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的翻译教学改革探究

2020-12-28 02:19何梦伊
新闻爱好者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译员语言专业

何梦伊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各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深度融合,实现无障碍语言交流、获取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各国各行业发展的“刚需”。面对全球巨量的语言服务需求增长,传统翻译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行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推动翻译技术发生质的飞跃,神经网络翻译和语料库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机器翻译的质量和人工翻译效率,这些都为语言服务行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翻译协会发布的《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报告》指出,中国语言服务是改革开放和推进全球化的“先导”行业,充分肯定了建立复合型语言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性。在政策的推动下,国内部分高校已经迅速改变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力求课堂教学与市场需求接轨,但还有相当一部分高校的翻译专业没有更新课程设置,依然沿用传统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由王华树主编的《翻译技术教程》(2017年8月商务印书馆出版)兼顾翻译技术理论与技术应用,图文并茂地对当前语言服务行业中常用的翻译技术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演示,列举了许多真实翻译项目作为学习素材,为翻译专业的教师设计课程提供了完整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案例,为高校开设翻译技术课程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翻译技术教程》分为上、下两册,总共包括十三章:第一章从宏观层面介绍了现代翻译技术的基础理论,对翻译技术的概念、分类、评估标准和翻译技术课程设计做了全面概述;第二章和第三章介绍了翻译中常用的搜索技术和语料库技术,强调了译员在翻译中的搜索能力和后期维护语言资源的重要性;第四章到第七章对国内外主流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的操作进行演示,分别介绍了Trados Studio 2017、MemoQ 2015 和Déjà vu X3共三款翻译软件的操作流程和主要功能;第八章到第十二章介绍了翻译项目管理中语言资源管理和维护工作,以及本地化工程和技术写作的相关内容,拓宽读者对语言服务工作的认知;第十三章介绍了几种翻译辅助技术,例如文档预处理技术等,作为之前各章节的补充。

《翻译技术教程》是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十三五”规划重点教材,该书对翻译技术体系构成和行业现状作了详细阐述,老师和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快速了解翻译技术并掌握其使用方法。该书的编辑团队不仅在高校任教,同时也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所编写的内容有较高的时效性和实用性。根据该书的介绍,语言服务市场的体量空前之大,仅仅依靠传统的人工翻译完全无法满足信息交流的需求,新型的语言服务形式对翻译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应对翻译行业信息化的趋势和市场需求,高校翻译专业应对当前口笔译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而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学用一体,即学生在日常教学和练习中接触真实的行业标准和信息技术,对语言服务行业的现状有清晰而深刻的认识。

一、语言服务行业发展现状

第一,翻译需求量快速增长,翻译语种和翻译类型多元化。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不同语言互相转换的需求也呈现出快速上涨的趋势。全球语言服务行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达到3.6%,2019年首次趋近于500亿美元。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行业增长速度虽然有所放缓,但预计在未来将迅速恢复常态。目前语言服务行业的需求主要来自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和政府外宣三个领域。除此之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在线内容的繁荣,其爆发性增长也构成了语言服务需求的重要部分,随着5G技术的普及,这种趋势将长期保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将语言服务能力建设推上国家战略的重要位置,国家对外交流,建立对外话语体系,翻译服务语言也从主要的大语种扩展为更多语种。

第二,翻译文本和翻译环境数字化。由于现代翻译以电子文档为主要翻译对象,特别式应用程序、软件、游戏等信息产品的本地化项目更是需要通过专业的辅助翻译平台才能完成,纸质手写翻译和纸质词典在技术上根本无法实现翻译目的,现代译员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和互联网数据库资源进行作业,语言搜索、验证、审校、质保等工作均由专业软件完成,极大地提升了翻译效率和准确性。调查数据显示,约80%的语言服务自由从业者表示使用翻译技术能够降低翻译成本、提高翻译质量。

第三,翻译项目多由职业化翻译团队协作完成。现代语言服务业务的规模和復杂程度都相对较大,就技术要求较高的本地化项目而言,自由译者和传统的“小作坊”无法独立完成,首先需要计算机技术人员对本地化项目中的语言资源进行处理,将需要进行翻译的语言句段以文档形式进行保存,再由翻译团队进行翻译,译后的排版和编辑工作也都需要专业人员负责完成。整个项目需要译员与技术、排版、管理、营销、测试等部门协作完成。现代翻译业务往往以外包形式交给专业的翻译公司,个体翻译者的作用日渐式微。

第四,翻译项目流程更加复杂。在传统翻译工作中,译员的主要任务是将源语言转换为目标语言。而在今天的实践中,翻译项目分为译前、译中和译后三个阶段。在译前阶段,由项目经理做方案设计和资源分配,将任务分工后分配给团队的译员;在译中阶段,译员使用翻译工具进行翻译,项目经理对翻译过程进行监控;在译后阶段,翻译工作完成后由审校人员进行审校和二次翻译,如无问题则由项目经理汇总翻译文件和语言资源库,将所有文件打包后发回客户。至此一个完整的翻译项目结束。

二、翻译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第一,逐步完善翻译课程体系,健全翻译专业教学信息基础设施。2019年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出《翻译专业教学指南》,明确指出翻译技术应用能力要成为翻译专业本科毕业生必备的“翻译能力”,其中包括“能运用翻译知识、方法与技巧进行有效的语言转换,一般包括双语能力、超语言能力(如百科知识、话题知识等)、工具能力、策略能力等”。近年来,一些高校的翻译专业已经意识到翻译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并配置了语言实验室、辅助翻译软件、在线教学平台等基础设施,但由于师资不足和其他客观因素限制,授课内容范围狭窄,课程涉及的翻译技术有限。高校应加大对翻译专业课程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课程的完善,对翻译技术课程进行分层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掌握相关的语料库技术、术语库和记忆库技术、本地化技术和文档写作技术等翻译行业中极为重要的技术能力。

第二,加强翻译专业各门课程间的互动,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灵活迁移。尽管一些高校已经开设翻译技术课程,但仍然存在教学与应用脱节的现象,翻译技术课程被“孤岛化”(王华树、王少爽,2016),学生在翻译技术课堂上学习到的技术和工具并未用于平时的作业中,知识没有被内化。有学者提议将翻译技术课程设置为“专业必修课”,在第一学期开设(崔启亮,2019)。此外,不同课程的教师应加强沟通交流,建立课程间的联系,应用型翻译课程的老师需要了解翻译技术和工具,并在应用型课程上使用计算机辅助工具,不断强化学生使用工具和互联网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课程设计以STEM项目化学习理论为指导原则,强调学习者在运用知识、创造内容和产品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内化,注重学习者在学习中的自主性。项目化学习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用一体原则,强调学习者在真实场景中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知识和技能的灵活迁移,提高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翻译技术应用是实操性课程,通过翻译项目巩固所学知识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各种翻译技术能力、灵活应对问题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的翻译对象,除了纯文本还包括特殊格式文本,例如网页、软件以及应用程序脚本等,一个完整的翻译项目涉及的翻译技术和辅助技术种类繁多,可能遇到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问题越多,其掌握的技能就越多,在实际工作中应对能力就越强。其次,翻译项目练习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目标。学生在每次的项目中分饰不同角色,可以充分了解翻译项目中不同角色的职责和工作内容。项目化学习模式帮助学生提前适应真实的翻译模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遇到问题时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运用互联网资源和信息工具找出解决方法。

第四,遵循“产学研”一体化思路,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语言服务合作。当前翻译行业的业务类型,除了少量的文学书籍翻译外,主体是技术类文本,因此,高校翻譯专业培养模式应以实操能力为导向,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参与翻译实践、深入了解行业现状的机会。此外,高校应重视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4月国内高校翻译硕士专业中,拥有一线翻译行业实践经验的专任教师占比从30%到60%不等(穆雷,2020),由此可以推断为数不少的老师在课堂教授中内容与现实脱节的可能性非常大,最终会导致时间和资源的浪费。翻译技术课程可实行“双师制”,由本校教师和从事翻译实践的职业译员轮流教学,推动区域翻译专业师资共享机制建立。

以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翻译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翻译工作的效率,确保了经济社会发展中大量的语言转换工作顺利进行。作为翻译教育工作者,应时刻关注行业的发展动态,保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翻译人才。

(郑州大学)

猜你喜欢
译员语言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语言是刀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会议口译中译员的译前准备研究——一项基于上海译员的问卷调查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论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