段。比如,在教学正负数时,教师可提前准备扑克牌,利用扑克牌来代替正负数玩游戏,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派出两名学生上来抽取扑克,红色代表正数,黑色代表负数,然后相加,数字大的积一分,谁最先积到三分获胜。以游戏的方式,课堂氛围有所提升,枯燥的知识点也变得生动,小组之间团结协作的同时,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教师的教学目的也随之达到。
(四)制定评价机制,验收合作探究效果
在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后,教师也应对这种模式下的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小组合作与探究学习不仅代表的是个人,更是一个团队,这就要求教师对整个小组进行评价,可以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如教师对小组的评价,班级内不同小组之间的互评,还有组内成员之间的评价。这样能够提升班级凝聚力,同时也达到积极竞争的效果,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学生也可以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针对不足提出改善措施。教师也应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予以肯定,进行客观的评价,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例如,在课堂小组讨论中,学生在全等三角形证明题目时可能忽视了过程,只专注于结果,在答题步骤上有所欠缺。教师要给予肯定的评价,不要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要耐心地给予指导,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基于新课标要求下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教师就要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因为成绩的优劣去评判。在合作学习当中,教师也要以平等的身份深入其中,鼓励学生多交流,尤其是小组中的弱势成员,引导学生大胆发言,抒发自己的意见,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去学习,这样不管是成绩好还是成绩较差的学生数学学习能力都会有所提高。为了同时听到组内所有成员的发声,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比如在进行小组发言总结时,主动提问平常不主动交流的学生,锻炼其表达能力,即使说错了也不予以批评,以温和的方式纠正其错误。比如,在认识平行线这一课中,在小组进行生活举例的探讨结束时,教师可以主动提问成绩较差的学生,即使学生说错了,也要对其进行鼓励,让他们变得勇敢,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六)协调好学生之间的关系
在经过小组划分后,可能能会出现很多矛盾。教师在其中就要起到润滑油的作用合理地解决矛盾,协调好学生之间的关系。一方面,矛盾可能在组内产生,可能是意见的不统一而争吵,造成了小组成员之间关系的恶化,这就需要教师出面进行调节,合理转化矛盾,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指出题目方向,一起分析原因,就此机会教导大家如何以更好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化解矛盾,增强小组凝聚力;另一方面,小组之间也会发生冲突,每个小组都是单独的一个小整体,难免会出现抱团现象,出现小组观点不一致或者因为小组利益而发生冲突,教师一定要提起重视,一旦得不到解决,就会影响整个班集体的团结。这时候,教师就应该主动找到发生冲突的小组,了解具体情况,及时正确地处理他们之间的矛盾。
综上所述,相对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具有很大的优势。传统数学教学模式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我们要全身心地致力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合理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科学划分小组,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协调好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其自主思考能力,帮助学生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贻富.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0).
[2]袁静雅.小组合作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0).
[3]张丽.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
[4]方蕊.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